宏觀調控措施與甘肅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1日 14: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物價總水平是社會總供求關系變化的晴雨表,物價上漲率是衡量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重要指標之一,在宏觀經濟運行中,物價總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當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的時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處于一種不景氣的狀態,表現為市場疲滯,產品積壓,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甚至破產倒閉,經濟增長乏力。當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時,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居民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因此,保持物價相對穩定是宏觀調控的一項主要內容。本文著重分析我國歷次宏觀調控措施與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走勢。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次宏觀調控的背景、措施及效果     (一)面對1988年經濟過熱,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我國政府采取對經濟全面進行治理整頓,緊縮銀根的政策措施。     背景:1985年國家開始放松計劃經濟時期對商品價格的嚴格管制,1988年出現了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全國物價上漲達18.5%,搶購風、漲價風一時興起。面對經濟過熱,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果斷采取措施對對經濟全面進行治理整頓,緊縮銀根,把穩定通貨、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     措施:壓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遏制投資膨脹的態勢;提高利率,實行保值貼補,穩定存款;凍結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并相應增加國家的物價補貼;對漲價過猛的商品(如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營,對部分商品實行控購(如控制社會集團的商品購買)乃至清理公司、整頓流通、憑證供應等措施;出臺了一些集中財力的措施,如開征特別消費稅、征收預算外調節資金、延期歸還企事業單位的國庫券本息、要求地方對中央做貢獻等;適當收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發行;控制職工貨幣收入的增長;開始嚴格限制銀行貸款和大幅提高利率(提高名義利率的同時附加了對儲蓄存款的"保值貼補利率"),這是緊急"剎車"的政策操作方式。     效果:社會總需求膨脹的局面初步得到控制,供需總量失衡的矛盾大大緩解,出現部分商品的買方市場;貨幣供應量大為減少;物價上漲得到遏制,通貨膨脹的勢頭得到緩解。但同時,由于采取"急剎車",力度過大,經濟增長大幅下滑。致使1989年和199O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4.1%和3.8%。     (二)面對1993年我國再度出現的過熱的國民經濟,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相配合的措施     背景: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1993年國民經濟再度出現過熱,投資出現嚴重膨脹,社會總需求急劇擴大,繼而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1993年和1994年全國物價上漲分別達13.2%和21.7%。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以此為契機,我國開始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一舉扭轉了1989年和1990年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1992年開始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在取得巨大的社會經濟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中央針對經濟過熱適時提出"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     遏制通貨膨脹是首要目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度的物價穩定是社會經濟活動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主要標志。但是,我國1993年和1994年的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頂峰,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這么高的通貨膨脹率,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無論是對國家、企業,還是對城鄉居民個人都具有頗大的危害性,這已為世界各國的實踐所驗證。在經濟體制轉軌階段,通貨膨脹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可避免地就會破壞正常的經濟秩序,最終導致經濟增長的下降或停滯,因此遏制惡性通貨膨脹便成了當時的當務之急。     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增長是另一重要目標。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雖然對遏制通貨膨脹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代價常常是隨之而來的國民經濟在低谷中運行。實踐證明,這種經濟過熱中的"急剎車"做法,同樣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措施:為了抑制經濟過熱,1993年下半年,中央果斷地出臺了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等的一攬子宏觀調控措施,核心是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并與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相配合。在財政政策方面,控制支出規模,壓縮財政赤字,把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從1993年和1994年的24.l%與24.8%壓縮至1995年的17.8%、1996年的16.3%和1997年的16.3%;對財政信用周轉金進行清理整頓,減少財政信用資金對生產企業的投入。此外,1994年還實施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稅制改革和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提高財政收入的"兩個比重",為中央實施宏觀經濟調控提供財力保證,把與速度和規模直接相聯系的消費稅和增值稅的75%作為中央的固定收入,把與經濟效益水平直接相關的所得稅等作為地方的固定收入,以此限制地方對增長速度的片面追求。     特點:著眼點是經濟增長的"軟著陸"。"適度從緊"意味著在實施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中,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在消除經濟劇烈波動的同時,又保持住經濟的平穩增長,即實現經濟運行中的"軟著陸"。"軟著陸"是對經濟運行狀態的形象比喻,從經濟意義上講,它是指國民經濟的運行在經過了一段過度擴張后,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下,平穩地回落到適度的增長區間。而"適度的增長區間",則是指經濟增長的實現與社會物力、財力等的承受力相適應,脫離了客觀社會經濟承受能力的過快或過慢增長都不是適度的表現。因此,"適度從緊"是為了防止宏觀經濟調控中的緊縮力度過大,使經濟增長受到損害,不利于改革的深化。     與"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搭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兩大政策工具,兩者一般都搭配運用。1993年的經濟過熱,使中央意識到必須通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種宏觀調控工具,給經濟過熱降溫,遏制嚴重的通貨膨脹。一般來說,在經濟過熱時,把好貨幣與信貸兩個閘門,對于降低總需求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以投資需求過度膨脹為標志的經濟過熱,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運用提供了舞臺。因此,"適度從緊"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從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第一,嚴格控制財政支出,特別是工資性支出和社會集團消費,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把財政支出的增長勢頭控制住;第二,嚴格控制信用總量,合理調整信貸資金投向,嚴格控制固定資產貸款,嚴禁用流動資金搞固定資產投資;第三,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同時,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是嚴控新形式項目、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投資資金用于保投產、保收尾、保國家重點等等。總的來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運用,成功地使經濟過熱降溫,遏制了高通貨膨脹。     效果:實現經濟增長的"軟著陸"。經過1993年后政府實施的"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嚴重的通貨膨脹由1995年開始得到了抑制,該年的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上年回落了6.9個百分點,而同期的國內生產總值仍維持了10.5%的較高增長速度;到"九五"時期的第一年,即1996年,經過三年的治理整頓,我國經濟在1996年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通貨膨脹率降到6.1%;1997年進一步鞏固"軟著陸"的成果,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消除了過熱經濟中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三)面對有效需求不足和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1998年起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措施     背景:自1996年我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社會供求關系開始逆轉,有效需求不足替代通貨膨脹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下滑。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更使我國經濟雪上加霜,加上體制轉軌、經濟轉型和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商品供求矛盾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成為主要矛盾。根據這一形勢的重大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由"適度從緊"、"穩中求進"轉向了"擴大內需"。主要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措施:這一次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配合以此拉動內需的。這一政策組合即"雙松"政策,松的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減少稅收和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來增加社會總需求;松的貨幣政策主要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利息率等來擴大信用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拉動了投資和消費,刺激了出口,極為有效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將國債資金主要投向基礎設施、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優化了經濟結構,支持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但必須看到,盡管在各種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自主增長的機制已有所增強,但基礎仍不穩固,消費和投資需求繼續擴張的難度依然很大,進出口貿易也還存在不穩定性,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針對當時我國經濟中出現的通貨緊縮趨勢而采取的宏觀政策。這一政策的基本內容,一是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二是及時調整信貸政策,引導貸款投向;三是實行全面的金融穩定計劃;四是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展貨幣市場。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適度放松"的貨幣政策。     效果:既成功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不利沖擊,又有效克服了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困難,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宏觀調控也積累了防止通貨緊縮的經驗。     (四)2004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再度增長過快,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我國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措施     背景:2003年底,中國鋼鐵、電解鋁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5億噸、700萬噸,預計到2005年將分別形成3.3億噸、900萬噸的生產能力,均大大超過市場預期需求。水泥生產能力也增長過快,且75%以上采用立窯等落后工藝生產,少數地區已淘汰的小水泥死灰復燃。     這些行業的低水平擴張和粗放經營,不僅浪費資源,也污染了環境,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2003年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增長很快,銀行信貸資金占房地產開發資金的比例過大,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2004年最突出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規模過大、新開工項目過多,特別是一些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相當嚴重;貨幣信貸增長過快。     另一方面,從2003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物價發生了明顯的上升,200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8%,漲幅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其中投資品價格和消費品價格都雙雙上揚。進入4月份的物價仍然不見有停下腳步的跡象,并再上漲0.5%。物價上漲率超過了銀行活期儲蓄存款利率。     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助長信貸規模過度擴張,拉動投資更快增長;勢必加劇當前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使經濟繃得更緊;勢必拉動生產資料價格進一步上漲,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從而影響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措施:為保證新一輪經濟平穩增長,國家采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就是控制貨幣發行量和貸款規模。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采取預調和微調辦法合理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增幅,保持信貸總量的穩定增長。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利用"窗口指導"、"道義勸告"等手段控制對投資過快行業信貸規模,及時傳達貨幣信貸政策意圖,引導社會預期。積極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防止金融風險不斷向銀行體系集中。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的需求膨脹進行適當控制,在金融方面,從2004年4月25日起,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將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執行7.5%的存款準備金率;二是從3月25日起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對期限在1年以內、用于金融機構調節和短期流動性支持的各檔次再貸款利率,在再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增加0.63個百分點,再貼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在近半年的時間里三次成為貨幣政策工具選擇的一個重點。在土地供應上,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半年內不再審批土地。     特點:這次宏觀調控強調"漸進式",不搞"急剎車",不搞"一刀切",松緊適度,較為溫和。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大起",防止"大起"導致"大落";針對的不是已經出現的全面過熱或總量過熱,不是投資和消費需求雙膨脹,而是部分行業投資的局部過熱;針對的不是已經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而是物價上升的壓力開始顯現。     效果:通過這些宏觀調控措施,投資增長過快勢頭得到遏制,貨幣供應和貸款增幅下降,生產資料價格回落,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一定抑制。同時,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增勢不減,經濟效益穩定提高,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二、在我國歷次宏觀調控前后,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及特點     (一)1978年-1995年蘭州呈現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雙膨脹,國家采取從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效果顯著。     這一時期,蘭州經歷了三次物價高峰,其特點:一是均是兩位數上漲,二是一次比一次通脹時間長。1985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為12.7%,1984年和1986年同比上漲只有2.7%和5.7%,通脹時間只有1985年當年。1988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5%,1989年同比上漲16.1%,通脹時間延長為二年。1994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1%,1993年同比上漲15.7%、1995年19%,1996年10.2%,通脹時間持續四年。     蘭州的這三次物價高峰的到來,都伴隨著投資規模過大,需求異常膨脹。     1985年和1988年蘭州的兩次物價高峰前后,由于投資規模過大,造成各種物資緊張,如鋼材緊,水泥緊,汽油緊等,當時我國實行價格雙軌制,一些腐敗分子利用雙軌制,進行倒賣國家計劃內物資,倒鋼材,倒汽油…..致使需求異常膨脹,造成通貨膨脹。     1988年居民的搶購風把蘭州物價推上頂峰。居民搶購從小到食用鹽,大到冰箱、彩電,達到了有什么就搶購什么。     國家采取對經濟全面進行治理整頓,緊縮銀根的政策措施對抑制蘭州物價上漲過猛起到了積極作用,1990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回落到1.3%。     1994年的蘭州物價高峰,是由于1992年-1994年,這三年間,蘭州價格進一步放開,出臺項目較多,調價面寬,幅度大,加之生產成本的推動,造成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釋放加劇,市場物價態勢呈大幅度上漲態勢。1994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1%,再次達到高峰。     這一時期蘭州價格水平變化總的特點是價格體系改革放開范圍最大,變化最快的時期。     1、食品類商品漲價面寬,漲價幅度大,構成了漲價項目的集中點。     2、衣著消費價格水平漲幅大,是影響市場物價總水平的另一主要因素。     3、蘭州的物價比發達城市慢半年多,如全國的第三次物價高峰在1993年,蘭州則在1994年顯現出來。     造成這一時期蘭州物價上漲過快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結構性調價的影響。這一時期國家相繼調整了基礎產品和部分農副產品價格,特別是糧食供應價格放開,隨行就市,帶動了一系列商品價格的上漲。二是供求波動。盡管當時商品供求基本平衡,但一些農副產品供給量仍顯不足(如食油、肉、菜等),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從而導致市場價格上漲幅度大。三是成本推動。這一時期,國家加大了價格改革措施,放開價格陸續出臺,特別是出臺了電、石油等能源價格調價措施,直接推動了產品的成本價格。另外,稅收、利率匯率、工資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臺,也直接或間接的加大了產品成本。而很多企業自身難以消化漲價因素,均通過商品轉嫁,從而引起物價全面上漲。四是受外地調價影響。由于蘭州地區商品自給能力有限,來自發達地區的產品基礎價格高,再加上運費和經營費用等,勢必造成市場價格偏高。     由于國家采取從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取得了顯著效果。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也開始回落,1996年同比上漲10.2%,比1994年回落12.9個百分點。     (二)1997年-2003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明顯回落,市場需求呈現不旺,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此拉動內需,效果積極。     蘭州市居民消費同比價格指數從1997年物價指數增幅明顯回落為3.5%,1998年至20032年的6年間,除2001年2.1%、2003年0.9%外,其余4年均為負增長。商品零售物價指數繼1996年和1997年的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后,從1998年起已連續6年低于100。     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與市場需求雙雙走低,蘭州城市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儲蓄傾向上升,就業預期、工資收入預期都趨于下降。     到2003年,國家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已實行了6年,國家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8000億元。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累計效應逐步顯現,2003年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開始止跌回升。蘭州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監測指標即價格指標中的先行部分工業原材料價格,在2003年初始已經出現穩步回升勢頭,以原油、原煤、電力及各種型鋼價格均呈現較高上漲趨勢,在消費領域中,糧食、油脂結束了近六年的價格走低趨勢,糧油整體價格運行出現了局部積極因素,帶動2003年食品類價格上揚,使在低位徘徊的價格運行環境出現了一定趨暖跡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收到成效。     (三)1-5月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小幅上漲,新一輪投資過熱抬頭,國家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消除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     1-5月,蘭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累計上漲0.3%。但反映在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上,其物價波動較大。糧食類價格同比累計上漲12.8%,其中,大米上漲26.9%,面粉上漲8.1%,糧食制品3.3%。     這次宏觀調控對蘭州經濟影響很大,因為蘭州經濟的特點就是投資拉動性,從緊的貨幣政策深刻影響著蘭州經濟。從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走勢看,隨出現止跌回升,米價、糧價曾一度漲價平凡,但時間非常短,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大,蘭州還未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     小結: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幾次大起大落,均由投資規模過大,引起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根據不同的經濟形勢我國分別采取了1992年-1993年的"雙緊政策",1998年-2003年的"雙松"政策和2004年緊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扭轉經濟增長下滑趨勢,遏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增長恢復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政策的綜合效應看,各年度的宏觀調控政策基本達到了預期調控目標。但由于存在政策措施不協調、政策調控目標出現偏差等問題,個別時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綜合效力被削弱。由此得到的基本結論是:     1、利率上調是抑制消費的有效措施,可以治理通貨膨脹。(如1988年的通貨膨脹)     2、利率下調是刺激投資增長的有效措施,但連續下調利率會降低其對投資增長的促進作用。如1999年利率下調對投資增長的作用比1998年有較大幅度下降。     3、利率下調對消費增長有負面影響。由于儲蓄存款依然是當前居民投資的主要方式,存款利率下調引致居民利息收入減少,會導致消費增速下降;如果消費增速下降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收縮效應大于投資增速提高的擴張效應,利率下調就會對整個經濟增長產生負作用。因此,利率下調需要其他刺激消費增長的政策措施配合,才能發揮其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4、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直接影響物價水平的變動,是物價變動的重要因素。     5、增加財政赤字對近年來的經濟增長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增加財政赤字不僅會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也會降低庫存水平。     6、需要加強擴大稅收與擴張性財政政策之間的協調。由于擴大稅收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收縮效應大于擴大財政赤字的擴張效應,在增加財政赤字的同時擴大稅收,會大幅度削弱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力。     7、其他政策的效力明顯高于利率下降或擴大財政赤字的效力,說明在經濟總量關系呈結構性過剩的情況下,以改善供給結構、刺激消費和出口增長為目標的政策措施對促進經濟增長更為有效。     8、由于一項政策措施會對多種經濟指標產生不同影響,要求各種政策措施之間必須加強協調與配合。1999年、2000年和2002年的實踐表明,缺乏協調與配合的宏觀調控政策難以達到預期調控目標,而協調的宏觀調控政策將使其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遠大于單一政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