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薇萍 李芃
時間:2004年9月15日下午
地點: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會議:國際金融報·大城市群論壇
主辦機構:國際金融報社
學術支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特別支持:第一東方投資集團
承辦機構:第6城市群周刊
康燕:現在我非常榮幸地向大家介紹一位年輕的市長,其實大家對他并不陌生,上午他已經在世界城市群對話中有精彩的演講。陳德榮市長所領導的嘉興市是浙江省離上海最近的城市。
多年前,我到嘉興采訪,當地人告訴我,嘉興土地肥沃,插根筷子都可以長出糧食。嘉興也因天下糧倉而聲名遠播。我還想向大家介紹的是,在中國,許多人都知道嘉興有三樣美食:五芳齋的粽子、南湖的菱角和文虎醬鴨。人們經常以這三種美食的特征戲說嘉興人是粘粘乎乎、圓圓滑滑、溫溫吞吞。
但事實遠非如此,比如我們今天見到的這位市長,他不僅學的是鋼鐵專業,而且和鋼鐵打過多年交道,是一位棱角分明、行事果斷、個性鮮明的市長。也許是因為他在浙江省最大的國有企業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所以在走上嘉興市領導崗位后,他有一個特別出眾的舉動———推動嘉興市所有國有企業成功改制。應該說,陳市長既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又有豐富的城市管理經驗。但是,站在今天的演講臺上,他不會向大家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而是要告訴我們城市是如何經營的。下面有請陳市長為我們主持“交通和公用設施”議題的演講和討論。
陳德榮:本人主持政府會議多年,但主持這樣的論壇對我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不到之處敬請大家諒解。
今天下午的話題是城市發展與交通,我們有幸邀請到日本日中產學官交流機構事物局長柳瀨豐昭先生,還有西門子(中國)董事會成員、行政副總裁皮特·博格先生。
讓要素真正自由流動起來
長三角交通一體化中,最要緊的還是要建立城市之間的協作、協調的關系,使得交通真正達到互聯互通,真正使得各類要素在長三角地區無障礙自由流動,發揮出我們長三角城市群的規模效應,這才是我們今后崛起的方向之所在
我感覺今天這個論壇的議題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很重要的問題。
我們大家都知道長江,我們嘉興有個地方叫馬家浜。在7000年以前,在嘉興馬家浜一帶,我們的先民已經開始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從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和他們居住地出土的稻谷,可以看出,長江流域的稻谷文化起源是在我們嘉興,也就是說是現在整個東南亞的稻米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后來整個歷史的發展,最早的代步交通工具是“馬”,后來發展為“馬車”,在中原地區華北平原土地一馬平川,十分適合戰馬和馬車的行駛。這個時候中原文化的發展是由交通促成的。從春秋時候孔子周游列國,到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再到戰國時期諸侯爭霸,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北方地區交通的發展,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所以從兩漢以下長江流域的故事不是很多,一直到三國時期,故事又多起來。
我想起一個故事,吳越爭戰的時候,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范蠡使了一個美人計,這個美人西施就是從我們嘉興送過去的,因為嘉興就在吳越交界的地方。長江流域的發展在南北朝以前到南京就截止了,再后來是往西、往北發展。
從三國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吳、蜀、魏三國從陸戰到水戰,水運的地位逐步提升。交通真正在長江流域的發展是在揚州,隋煬帝開鑿了運河,使得我們中國的南北交通開始連通,東南沿海真正發展起來。隋煬帝開鑿運河以后沒幾年,瓦崗寨起義,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但是運河開鑿后,我們長江三角洲就大大地發展起來了,接著就進入了唐朝,唐朝大詩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其中有兩句是這么說的:故人昔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再往后有大詩人白居易寫過《憶江南》: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到了宋朝,宋朝大詞人柳永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我們可以看出杭州這一帶的繁華,到了南宋就更不用說了,整個中國經濟的重心就轉移到了東南沿海。
明清以后,老百姓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對我們江南地區很好的評價。到了民國時候,隨著上海的發展,整個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的雛形就已經形成了。我們整個長江三角洲第6城市群在1500年以前就開始起源,到近代由于交通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在這個當中嘉興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從長三角的地理上進行分析,因為長三角最北面是長江天塹,到了南面又是杭州灣、錢塘江,又是一個天塹。東面是東海,整個長三角由上海、南京、寧波、杭州構成了一個矩形,嘉興就在這個矩形的正中。運河穿過我們嘉興城而過,近代的鐵路也穿過嘉興,所以嘉興是興旺的,嘉興過去的發展得益于歷史上交通的發展。
在封建王朝時期,嘉興對朝廷的貢獻很大,一直到上個世紀,嘉興的糧食外調還占浙江省外調糧食的40%,絲綢占到了50%。但在上個世紀交通設施的大進步中,嘉興落后了。一般人都知道上海到北京坐火車是11個小時,坐飛機是1小時45分鐘。兩地之間的距離是由時間決定的。到上世紀90年代,蘇州到南京的高架公路先修,嘉興趕上長三角流程是到1998年底高速公路的修通。
原來杭州到上海是四車道,現在要修的高速公路是八車道。三年以后嘉興到上海、到杭州之間有20道高速公路,這樣嘉興就成為上海和杭州的中心了。
除了橫向的交通基礎設施之外,我們還要再突破天塹,和寧波市共建杭州灣跨海大橋,我們還準備在通車儀式上搞海上馬拉松賽。我們和紹興在銜接,從嘉興到海寧構筑杭州灣第二大橋。我們還在修錢塘江十橋。這三座大橋都通到蘇州,這樣形成了一個網絡,從嘉興任意一點上高速,只要15分鐘就夠了。
目前,上海修輕軌,蘇州也修輕軌網,杭州也修輕軌網,如果能把上海、蘇州、杭州的輕軌都連起來,那嘉興的中心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我們修了很多的高速公路,我們也建了很多的收費站。我們驅車從上海到嘉興,在上海境內的時候,“上海歡迎您”的牌子高高豎起,但是收費站堅持要你“留下買路錢”;在杭州的時候,大路就像兩個臂膀一樣,“杭州歡迎您”,但還是“留下買路錢”。收費站就像螃蟹一樣,橫行于各高速路網,浪費了我們的時間,又影響了心情。這樣的風格給我們帶來了整體效益的損害。
長三角交通一體化中,最要緊的還是要建立城市之間的協作、協調的關系,使得交通真正達到互聯互通,真正使得各類要素在長三角地區無障礙自由流動,發揮出我們長三角城市群的規模效應,這才是我們今后崛起的方向之所在。
謝謝大家!接下來我們請柳瀨豐昭先生作主題演講。
完善交通基盤
緩解出行難題
盡快著手完善市中心的地鐵及郊區鐵路網的建設,這樣用于緩解上海市中心地帶交通基盤不全的特點。為緩解交通壓力,應當考慮如何集中或分散都市機能
柳瀨豐昭:大家好!能夠在這么盛大的大會上發言,非常感謝!
我來自日本的日中產學官交流機構。日中產學官交流機構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交流成果,推動商界、政府界交流的機構。我所負責的領域就是城市的交通建設。
我主要談上海的交通基盤建設,參考50年來東京交通建設的發展及上海交通建設的發展,談一些自己的感想。
當我抵達會場的時候,我有一些遲到了,因為遇到了堵車。這也是我曾經預想過的,這次我親身經歷了上海的交通問題。相信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將在十年之內有非常大的發展。究竟經濟基盤的建設能否適應人口的增長以及汽車的增加呢?
下面我介紹一下東京的情況。在歷史上,東京就是有一個比較好的交通基礎,市區交通規劃也遵循“優先公共交通”的原則,因此公共交通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戰后,公共交通迅速發展,基本上能夠適應交通方面的需要。
同時,東京市區的規劃是在公共交通設施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就是說當鐵路向周邊地區延伸,這個城市也會向周邊地區延伸。現在東京的鐵路基本上使用的是“輔輔線”,指的是四根鐵路同時運行,這樣減輕交通的壓力。
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交通現狀和東京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相互比較。但我們還是要從東京的交通發展中吸取經驗,來探討上海的交通發展。
為此,我提出五條意見,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應盡快著手完善市中心的地鐵及郊區鐵路網的建設,以緩解上海市中心地帶交通基盤不全的弱點。
第二,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重新開發和市區規劃的問題,我發現這點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三,發展ITS系統,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有一種系統叫做智能運輸系統,通過這個信息交換想必能夠緩解一定的交通負擔。
第四,要加強上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多位一體地來促進交通的發展。
第五,為緩解交通壓力,應當考慮如何集中或分散都市機能,比如說購物、圖書館等文化教育設施,如何使這些設施集中起來或分散起來,來緩解交通壓力,這一點值得大家考慮。
總體規劃管好交通子系統
交通并不意味著我們有20個子系統,鐵路、地鐵、高速公路及其他的一些交通設施,這些都是最重要的交通途徑。我們必須要管理好這些不同的交通系統。交通子系統之間要連接好,建立一個總體的規劃,效率才會提高
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陳德榮:謝謝柳瀨豐昭先生,東京的交通非常高效,確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接下來請西門子公司的皮特·博格先生演講。
皮特·博格: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講講關于長三角這一帶的交通情況。西門子在全世界有大量的員工,使用大量的交通工具,與此同時,我們還生產交通工具,像磁懸浮火車等等。
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地區而言,有哪些重要的要求呢?交通順暢便是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存在工業區、生產區、居民區、娛樂區、商業區、體育運動區等特殊區域,不同的區域之間需要相互溝通,不同區域的交通高峰時間都不一樣,我們的目標是每個地方都能夠達到交通的要求。然而,一個地區越擁擠,達到某種交通的要求就越難。
在上海及周邊地方,我們就經常看到這種情況。比如說6年前,從杭州到浦東用45分鐘就到了,還是同樣的距離,現在卻要用一個半小時。在交通這個問題上,我們卻不知道如何進行發展。
交通并不意味著我們有20個子系統,鐵路、地鐵、高速公路及其他的一些交通設施,這些都是最重要的交通途徑。我們必須要管理好這些不同的交通系統。缺乏對交通子系統的宏觀管理,這是目前很多國家面臨著的相同問題。
目前的情況是,有的交通設置并不是非常合適。如果我們把問題看得更廣一些,長三角有1.3億人,地域只占中國的1%。你看看不同的鐵路系統、地鐵系統、港口、機場的樞紐,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交通系統之間要建立連接才行,不是說這個人下了飛機之后就沒有地方去了,必須要有交通樞紐連接起來。比如說上海機場就可以作為一個門戶,來連接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
我要講的是我們的系統現在缺乏連接。交通子系統之間要連接好,建立一個總體的規劃,效率才會提高。
我有一個建議,我認為中國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系統來進行不同子系統的協調。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靠一兩個人不可能解決,我們要求社會各方都要群策群力找到解決的方法。
陳德榮:謝謝皮特·博格先生,他提出的軟件建設問題很重要。現在就是有太多的群策群力,以致我們一直難以形成統一的行動。在座的各位有什么問題,可以盡情提出。
精彩問答
記者:我有一個問題請問嘉興市長陳德榮先生,有相當多研究長三角的專家認為,交通是長三角一體化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的方面,請問您對此如何評論?長三角地區在交通一體化,特別是投融資方面還可能有哪些率先突破?
陳德榮:我們已經處于扁平的網絡社會,但我們的行政管理體制仍是層級式的。不打破這種層級式的體制,交通方面也不可能真正實現網絡式的互聯互通。
同理,行政壁壘不除,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也難有大作為。建立超越行政體制的跨省區投融資體系,應該是第6城市群下一步要研討的內容。
記者:請問皮特·博格先生,除了電信之外,交通會變成西門子很重要的一個業務。請您給我們講講西門子在交通方面有什么計劃,將來打算怎么在第6城市群發展交通?謝謝!
皮特·博格:交通一直是西門子的基石性的業務,我們在中國也有很長的歷史。我具體來講講關于高速火車的話題。
2010年世博會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進入上海,這些人不僅要在上海待著,還會到其他地方去。要先考慮需要什么樣的速度,有多少人需要從一個地方轉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而不是使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我們現在在討論使用什么樣的硬件,從原則上講,我們先要搞清楚運輸多少人、有什么樣的速度。
西門子公司現在也在作好準備,滿足中國的要求。但我在這里不想和你討論技術的問題,我要先討論交通需求的話題。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20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