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曉芳北京報道】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在正確認識“十一五”(第11個五年規劃)期間宏觀經濟運行的環境變化趨勢的同時,更要看到進一步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
許光建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上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的進出口并沒有出現預估的那種不良局面,而是持續增長,這表明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許光建肯定地表示,在2006年過渡期結束之后,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享受到開放的利益。
從國內情況來看,“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與環境。許光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會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激發經濟主體的創新精神———中國在進入一個新的高速增長階段后,新的一輪消費高潮也正在啟動。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進一步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主要是———原油和某些重要礦產原料以及淡水資源的短缺將會制約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西方某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將會影響中國某些產品的出口增長;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會帶來的風險;人民幣匯率如何形成和波動,也是一個重要的不確定性因素;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緩慢,也將制約國內需求的增長等。”許光建提醒說。(20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