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改變窘況 內蒙古牧民重新審視生態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9日 16:41 《財經時報》 | |
連年的干旱和蝗災令牧民的養羊成本不斷提高,不過紛至沓來的投資應該會使窘況不再繼續下去 本報記者 席斯 畢力格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旗的牧民,談起家里的羊群他一籌莫展。盡管 他家有1萬多畝草場,但連續多年的干旱和蝗蟲災害使草場一年不如一年,2000多只羊根本吃不飽并且日漸消瘦。畢力格估算,因為蝗災,今年全家收入至少損失一半,也就能達到1萬多元。畢力格所在的烏拉蓋蘇木,去年牧民人均收入為5700元。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里的牧民人均收入就已經達到了3000-4000元,高于城里人。畢力格笑稱,那時的牧民出手相當闊綽。 錫林郭勒草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牧區,每年出欄肉羊830萬只,居中國各大草原牧區之首,是重要的綠色畜產品基地,所出產的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備受國內外市場歡迎,產品覆蓋北京、東北、上海、廣東等地區并供應著香港和中東國家。然而和畢力格一樣,那里牧民的生活曾經因為草原和羊群而蒸蒸日上,現在同樣因為草原和羊群而家境每況愈下。在蘇尼特右旗,牧民的人均收入1998年還能達到2500元,但去年只有959元。 錫林郭勒盟農牧業局牧區經營管理站站長朝克賽說,返貧戶中有一部分是在2000年那場罕見的雪災中受到重創的牧戶,自然災害讓他們一蹶不振,現在只擁有少量牲畜或沒有牲畜,只能以出租自己的草場為生。由于幾乎沒有其他營生,他們的收入普遍低于該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 為改善牧民生活,當地政府正在多方努力,為牧民進城務工提供條件以提高其收入。據錫盟農牧業局統計,當地牧民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只有7000多人,遠低于農區。朝克賽說,現在的牧民大部分都雇人打理畜群,因此牧區有很多剩余勞動力。 但不管怎么說,牧民不能失去他們的畜群,而養羊的成本則在不斷提高。東烏旗烏拉蓋蘇木的科技副蘇木長那仁朝克圖說,錫盟在3年前就免除了各種牧業稅費,雖然每戶每年可以少繳幾千元,但租用草場、支付滅蝗資金等費用使牧民的負擔并未減輕。 今年內蒙古蝗災受災面積達1.5億畝,超過全區草原面積的1/10。盡管國家從去年就已開始撥款治理草原蝗災,而且內蒙古今年拿到了8000萬元國家撥款的1/3,但按照每畝2元的防治經費來計算,全區今年僅防治重災區就需要1.6億元,這就是說,即使加上自籌的4000萬元還短缺1億元左右。 苦于資金不足,地方政府只好向牧民收取每戶每畝0.3元的滅蝗費。牧民人均草場約3000畝,每戶的草場都在1萬畝以上,因此,僅為滅蝗牧民每年就要花四五千元,完全抵消了牧業稅費的優惠。 在養羊成本不斷增加的同時,肉羊的價格10年來卻只有小幅增長。今年夏天,每500克活羊的收購價格為4元,但到秋天,由于羊皮質量下降,只能賣到3.4元/500克。錫林郭勒市草原肉業協會會長白國梁說,與10年前比較,每噸肉羊的出口價只上漲了100美元左右,也就是每500克漲了0.4元人民幣。 他還提到,十幾年前,中東國家大量進口烏珠穆沁羊和蘇尼特羊,錫林郭勒的羊肉出口形勢非常好,但之后因為戰爭和經濟制裁,對這些國家的羊肉出口就明顯減少了。 與自然、氣候和生態環境聯系密切的牧業一向屬于比較脆弱的行業。在錫林郭勒盟,草場沙化嚴重的藍旗、白旗、黃旗的牧民人均收入就低于其他旗縣。朝克賽說,今年的蝗災給內蒙古造成了9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損失恐怕在40億元以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導致的損失更難以估量。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和增加牧民收入必須同步進行。 目前,錫盟有4種正在或準備實施的措施:調整牲畜結構;恢復草畜平衡;鼓勵牧區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投身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畜牧業產業化,解決牧民的牲畜銷售問題。 考慮到主客觀因素,錫盟今年提出了“以牛代羊”的策略。那仁朝克圖說,過幾天他就要去科爾沁引進良種牛,錫盟今后將提高養牛的比例。 他解釋道,養一頭牛的成本等于養20只羊,但一頭牛對草場的破壞和消耗遠小于20只羊,而且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牛肉不僅銷售良好,價格也不斷上漲,經濟效益好于羊。他說,這種牲畜養殖結構的調整在錫盟還是第一次。 然而現實的矛盾是,干旱和蝗災造成的草場大面積萎縮已使錫林郭勒的牲畜總量遠遠超出了草原的載畜量,這令該盟不得不開始嚴格執行休牧、輪牧、禁牧制度,推行圍封轉移以及人工種草、青貯玉米(資訊 論壇)種植等等措施。 每年春天青草發芽之際,錫林郭勒都要封閉草場,對羊群實行階段性圈養。今年4月5日-6月5日為封草期,在封草期內,羊群喂食飼料。畢力格形容說,他家的羊經過兩個月的封閉,出圈時晃晃悠悠的,幾乎瘦了一圈。盡管圈養時期的飼料由國家補償,但看著愈見瘦弱的羊,畢力格還是高興不起來。對休牧、輪牧、禁牧制度,牧民表示理解,卻又一百個不愿意。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在于,“錫盟羊”一向因為放養食草而以肉質鮮美著稱,白國梁擔心圈養和飼料喂養時間長了,將會影響肉質和聲譽及市場。 不過情況現在看起來還沒到那種地步,而且錫盟羊正在變得更加緊俏起來。 錫林郭勒一直集中著很多肉食加工企業,但普遍規模小,生產能力低。這意味著投資機會。盡管錫林郭勒的肉羊年加工能力已達到1000萬只,超過了每年的出欄量,但還是有企業紛至沓來,而且來自區外的資金已超過了50%。 在東烏旗,作為國家特大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長春皓月(集團)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洽談一個投資3.5億元的肉羊加工企業。內蒙古草原伊盛肉業有限責任公司則走在了前面,它投資近億元的錫林浩特肉羊加工基地一期工程已經在本月早些時候正式投入生產。 這個錫林郭勒草原目前最大的肉羊加工項目,年生產能力為100萬只羊單位,而在該基地附近,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內蒙古奈倫(集團)有限公司的肉羊加工項目和加拿大國際富聯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牛羊肉出口加工廠也正在緊張施工。 當地政府對這些投資持歡迎態度。錫林郭勒盟農牧業局官員陳立新說,錫盟不僅土地租賃價格低,而且政府還施行諸多稅收減免和返還政策。 為保證充足的羊源,伊盛肉業已著手與草原牧戶簽訂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合同。顯然,這對牧民而言將是一顆定心丸。畢力格說,不管總收入如何,他的羊以后起碼不會再被羊販子壓價收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