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琴
扇子作為藝術收藏品由來已久,《紅樓夢》中,薛蟠弄死窮秀才就是為了幾把扇子。現在更不說了,書畫、工藝品收藏方興未艾,制作精美的工藝扇、名品書畫扇更成為熱門收藏對象。在國際拍賣市場中,具有收藏價值的扇子,它的價值往往在1000-3000美元之間,如1991年,張大千《關種太乙觀泉圖》行書扇,在香港以25.2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我國扇子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可以扇風納涼之外,還和扇子雅致精巧和扇面的書畫藝術分不開。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史書稱:“黃帝作五明扇”,可謂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學裝飾功能。漢代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漢代以后又出現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的紈扇。紈扇又名團扇,宜于書畫,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顯得珍貴爾雅,這種扇在我國流行千余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鐘愛。唐人張彥元《歷代名畫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只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折扇其實源自日本,制造靈感得自蝙蝠翅膀的開合。北宋年間,折扇作貢品傳入我國,但尚未廣泛使用,至明清就相當興盛,它易于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貴材料制成,扇面則分灑金、混金、捶金、涂香數種,有的還請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細刻,成為一件珍貴藝術品,一扇之價,值以百金。折扇扇面呈半圓弧形上寬下窄向四處呈輻射狀,因而在構圖章法筆墨形象上都別具風韻,北宋始在折扇上題詩作畫。明清以來文化人都喜歡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書畫藝術在中國大放異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書面扇面雖幅不盈尺,花鳥蟲魚、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態,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專門藝術品種。
近現代文人雅士的扇面書畫更是獨辟蹊徑,不步成規。近代趙之謙、任伯年、虛谷、吳昌碩,當代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吳湖帆、傅抱石、李可染、朱紀瞻、唐云等著名書畫家的扇面畫有潑墨山水,也有寫意花卉,藝術水平達到一個新境界,得到中外收藏家的珍愛。
收藏扇子在我國頗有群眾基礎,尋到一把好扇子,既可作藝術品欣賞,又有增值的可能。收藏書畫扇要注意扇面上的印章,這是鑒別真偽的基本方式,一般而言,書畫家都有固定的印章,也許數量很多,但只要扇上印章與其中一個吻合就可以,因為圖章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同時還要注意扇面完整潔凈,扇上書畫清晰、墨彩妍潤,這樣的扇畫才有收藏價值。
《市場報》 (2004年09月17日 第二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