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李梅影 實習生 鄭莉莉 發自北京
9月14日,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北京發布了2004年貿易和發展報告,這是聯合國貿發會議首次選擇在中國北京首先發布該報告。報告指出,2003年世界產出和貿易恢復增長,因此現在廣泛感到樂觀,認為2004年增長加速可以使業績恢復到上個十年期末的水平,世界經濟可能會進入一個較長的增長期。
報告指出,世界經濟恢復的驅動因素主要是美國經濟以及東南亞經濟的持續迅速擴展。美國經濟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的增加為世界其它國家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推動。另一方面,亞洲若干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中國,不僅進口出現增加,附帶地對亞洲和太平洋區域的經濟體產生了有利的影響,而且出口增長率也達到兩位數。
報告還指出,全球持續恢復的前景與1990年代初期相比,則較為模糊和不確定。主要工業化國家之間在國內需求力方面仍存在巨大差異,而且主要經濟集團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也在加劇,這些都可能導致新的保護主義壓力,加劇貨幣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影響。此外,石油價格的飛漲和未來動態的不確定性,以及石油價格可能對通貨膨脹和利率造成的影響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理由。
另外,美國目前越來越專注于與東亞之間的貿易金融互動關系,這也可能導致財政和匯率更加不穩定。美國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一直是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重要的出口推動力,并有助于該區域形成巨大的經常賬戶盈余。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代理司長弗拉斯貝克認為,世界經濟、亞洲經濟包括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商品價格的上升,因為一些國家能從中獲得利益,這對推動經濟是很重要的。
他說:“國際上很多媒體對商品價格上升持負面評論,但我們認為,商品價格的上升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對生產者來說是好的,但對消費者來說也許是不好的,所以在這方面不應該太擔憂。從長期看,商品價格實際上升高的幅度并不大,如果我們降低商品價格就可能對消費者減少壓力。從1997年到2004年,實際商品價格并沒有增長很多,與70年代末80年代相比,這種增長也是較小的。”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關注石油價格上升的現象,現在石油價格已上升到十年來最高點,我們看到發展中國家已開始采取儲存石油的措施,使我們能更有效使用石油并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性,減少對高能耗工業的生產的影響。”他說。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17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