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西藏自治區經濟概況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17:25 新浪財經

  一、 經濟結構與產業布局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西藏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基本上改變了西藏原有的區域經濟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主,支柱產業、優勢行業較多的工業和發展快速的第三產業并存的較合理的現代經濟結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并開始由單純數量擴張向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
點點通個性天氣 讓眼鏡成為歷史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你的放心來自我的用心
的方向發展。

  (一)經濟結構調整方向

  ——發展特色經濟,優化產業結構。西藏的產業結構調整要在加快發展、增加總量中實現優化升級。把重點放在培育和發展旅游業、藏醫藥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品飲料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和民族手工業、礦業、建筑建材業上,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快”、“特”、“強”、“大”上下功夫,抓落實。首先,要抓緊制定加快發展六大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的規劃,并完善相應的優惠政策予以重點扶持,使各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快”,爭取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次,要加大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力度和廣告宣傳力度,樹立西藏特色知名品牌,大力開拓市場,在“特”上做文章,確保各產業的特色優勢持續發揮,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第三,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大力培育優勢企業,組建股份公司和企業集團,力爭在“強”和“大”上取得突破。

  ——用先進適用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把促進農牧業科技進步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先進適用的養殖、種植和加工技術的推廣,努力擴大農業機械使用的規模。重視企業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淘汰落后的技術、設備、產品,特別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要堅決淘汰。要圍繞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切合我區實際的高新技術,積極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努力提高這類企業的比重。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完善所有制結構。認真落實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規定,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真正做到“不限速度、不限規模、不限比例、不限數量、不限方式”,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同時,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資產的充足和經營,支持基礎好的非公有制企業進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

  ——發揮區域優勢,增強整體競爭力。我區地域遼闊,各地人文、自然、地理和資源狀況差異很大,發展經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眼全局、注重特色、突出重點、發揮優勢,避免結構雷同、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

  (二)產業布局

  西藏地域遼闊,各地地理、氣候條件和資源狀況的差異很大,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按照“重點發展中部,放開搞活西部,聯合開發東部,藏北牧礦致富”的原則,促進地區經濟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重點建設以拉薩、日喀則兩市為中心的全區經濟核心區,把昌都逐步建成新的增長極,對其他行署所在地進行重點開發,使之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中部經濟區

  主要包括拉薩市、山南和日喀則地區28個縣(市、區),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區的13%和46.8%,是西藏經濟、科技、文化相對發達的地區,在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未來西藏經濟起飛的依托所在。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加快能源資源開發;完善交通、郵電、水利設施;積極發展食品、建材工業;改造提高民族紡織手工業,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重點搞好“一江兩河”中部流域18個縣(市、區)的區域性綜合開發,盡快建成西藏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輕紡手工業生產基地、副食品生產基地和科技試驗推廣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強大吸引力和輻射功能的全區經濟核心區。

  西部經濟區

  包括日喀則和阿里地區的13個邊境縣,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區的19.9%和7.6%,其中部分邊境縣比較貧困。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強化農牧業生產,提高農牧業發展水平;加強能源、交通、郵電通信建設;發揮毗鄰“五國一區”的邊境區位優勢,積極開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貿和旅游業。

  東部經濟區

  包括林芝和昌都地區,共18個縣,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區18.5%和28.7%,其中昌都地區的部分縣比較貧困。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重點搞好以尼洋河流域、“三江”流域為主的農牧林綜合開發;加快玉龍銅礦建設和芒康井鹽的開發;大力發展以中藥材、林副產品、毛紡為主的加工業。

  北部經濟區

  包括那曲地區及拉薩市的當雄縣,阿里地區的革吉、改則、措勤等共15個縣,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區的48%和16.9%。該區是西藏主要畜牧業生產基地。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畜牧業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加快藏北金礦的商業性開采和藏北石油勘探進程。

  二、 主導產業

  (一)旅游業

  千百年來,藏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目前,全區已核定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有100多處,其中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的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64處,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主要是: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羅布林卡、扎什倫布寺、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白居寺、薩迦寺、藏王墓、桑耶寺、昌都卡諾遺址、古格王朝遺址等。

  主要的自然景觀有:墨脫自然保護區、察隅自然保護區、羌塘自然保護區、林芝巴結巨柏保護區、珠峰自然保護區、羊卓雍湖、雅魯藏布大峽谷、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錯高湖、納木湖等。

  目前,西藏現己開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兩座(拉薩、日喀則),對外開放山峰44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個,可參觀景區100多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文化觀光旅游區;以徒步、登山、朝圣為主的后藏旅游區;以科考、生態為主、以雅礱河谷風景名勝為中心的藏東南旅游區;以草原、湖泊、野生動物觀賞為主的藏北高原無人區,形成了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輔以徒步、探險、朝圣、生態、旅游節慶等專項旅游產品的復合型產品體系,在已上市銷售多年,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品中,最經典的路線有:3—5日的短線:拉薩---山南(文物古跡游) 拉薩---那曲(民俗風情游,如:雪頓節、恰青賽馬節)拉薩---日喀則(后藏探險游),5—15日的長線:拉薩—江孜—日喀則—薩迦—定日—聶拉木樟木口岸 (黃金觀光線),拉薩—日喀則—阿里(圣地朝圣游)拉薩—林芝—山南(東線環游)。

  西藏旅游業是1980年起步的,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現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全區旅游企業的近140家,其中涉外賓館飯店66家(客房4461間,床位9710張),其中又包括星級賓館飯店15家,國際國內旅行社42家,旅游汽車公司3家,定點餐館19家(餐位1528個),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員6000多人,全行業間接從業人員30000余人。

  2000年旅游接待人數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顯著,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達5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其中海外游客14.94萬人次,增長38.1%;全區旅游總收入65153萬美元,增長4.6%;旅游創匯4790萬美元,增長33%;上交稅金2032元,增長6.8%。

  “十五”旅游業發展方向:

  ----按照“大力發展國內旅游,穩步發展國際旅游,適度發展出境旅游”的方針,采取一切促銷手段,實現與歐、美、日、韓、新、馬、泰、尼泊爾、港澳臺及國內其它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聯網,加大在國際國內旅游市場上的占有份額。開放旅游市場,拓寬旅游區域,力爭擴大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區的對外開放區域。

  -----樹立精品意識,圍繞我區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深度開發旅游資源。以市場為導向,著力開發建設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設施配套完善、服務檔次高、創匯能力強的旅游產品,形成觀光、探險、休閑、度假齊全的大旅游產業體系,從根本上改變我區旅游資源粗放式開發利用的狀況。重點開發生態旅游產品、高檔次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產品、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富有體驗性的探險旅游產品,力爭把西藏建成國際精品旅游勝地。

  -----大力改善景區內外基礎設施。加強現有旅游線路、景區(點)建設,提高景點質量。積極開發新的旅游線路和景區(點),建成以拉薩為中心,連接6個地區、5個周邊省區和尼泊爾的旅游線路。基本完成拉薩—林芝—山南—拉薩,拉薩—日喀則—阿里—那曲—拉薩,拉薩—那曲—昌都—林芝—拉薩三大陸路旅游環形線路建設;改擴建江孜至浪卡子公路,修建巴松錯、藏王墓、納木錯三級黑色路面旅游公路,初步完成巴松錯、茶馬古道、環珠峰景區、納木錯景區配套建設等。

  ------豐富景點的吃住行游購娛內容,開發特色精美旅游產品,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配套體系,營造安全舒適衛生的旅游環境。加強旅游商品、紀念品的開發、生產,帶動民族手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加強旅游導游隊伍的建設,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擴大西藏旅游品牌效應。強化行業管理措施,實施標準化管理戰略,促進旅游管理逐步邁上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建立競爭有序的旅游市場體系。

  (二)藏醫藥業

  藏醫藥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豐富的實踐內容和浩瀚的醫學文獻,是藏族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經驗的總結,幾千年來位藏族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貢獻。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 黨和政府對發展藏醫藥學十分重視,1959年西藏建立了拉薩藏醫院。1980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改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現已成為全區藏醫教研中心。1980年以來,國家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重新建立了自治區藏醫院住院部,新建立了6個地區藏醫院和7個縣藏醫院,此外,在60多個縣醫院內設立了藏醫科。1984年,西藏正式成立自治區藏醫學校。1985年西藏大學開設藏醫系。多年來,藏醫教育機構為全區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高、中等藏醫藥人才。各地(市)衛生學校、干部進修學校和藏醫院也開設了藏醫提高班,培養提高基層藏醫藥人員的業務水平。目前,全區藏醫藥人員發展到近2000人。

  2000年西藏共有藏醫藥生產企業19家,從業人員777人,注冊資金18374萬元,生產有批號的藥品144種,實現工業產值29338萬元;銷售收入18048萬元,比上年增長3.57%;實現利潤7321萬元;上交稅金2582萬元。目前西藏已有14種藏成藥進入國家藥典,有41種藏藥藥材、94種藏成藥被國家衛生部列為首批藏藥部頒標準,12種藏藥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13種藏藥被列為新藥品種。此外,還有31種藏成藥、制劑被列為西藏地方標準。傳統名貴藏成藥“然納桑培”、“常覺”等多次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獎。自治區藏藥廠成為全國最大的民族藥生產企業,也是西藏地區目前唯一按照國家GMP標準建成的現代化藏藥生產企業。該廠在傳統藏藥配方基礎上,采用現代生產技術研制而成的十味龍膽花顆粒、六味能消膠囊、六味枸杞口服液、十味蒂達膠囊等4種新劑型藏藥,均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藥證書。目前,全國已有350多家醫院使用自治區藏藥廠的新劑型產品。同時,可生產傳統藏藥350個品種,年產量達10萬公斤。1997年,奇正消痛貼榮獲國家中藥保護品種,1998年榮獲第2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與新技術展覽會金獎,實現了西藏科技成果在國際舞臺上零的突破,充分顯示了藏藥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十五”期間,要實現藏醫藥的快速發展,就必須認真組織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結合GMP標準,加快傳統藏藥的劑型改良,促進藏醫藥生產與國際國內接軌。把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生產工藝結合起來,吸收先進的管理、營銷經驗,做大做強藏醫藥業。要堅持改善條件和內涵建設并重、突出藏醫藥特色與完善服務功能并舉,繼續加強藏醫藥人才培養,努力提高藏醫藥臨床診治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藏醫藥科研工作,推進藏藥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提高藏藥研制、開發、生產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注重藏藥材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科學利用,加強藏藥材基地建設。廣泛采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加快研制新藥步伐,實現藏紅花等傳統藏藥材的人工繁育栽培,建立全國最大的藏藥材基地,形成全國藏醫藥研究開發生產中心。

  (三)礦產業

  西藏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全區已發現礦產100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36種,發現礦產地1858處,各類物化探異點1300個。探明儲量的礦床132個,其中能源礦產25個,金屬礦產33個,非金屬礦產37個,地熱資源4個,礦泉水11個;己探明礦床規模達到大型的22、中型25個、小型48個、礦點37個。有17種礦產在全國排序前9位:第1位鉻、工藝水晶、剛玉、高溫地熱;第2位銅、火山灰;第3位菱鎂礦;第4位硼、自然硫、云母;第5位砷;第6位陶磁土;第7位石膏;第8位泥炭、晶質石墨;第9位銻、重晶石。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1967億元,全區礦產資源總量潛在價值6505億元。銅、硼、金、銻、高溫地熱、建材等為西藏優勢礦產,能源為短缺礦產。

  豐富的礦產資源為西藏礦業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目前礦業已發展成為西藏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全區礦山企業250家,從業人數8000多人。2000年底,開采鉻礦石19.66萬噸,硼礦19591噸,原煤2.13萬噸。

  “十五”期間,西藏要加大對地勘工作的投入,搞好地質勘查,進一步摸清我區資源狀況。圍繞礦業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點,抓緊開展對優勢礦種和國家緊缺礦種的地勘工作,保證我區礦業發展有可靠的后備儲量。逐步推行地勘成果有償轉讓制度,保護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重點開發有市場需求、潛在的、稀缺的礦產資源。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狀況,礦產勘查與開發的重點是鉻、銅、黃金、鉛、鋅等金屬礦產,以硼、鋰為主的鹽湖礦產資源,建材用灰巖、花崗巖等非金屬礦產,地熱、煤炭、林產品、石油等能源礦產資源以及礦泉水資源。對玉龍銅礦、扎布耶鹽湖、甲馬赤康銅多金屬資源等重大開發項目,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入股,進行合作開發,在“十五”期間,力爭完成開發前期工作,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鼓勵通過聯合等方式在內地進行精深加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附加值。同時,要建立健全礦業管理體系,制定全區統一的礦業發展長遠規劃,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配置礦產資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除特定保護性礦種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外,各種投資主體都可以參與開發,自治區行業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小型礦山的開發以集體、民營及其他類型企業為主,由地(市)、縣政府主管,形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級管理的模式。

  (四)建筑、建材業

  建筑、建材工業是西藏自治區工業企業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2000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5.87億元,增長17.7%,實現建筑業增加值約15億元,增長25.1%。建筑業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8個百分點,約占1/3。

  2000年底,年底在西藏注冊的區內外建筑施工企業有233家,企業人員達3.6萬人。勘察設計單位28個,資質40個,其中工民建設計類13個,規劃設計類7個,工程勘察類4個,專項設計類7個,水電設計類5個,公路、橋梁(函)設計類4個。建材企業達112家,建材工業總產值達3.8億元,增長18.7%,其中水泥產量45萬噸,增長8.4%,新型建材的生產與使用開始興起,建材產量結構和品種得到調整擴充。

  西藏建材工業穩步發展,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據統計,全區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的建材工業企業約40家,主要建材產品產量:水泥49.32萬噸,比上年增長26.3倍;水泥排水管54千米,水泥電桿6053根,水泥預制構件8.7萬立方米,釉面磚20萬平方米,水磨石板材3324平方米,花崗巖板材7100平方米,石料4.95萬立方米,均比過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十五”期間,建筑、建材業按照培育強勢企業、規范市場行為、提高建筑建材質量的總體要求加快發展。要加強建筑建材業管理,增強企業活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加快對現有建筑企業的改造,增強區內建筑企業的競爭實力。建材業重點抓好新型建筑材料開發、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的生產。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對現有建材骨干企業的改造,徹底關停一批污染大、效益低的小企業,采用成熟、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裝備,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

  (五)民族手工業、畜產品加工業

  1、民族手工業

  西藏民族手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民族手工業產品,經過千百年的不斷實踐,形成了獨有的工藝特色和民族風格,受到廣大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喜愛,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1988年,西藏開展了民族手工業藝人評聘工作,首次評定了具有工藝美術專業職稱共79人,其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9人,工藝美術師和工藝美術員33人。地毯(卡墊)、氆氌、圍裙、藏民族鞋帽、民族家具、木碗、金銀首飾等手工藝品列為自治區輕工業發展重點產品,其獨特的風格和生產工藝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好評。

  西藏地毯行業是民族手工業的一大支柱。地毯生產已有600多年歷史。其織法獨特,紋樣均以山水、花草為題材,古樸大方,絢麗多彩,具有濃郁民族特色。2000年,全區地毯行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全年共生產地毯近2萬平方米,其中出口約1.2萬平方米,出口產品合格率為100%。地毯產品外銷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個國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

  卡墊是藏族人民群眾喜愛的生活必需品,具有結構緊密、花色鮮艷、全料純毛、經久耐用、色澤不褪等特點。卡墊主要出產于日喀則地區江孜縣,人們稱江孜是“卡墊之鄉”。

  圍裙是藏族已婚婦女普遍喜歡的服飾。山南地區貢嘎縣姐德秀鎮是聞名遐邇的“圍裙之鄉”,姐德秀圍裙很早就暢銷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及西歐一些國家。姐德秀的圍裙花色品種已發展到近20種,所生產的謝瑪圍裙,多次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遠銷國內外。

  氆氌是藏族人民一種普遍的家庭手工業產品。氆氌盛產于山南、日喀則、拉薩等地。氆氌的品種很多,總的分為普通氆氌和細氆氆。普通氆氌藏語稱為“朗布”,細氆氌中以“協瑪”為最好。工布一帶地方出產一種厚呢子,名為“澤仁”,結實并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山南和日喀則地區出產一種手工毛嗶嘰,藏語叫“泰爾瑪”。2000年底,全區氆氌的生產能力大約在35萬米以上。

  西藏民族畫、民族雕刻和金銀首飾,既是民族特需品,又是旅游紀念品,很受國內外旅游者的青睞。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這些手工業產品得到較大發展。創作和生產出大量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2、畜產品加工業

  從60年代開始,西藏著手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在拉薩、那曲、日喀則、昌都、阿里等地(市)建立了皮革加工廠,在林芝地區建立了毛紡廠,在拉薩、格爾木、那曲建立了絨毛分梳及成衣制品廠,使豐富的畜產品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

  依托特色農牧資源,大力發展牦牛、優質青稞等農畜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結合農畜產品結構調整,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畜產品加工深度,通過產業化經營,擴大生產,形成規模經濟。

  (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飲)品業

  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和綠色食(飲)品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是針對西藏特有的生物資源進行開發,目前已開發的生物資源有高原紅景天、食用菌、人參果等,其中西藏大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的伯樂保健食品年銷售額已超過一個億;綠色食飲品業主要是開發西藏的天然優質礦泉水、青稞酒、野生果汁飲料、啤酒等綠色飲品和高原特有的牦牛、綿羊、香豬等肉食、奶制品。以及青稞、綠色蔬菜,目前已上市的西藏圣地股份公司、拉薩啤酒股份公司開發的產品已經進入國際、國內市場,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好評。

  西藏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僅處于開發的起步階段,為了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十五”期間,西藏將大力發展高原食用菌、紅景天、人參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綠色食(飲)品加工業,充分利用我區飲用水資源蘊藏量大、含微量元素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礦泉水、啤酒、植物保健品,建成國家級綠色飲料生產基地,力爭在創出品牌、形成規模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實現大的突破。重點抓好綠色食品的科研與開發,逐步建立藏東野生菌類開發基地、藏東野生生物食品生產基地和藏北野生生物食品開發基地,建立綠色食品生物資源種子庫,并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和品牌效應。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中超聯賽重燃戰火
演員傅彪患病住院
新絲路模特大賽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買房有問必答
近期降價車型一覽
游戲天堂2新增服務器
話題:成吉思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