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倫:一個監管者的背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2:00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安明靜 有人為她的離職歡呼,有人卻在深深遺憾。 2004年9月13日,新華社發布國務院免去史美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的消息。
短短的消息沒有對免職原因做任何的說明。面對媒體的種種猜測,史美倫的回答是“我該做的都做了,我的任務已經完成,需要回家去了。”說此話時,她已經回到香港,距其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已過去三年半時間。 作為掌管發行與上市工作的證監會副主席,在其任職的三年半時間,正與內地股市經歷的漫長熊途吻合。她所堅持和推行的監管措施被批評者認為在內地證券市場“水土不服”,并指責她不懂國情照搬國際標準的監管措施造成股市下跌。 從2001年3月至12月,也就是史美倫上任之后的9個月中,證監會頒布的有關證券監管的法規、條例就達51件;同時,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機構受到公開譴責、行政處罰,甚至立案偵查。 她是一個堅定的人,即便是她的反對者,也不能否認這一點。面對不絕于耳的指責之聲,這位從香港證券界來到內地的“鐵娘子”仍堅持一個普遍性的國際標準:那就是公開、公平、公正以及透明原則。或許由于內地存在著太多的特例,使這個普遍性的國際標準以及提倡它的人處處受到牽制。 當輿論的目光集中在對她監管理念的討論時,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首位擔任副部級官員的境外人士,史美倫卻低調地將其巨額薪金設立專項培訓基金,用于對證監會官員及財經記者進行國際化培訓的費用。她認為境內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無法離開媒體的輿論監督,而新聞媒體公正的報道,也正是對于投資者的教育。 在史美倫離職消息被證實后,有媒體評價其“壯志未酬”。但毋庸置疑的是,她所倡導的獨立董事以及保薦人制度,以及為完善信息披露以及推進公司治理結構而出臺的多項規章制度已在內地證券市場扎下根來。 在她離去之時,有網民這樣評價:“我們需要溫暖的現在,她卻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未來”。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史美倫在內地證券市場所樹立的監管理念會逐漸被更多的投資者所認同。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15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