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貼心房”變成“離心屋”(百姓話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4日 16:52 人民網-市場報 | |||||||||
真言 經濟適用房是政府為了讓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能夠買得起、住得上房子,采取減免土地出讓費、稅收等政策,降低住房成本而實行的一項優惠政策。因此,被老百姓稱為“貼心房”。然而,一些地方受利益驅動,使這政策變了味,走了調,“貼心房”成了“鬧心房”、“離心屋”,其中出現的種種“怪事”值得人們深思。
怪事一:經濟房不經濟。經濟適用房曾以低廉的價格構成了對工薪階層購房族的吸引力,一度在樓市上出現“爆棚”現象。但現在經濟適用房的建筑面積已經突破80平米的限制,向超大面積發展,房價隨著提升。這使得經濟適用房偏離了低收入者這一原本的消費群體。據調查,在北京近70%的購房人需要的是30萬元以下的住房,希望住房面積在100平米以下的超過90%,而目前的經濟適用房60%以上的房價在30萬元以上,一些經濟適用房的面積甚至達到了兩三百平方米,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樓興嘆。 怪事二:經濟房富人住。如今,在許多經濟適用房小區,經常能看到開著“奔馳”、“別克”等高檔轎車的住戶。有的一買就是兩三套,豪華裝修后,有的出租賺錢,有的沽價保值,有的只是周末住。據悉,某一小區有一半人家的房子長期閑置。經濟適用房為了適應大款的需求,越來越豪華,而高檔居室又吸引著更多的富人入住。富人猛搭窮人車,享受著不該有的優惠政策,嚴重背離了國家制訂經濟適用房政策的初衷。 怪事三:經濟房購買難。幾乎每一個經濟適用房項目開盤,都會出現老百姓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排長龍等候放號的場面。然而,盡管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不少人還是難以買到心儀的住房。究其原因:一是信息不準。不少購房者都有類似的經歷,曾看中的戶型,在開盤時被告知有主了。誰知不久,這個“已售完”的戶型,又賣給了另一位購房者,購房資質管理存在漏洞。今年2月,建設部規定,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才具備購買經濟適用房資格。但這一規定操作性并不強,蓋一個公章證明,很容易辦到,而要查清其收入真相,卻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經濟適用房6萬元的門檻難擋高收入者的腳,一些有資質購買適用房的只有靠邊站。 其實,要解決經濟適用房存在著的上述怪現象并不難。良方就是開發商要“陽光售房”。7月1日起,上海房產銷售開始實行網上“公示制度”,實行信息集中、公開、透明的做法后,房產商“內訂”炒房、人情售房、一房“二嫁”的怪現象開始從上海樓市淡出。實踐充分證明,“陽光售房”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了規范運作的空間,能夠促使相關企業以誠信來約束自己。 目前,“陽光售房”在一些地方全面推行還有一定阻力。對此,有關部門必須實行強制政策,并經常進行檢查、監督,對違規企業進行曝光和處罰。這樣,才能真正堵住經濟適用房的漏洞,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 《市場報》 (2004年09月14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