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擎
開征遺產稅的問題其實已經討論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始終懸而未決。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遺產稅的關注程度卻與日俱增,在上海、浙江、北京等發達地區,父母為規避遺產稅而將房產提前過戶給未成年子女的現象屢見不鮮。遺產稅到底什么時候開征,目前的最新進展如何?9月10日,本報記者采訪了稅務專家、中央財經大學公共管理與財政學院副院長楊
志清教授。
中華工商時報:近幾年來,有關于遺產稅的討論非常多,遺產稅的最新進展狀況如何?
楊志清:遺產稅目前已不處于調研階段,據我所知,遺產稅的正式稿就已討論過不下三次,方案已經形成。但是推出的時機還不成熟,而且還有一個立法程序的問題。
中華工商時報:為什么遺產稅出臺的時機還不成熟?
楊志清:時機不成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遺產稅的征稅基礎還不具
備。開征遺產稅必須涉及到財產登記制度,但是現在目前為止,除了存款、股票市場實行了實名制以外,很多其他財產還沒有完全實行實名制。二,即使財產登記制度建立起來,根據WTO規則的要求,立法程序一定要透明。也就說,遺產稅要立法的話,一定要通過人大,即使非常順利的話,通過人大“三讀”審查需要6個月,之后,還要有6個月的期限,讓納稅人有一個領會、學習,意見反饋的過程。
中華工商時報:有關遺產稅的免征額的傳說非常多,有一種說法是80萬,您認為這個標準是高是低?
楊志清:據我了解,遺產稅的免征額是100萬的可能性大一點。在最早的討論稿中是60萬,但這是二三年前的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財富增長了,收入也增長了,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認為60萬比較低,100萬可能比較合適。
也就是說,根據財產所有人死亡以后遺留的財產,扣除負債、喪葬費用、遺產的分割費用、遺囑的認定費用,配偶的基本生活費用等扣除額后,剩余的遺產超過100萬的要征稅。
中華工商時報:確定免征額為100萬的根據是什么?
楊志清:因為遺產稅征稅的理論依據至少有兩點:一是對前期的一種彌補。人一生當中從事的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多多少少會有偷逃稅或者避稅的現象,這種由偷逃稅或者避稅形成的利益,可能會去消費,去存款、去投資或者購買財產。不管如何處理,消費,有消費稅,存款有利息稅,買財產會上遺產稅,這都是對之前跑冒滴漏的一種彌補。第二、遺產繼承人,從法律上講,這筆財富屬于不勞而獲的所得。那么,國家就存在一個導向問題,考慮要通過稅收拿走一部分。而遺產稅的征收是相對于高收入者而言的。100萬,從國內總體的經濟狀況來說,還是屬于比較少的高收入階層。
中華工商時報:但是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樣,100萬對于一些城市的居民來說可能非常高,但對一些發達地區來說,可能不算太高,遺產稅的免征額,會是全國統一標準?還是各地不一樣?
楊志清:那要看稅種的歸屬。如果將遺產稅劃為地方稅,地方有一定的權力,可能會根據各地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免征額。但按照我個人的理解,遺產稅不會作為地方稅。因為遺產稅有“劫富濟貧”的作用,如果劃為地方稅,可能會出一些地區稅源大,一些地區稅源小的狀況。而作為中央稅,中央會利用征收來的稅收,對貧困地區實行轉移支付,真正起到“劫富濟貧”,因此成為中央稅的可能性比較大。
中華工商時報:遺產稅會實行什么樣的稅率,是固定稅率,還是累進稅率?
楊志清:是一種累進稅制。最低是30%,最高至少要達到60%。在西方國家有遺產稅的征收稅率達到90%的案例。
中華工商時報:為了逃避遺產稅,有可能會出現在生前,將部分財產轉贈子女或親屬的現象,我們如何規避這種現象?
楊志清:遺產稅是對死亡以后的財產超過一定的數額進行征收的稅種,這意味著如果是生前轉讓、贈與,或者老一輩人在生前把房子以孫子的名字購買,就不屬于遺產稅的征收范圍,但是的確又是逃避遺產稅的方法,這在國際上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個國家確定在死亡之前近幾年贈送的財產也屬遺產,比如在英國是三年。在中國來講,時間的確定有過一點的爭議,據我了解,最后確定的時間是在兩年之內。
中華工商時報:您預計,遺產稅會在什么時候出臺?
楊志清:從稅法的角度講,遺產稅應該排在內外資企業稅合并、增值稅轉型、個稅改革之后。
但是,遺產稅究竟是通過人大立法以法的形式出來,還是以國務院條例的方式出臺,還很難說。我估計,以人大授權國務院出臺暫行條例的方式出臺遺產稅的可能性大一點。因為我們在遺產稅方面沒有什么經驗,解放以后,一直沒有這個稅種,如果一下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出現了問題不太容易修改。而以人大授權國務院的方式出臺的條例,既相當于法律地位,而且將來修改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從這個角度而言,遺產稅的出臺有可能會快一些。但是再快,也不會超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和增值稅轉型這兩項改革,但有可能會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同時推出。(14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