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斯蒂芬 羅奇解析中印經濟優劣勢及啟示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3日 20:15 商務部網站

  內容摘要:斯蒂芬 羅奇是美國摩根斯坦利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近年來不僅頻頻訪問中國,更是對中國經濟有獨特見解。本文簡要回顧了斯蒂芬羅奇關于中國經濟的主要見解,對他有關中國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及其對發達國家的挑戰進行了初步述評。

  斯蒂芬羅奇?多年擔任美國摩根斯坦利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是華爾街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多次訪問中國,對中國經濟素有研究。近日,斯蒂芬羅奇撰文分析了
點點通個性天氣 讓眼鏡成為歷史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你的放心來自我的用心
中國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及其對發達國家的挑戰。

  一、斯蒂芬 羅奇關于中國經濟的觀點回顧

  亞洲金融危機過后,在國際輿論對中國經濟毀譽參半的大背景下,斯蒂芬羅奇20多次到訪中國,成為對中國經濟能做出相對客觀評價的西方經濟學家之一。斯蒂芬羅奇對中國經濟的評論主要有:

  1、關于“中國輸出通縮論”的誤解。2002年10月,斯蒂芬羅奇發表《中國因素》一文,“我仍然堅定不移地看好中國的增長前景,不過,我還得承認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強勁增長對全球通縮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斯蒂芬羅奇的這一觀點在國際、國內經濟界廣為流傳。“中國輸出通縮論”成為“中國經濟威脅論”的新版本。隨后不久,斯蒂芬羅奇通過《環球時報》發表文章,呼吁中國媒體不要誤解他。2002年底,斯蒂芬羅奇發表了一篇帶有鮮明觀點的文章,在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中國之際,對中國的無端指責沒有任何道理。

  2、關于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2003年,人民幣匯率問題是一個國際財經焦點。斯蒂芬羅奇表示,支持中國政府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國出口的活力之一來自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而不是純粹依靠中國國內企業。中國出口競爭力主要來自于低勞動力成本、適用技術、產品質量控制、完善的基礎設施、不斷提高的勞動力隊伍以及一貫改革的熱情和實際行動。此外,人民幣重新估值,會給全球投機者一個信號,所以不能以“公平競爭”名義重新評定人民幣價值。

  3、關于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2004年初,隨著國別經濟統計數字的陸續發布,有關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的報道增多。斯蒂芬羅奇認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具有全球意義,這是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及其他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中國在完善基礎設施過程中,從日本、韓國、臺灣省和德國等地進口了大量的大型設備和技術。如果以美元計算,2003年中國對日本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32%,對韓國為36%,對臺灣為68%,對東盟為30%,對德國為28%,對美國為2l%。如果中國經濟放緩,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美國家都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日本經濟受影響較大。此外,2003年中國進口約20%的全球主要商品,是1985年的5倍,中國已經成為左右國際工業品市場的重要因素。

  4、關于中國經濟能否“軟著陸”。2004年春季,中國針對經濟結構不平衡及個別行業過熱等問題進行了宏觀調控。在西方經濟學家的印象中,中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有可能導致硬著陸,而經濟硬著陸總是一種威脅。斯蒂芬羅奇認為,中國正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經濟增長過快問題,而沒有采取西方政治功利主義的方式實現經濟調控。一種貨幣驅動型解決方案在市場經濟中的效果最好,而對于中國來說,信貸調配是幫助經濟軟著陸的更加有效的手段,2004年中國極有可能軟著陸。

  二、斯蒂芬 羅奇關于中國和印度經濟的比較

  近日,斯蒂芬羅奇撰文分析了中國經濟和印度經濟的優勢及劣勢。他認為,在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中,中國和印度成為領先者,共同把經濟全球化推向了更廣泛、更激烈競爭的層面。然而,中印的經濟發展之路大相徑庭。中國發揮制造業優勢,印度則擅長服務業。

  (一)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

  1、中國。中國制造業先行是無可爭議的。制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41.6%上升到2003年的52.3%。過去13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的54%都是制造業貢獻的(見表1)。

  中國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已經制定了制造業發展的藍圖。四個主要因素將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43%的國內儲蓄率、結構調整、大量外資流入以及低成本的勞動力。未來5至10年,中國服務業的缺口是一個重要機遇。一方面,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至少65%,是中國目前的兩倍。另一方面,鑒于中國每年國有企業改革減少700至900萬個就業機會,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有助于解決就業問題。

  2、印度。印度服務業先行同樣取得成功。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40.6%上升到2003年的50.8%。過去13年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的62%是由服務業貢獻的。

  印度依賴服務業取得了成效: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術和英語語言優勢。服務業先行帶來了印度軟件、商務處理外包、多媒體、網絡管理等IT服務業的興旺。這填補了印度工業化進程緩慢的缺陷。

  (二)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的劣勢

  中印經濟在快速增長的背后也隱藏著一些問題。

  1、中國。中國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1.3%上升到2003年的33.1%。服務業對過去13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的貢獻為33%,僅相當于印度一半的貢獻率。

  另一方面,中國的個人服務業尚存不足,特別零售、分銷以及會計、醫療、咨詢、法律等專業服務更顯缺乏。當然,中國電信和航空服務例外。

  2、印度。1990年至2003年間,印度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基本停步不前,大約27.2%。因此,制造業對過去13年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的貢獻僅為27%,僅相當于中國的貢獻率一半。

  與中國相比,印度國內儲蓄率僅為24%;結構調整尚未成氣候;吸引外資能力平平(2003年印度引資40億美元)。但是,印度的劣勢不僅僅如此。印度選擇服務業先行之路,低儲蓄率、結構調整緩慢、吸引外資限制等阻礙了制造業戰略的實施。表11990-2003年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比較1990年2003年 對GDP累計增長的貢獻率制造業占GDP比重 中國 41.6%52.3% 54%印度 - 27.2%27%服務業占GDP比重 中國 31.3% 33.1% 33%印度 40.6%50.8%62%資料來源:英國《金融時報》2004年9月1日。

  三、斯蒂芬 羅奇關于中印經濟對發達國家的新挑戰

  在分析中印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后,作為西方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進一步認為,如果中國繼續通過發展制造業帶動經濟增長,印度成功實施服務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那么發達國家將面臨新挑戰。

  從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理論解釋,發達國家確實沒有必要對中印經濟發展擔憂。因為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工人作為生產者得到的收入將來會轉化為支出或者說購買力,從而成為一個新消費階層,這將為發達國家的供應商帶來新的商機。

  但是,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理論設想與現實經濟現象并不相符。從傳統貿易理論說,開放經濟模式由兩部分組成:可交易部分(制造業)和不可交易部分(服務業)。由于服務業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保護,沒有向國際市場開放。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制造業的市場份額可以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讓渡,前提條件是不可交易的服務業保持競爭力。

  但在信息技術社會,商務游戲規則已經開始改變。不少原來不可交易的服務變得可以交易,不僅是位于價值鏈低端的呼叫中心接線員和數據處理員,而且包括越來越多處于價值鏈高端的軟件程序員、工程師、會計師、律師、咨詢師和醫生的工作都可以跨境交付或商業存在。通俗講,就是只要點擊一下鼠標,白領工人生產出來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產品就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發達國家經濟呈現無就業增長的復蘇現象,而印度服務業驅動的發展模式,擴大了全球競爭的領域,給發達國家的就業和實際工資帶來新的壓力。中印等人口眾多的國家以服務和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對發達國家提出了一個最棘手的挑戰。

  四、幾點啟示

  斯蒂芬羅奇是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西方經濟學家之一。由于學術背景和立場思維的差異,西方經濟學家評論中國經濟難免存在一些偏差,但也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第一,善于用“第三只眼”看中國經濟。應該說,斯蒂芬羅奇是與“中國輸出通縮論”有關的,更多的中國人是通過駁斥“中國輸出通縮論”認識他的。從“始作俑者”到“平反者”,斯蒂芬羅奇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研究思路成功發生了逆轉。但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要以客觀的態度對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批評,必須愿意聆聽并回答各種形式的批評。我們正在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國際社會得到批評和反饋是一種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信號機制,可以把一些善意的批評或評論當作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積極動力,同時這也有助于盡早解決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第二,努力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十六大報告提出,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產業結構向重化工業轉移是一個必然趨勢。斯蒂芬羅奇列出了中國發展制造業的優勢和有利因素。我們應該發揮優勢,乘勢而上,繼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制造業。而發展制造業,我國有比較優勢,如目前中國工程師的工資水平比美國低四分之一以上,普通工廠工人的收入水平只有西方工人的5%至10%。許多技術相對成熟的產品,在中國生產比在發達國家生產降低30%至50%的成本等。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增長,中國幾乎所有制造產品品類進入世界五大市場之列。目前中國在全球制造業占據的份額為7%,到2020年有望擴大到25%。

  第三,正視中國制造業的“軟肋”。斯蒂芬羅奇認為,中國制造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中國的成本優勢并不是壓倒一切因素的王牌,我們要看到制造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在中國制造的整體成本優勢并不顯著,有的產品制造成本甚至高于主要工業化國家;中國的產品供應鏈還很脆弱,當地供應商的穩定性有待加強;具有技術背景、工業方面的經驗、擅長外語、商業知識全面、必要時能自我調整的工程師缺乏等。正因為存在上述不足,在華生產成品的總成本中,部件成本所占的比重比其他國家高得多,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了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

  第四,重視培育現代服務業。斯蒂芬羅奇對比了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并沒有說明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孰優孰劣。但是,印度著力發展服務業,促進服務貿易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按照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錢納里的分析,一、二、三產業梯度轉移是一國經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必然表現。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為2/3左右,印度雖然經濟總量低于中國,但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大超出了中國。所以,我們應在加強制造業優勢的同時,有序開放服務業,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努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和優化升級,從而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翻兩番奠定堅實基礎。(駐英國使館經商處徐清軍2004-09-10)

  (信息來源:駐英國經商參處子站)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中超聯賽重燃戰火
演員傅彪患病住院
新絲路模特大賽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買房有問必答
近期降價車型一覽
游戲天堂2新增服務器
話題:成吉思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