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謀求與世界共贏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3日 12:34 商務部網站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10日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辭。

  他指出,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加快推進,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新形勢下,世界各國要準確認識和把握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趨勢,增進相互了解,擴大相互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研究促進發展、破解難題之策,促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新發展,創
點點通個性天氣 讓眼鏡成為歷史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你的放心來自我的用心
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黃菊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大變革、大轉折時代,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突出特點。第一,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貿易持續增長,國際資本流動加快,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第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成為有關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世界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第三,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進行,世界經濟可望保持增長態勢。第四,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南北差距繼續擴大。第五,國際間經濟技術競爭日益加劇,各國經濟發展的外部風險加大。面對機遇和挑戰,各國應擴大相互開放,加強國際合作,研究促進發展、破解難題之策,實現共贏多贏。

  黃菊向與會代表和嘉賓介紹了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和我國政府的政策主張。他說,新中國成立5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發展最快、進步最大、變化最深刻的歷史時期。中國取得這樣的發展成就,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推進改革,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繼續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同時把擴大內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我國經濟抵御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

  黃菊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進程與經濟全球化已經形成了互動。中國的更加繁榮和更加開放,不僅造福于中國人民,也必將為世界各國提供大量投資機會和廣闊市場,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中國堅持走和平、合作、發展的道路,決心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展自己,通過發展自己促進世界和平。

  研討會前,黃菊會見了前來參加會議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里庫佩羅。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秘書長魯本斯?里庫佩羅,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國務院副秘書長尤權,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沙祖康,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等出席開幕式。

  魯本斯?里庫佩羅先生代表聯合國貿發會議祝賀本次研討會的召開,他表示將積極推動聯合國貿發會議與中國政府及高校的交流與合作。

  薄熙來代表中國商務部向出席會議的國內外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本次研討會是由中國商務部、聯合國貿發會議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的一次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也是聯合國貿發會議第一次與我國政府部門、高校聯合主辦的大型國際性論壇。

  開幕式后,與會的部分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圍繞“全球貿易新格局:中國的地位與作用”、“國際投資新趨勢:機遇與挑戰”、“區域經濟合作:趨勢與熱點”及“公平競爭:摩擦與協調”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主持開幕式,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大型跨國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等40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編發:范嵬記者:于新春范嵬)

  相關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演講

  貿發組織秘書長魯本斯.里庫佩羅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演員傅彪患病住院
新絲路模特大賽
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
北京將更換出租車車型
慶祝第20個教師節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游戲天堂2新增服務器
周而復:往事回首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