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熱危害猛于鋼鐵熱第6城市群求解教育調控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3日 02:1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記者 邵一乙 上海社會科學院王泠一博士指出,很多教育投資,投資者都是別有用心的,以大學城為例,很多投資者就是以投資教育為名,乘機圈地,導致國家寶貴的土地資源白白流失 雖然教育首先是一個公共服務性行業,但一時不理性造成過分大規模投入,已經讓地
有專家指出,當我們聚焦鋼鐵、電、煤等過熱行業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教育行業,這一行業的投資過熱可能比傳統行業的過熱危害性更大。因為教育培養的是人 上海市人事局日前透露,為加快長三角區域內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同時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蘇、浙、滬三地今后將每年聯合舉辦一次定期的網上人才交流大會。首屆招聘會預計將于今年年底舉行。 “別指望在這樣的交流會上找到工作。”剛參加工作的小毛對這個消息不屑一顧。她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師范類專業,自身條件并不差,今年6月畢業時曾得到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的榮譽稱號,她在網上發送過不計其數的求職信,結果沒有一家公司給予回復。為此,她對網上招聘不看好。 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大企業人才難求,有人說這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那么到底為何會造成這種困境呢? 反思教育困境 從總體上看,根據亞太經合組織2000年度統計,近15年來中國教育市場增長迅速,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學生已增長到1100萬,預計2005年將達到1600萬,但目前仍然每年缺少320萬個受教育機會。所以,總體上講,中國的教育還是有所欠缺。 但在局部上,確實有些教育投資過熱現象。 為了適應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人才的需求,上海兩所高校今年獲批開設了新的專業———會展管理專業。記者曾訪問其中一校該專業的負責人,對方表示,這雖然是定位面向世博會的專業,但課程設置上還會加強酒店、會務組織、旅游等專業背景,以期學生能成為一個多面手,決不會在世博會過去后就失業,而是能在酒店業、旅游業多方面發展。 但企業人士并不這么認為。光大會展中心展覽公司的總經理李秀軍曾向記者表示,他不看好這些所謂的時髦專業,并且認為這些專業是高校為了擴大生源玩的“花頭”,這種專業的設置只是一種短期行為。 他的理由是,雖然因為辦世博會,上海確實出現了人才缺口,但這個缺口是國際化的高級專業人士,靠學校剛畢業的大學生補這個漏洞是不現實的;其次,這個行業并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看似規模很大的活動,其實幾個人就可以完成。他還以一家英國的會展公司為例說,該公司一年會辦16場展覽,但工作人員只有40來個———組織工作需要的人畢竟有限,而展板的制作等是外包的,并不包括在展覽公司中,而做展板、搭展臺等業務的公司,上海在各地方星羅棋布分布著很多,也并不缺。 在李秀軍看來,學校只是抓住了世博會缺人才的契機乘機賺一票,并沒考慮自己培養的“人才”是否是世博所要的“人才”,這種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自視又高,專業又不見得過硬,很可能“畢業就失業”。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王泠一博士指出,很多教育投資,投資者都是別有用心的,以大學城為例,很多投資者就是以投資教育為名,乘機圈地,導致國家寶貴的土地資源白白流失。 南匯土地儲備中心財務處的一個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南匯區政府當時考慮大學城過來了,就會有人氣,能帶動房地產業和附近的商業,所以幾乎是零地價給了投資者,并且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可是南匯大學城項目已經運作多年,產出卻與投入完全不成比例。雖然教育首先是一個公共服務性行業,但一時不理性造成過分大規模投入,已經讓地方財政背上了沉重負擔。 而相對于各方投資者各自籌劃在中國大地上突然冒出的50多個大學城,有能力、有水平的教授卻無法跟上大學城速度。 某高校講師郭美華向記者透露,以前一個星期上5節課左右,現在有時會是10多節,還要在總校區和分校區之間不停奔波,講課糟糕點也在所難免。教育源頭已經摻了水,怪不得有企業人士抱怨:不少大學畢業生離一個合格人才還差點火候。 教育投資應調控 有專家指出,當我們聚焦鋼鐵、電、煤等過熱行業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教育行業,這一行業的投資過熱可能比傳統行業的過熱危害性更大。因為教育培養的是人。 近幾年,校漂族的規模在擴大。所謂校漂族,就是畢業之后仍然居住在學校周圍、既不就業也不創業的那群人。他們迷戀學生時代不負社會責任的生活方式,消耗著父母提供的物質財富,構成了“2030現象”。這些人如果不受控制地不斷壯大,就可能成為危及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 王泠一指出,以金融專業為例,以前全國只有14個學校開設這一專業,現在有40所高校開設,還在合理范圍內,而如果有400多個學校都有這個專業,那肯定會有人找不到工作。而某些專業已經出現了“400家現象”。 比如MBA,復旦大學在讀MBA喬軍華告訴記者,2003年他報考的時候,注意了一下有這個專業的學校,全國共有56家,但他當時報考時,仔細關注的也就清華、北大、復旦等10家,他現在的同學也是這種情況,如果學校太差,就沒有必要停職重新回到學校充電。 喬軍華還告訴記者,去年報考復旦MBA的人差不多有2000,但最后錄取的也就300多人,可謂競爭激烈,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卻飽受沒有生源的痛苦。 由于教育長期以來給人以很神圣的感覺,所以教育投資也被人帶上了光環。微觀上,這一行業也確實有錢可圖,在經濟環境發展緩慢時,一些銀行投資也流向了長三角教育。 有業內人士稱,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解決思想觀念。 一方面,教育服務業與經濟領域內其他服務業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與政治上層建筑方面的關系密切。這一點可能是阻礙其開放發展的最大障礙。反過來,我們也可看到,發展教育服務業,推進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發展,除帶來教育、經濟等利益之外,還可以成為中國對外輸出我們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擴大中國影響的重要方面,這也是我們國家逐步走向強大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國教育被視為公共福利之一,國家對公辦教育投入大,民辦私立教育發展緩慢。國外的經驗表明,國家公辦教育的主要職責是關注國內人才培養,而在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吸引海外教育市場方面,擔任主角的往往是私立教育機構。因此,從維護中國國家主權、教育主權和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發展教育服務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 浙江大學教育系教授吳華曾指出,發展教育有兩種政策思路,分別為“政府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目前的政策實踐基本按第一種思路推進,即通過政府間協調達到區域內規則統一和市場開放的目的。但是,政府主導的教育一體化進程很容易演變成區域內外有別的行政性市場壁壘,辦學主體應該采取更為積極的市場開放政策,通過共享全國和全球教育優質資源實現區域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13日 第十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