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部分過熱引發困境(記者感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3日 02:1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邵一乙 去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首份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專題報告《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指出,雖然在20世紀后50年中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由于基礎薄弱等原因,中國目前仍處于教育欠發達國家之列,未來50年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長三角對教育的投入是龐大的。以上海為例,“九五”期間,上海在挖掘教育資金來源、改造專業課程、聘用優秀師資、轉讓科研成果、改革后勤管理、推進“大學城”和“科教園區”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其中,僅建設松江大學園區和部分高校遷建浦東所需的30億元資金,就是通過高教存量資源置換和社會多元投入而籌集的。上海還注意在整合教育資源的過程中發揮政府的市場參與的積極性,在土地開發、基礎建設、部分共享設施和定額貸款貼息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經驗。 我們看到,國家為培育大學生已經投入了很多財政支持。但另一方面,這些投資的效果我們暫時卻看不到。 很多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嚴峻,讓人無法樂觀。復旦大學在讀的MBA喬軍華向記者透露,現在MBA實在太多了,雜牌的就不提了,國內清華、北大以及復旦畢業的MBA總數就已接近700人/年,更別提還有很多“海歸”,雖然讀的是名牌大學的碩士,但就業壓力還是很大。 很多MBA在讀書前已經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但因為想提升自己,或者準備充電后重新起航,開拓新的事業版圖,很多小企業主或者白領放棄了原本豐富多彩的生活,回到學校重新做起了讀書郎,但有的人畢業后竟然找不到工作,或者就業情況比沒讀前差。因為畢竟與社會脫節了兩年,比一直延續工作的人,經驗上就空白了兩年,并且整體而言,兩年的時間,市場上對人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 在國家大舉投資教育,一向很吃香的MBA也感嘆就業壓力大的同時,長三角企業對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猛增。但很多技術學院由于沒人報考,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面臨要關閉的境地。 在長三角的人才庫中,新型技術人才緊缺正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 在江蘇無錫,有關部門專門調查了無錫新區700多家外商獨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發現普遍存在“管理人才好找、技工人員難覓”的問題,技工缺口高達上萬人。 矛盾已經很明顯,國家為教育買單不在少數,但中國就業形勢仍然嚴峻,一方面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多達2400萬,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增加68萬人,農村1.5億富余勞動力轉移更加迫切;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適應造成的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沒有根本變化,“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現象依然普遍。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13日 第十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