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縣抗災:政府和災民的說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0日 09:06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調查本報記者 童辰 重慶、四川部分地區持續了一周的特大暴雨已基本結束,當地的工作重點也由搶險救災轉向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這兩天在重災區重慶開縣采訪的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集到了當地政府和災民關于抗災的一些說法。
政府說 以下內容是來自開縣宣傳部門的介紹: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防災救災工作,按照“災前防、災中抗、災后救”的指導思想,始終把防災救災工作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關心老百姓疾苦的頭等大事來抓。 在洪災發生前,縣委、縣政府接到氣象部門“雨量大,注意防洪”的天氣預報后,專門召集有關部門研究,以縣委辦公室的名義給沿河兩岸和屬于地質災害多發區的鄉鎮發出了通知,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迅速啟動防洪防災預案,加強值班制度,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做好沿河兩岸群眾大轉移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滑坡地帶要派專人重點守護,如有險情,及時疏散轉移群眾。9月5日凌晨3—4點,隨著雨量的加大,公安部門先后出動10輛警車上街宣傳,及時通知群眾做好防洪抗災和疏散轉移準備。 災情發生后,我們及時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報告。市委、市政府對開縣的災情高度重視,鎮東書記、鴻舉市長親自作出批示,要求開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光國副市長跋山涉水,輾轉來到開縣,迅速成立了以光國副市長為指揮長的“9.4”特大洪災搶險救災指揮部,親自指揮開縣的搶險救災工作,要求全力保證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好各項善后工作,快速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并親自到一線視察災情。同時,市委、市政府從武警總隊和重慶警備區調集官兵,組織力量,趕赴開縣搶險救災,為挽救開縣人民生命,奪取搶險救災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9月4日晚11時,縣里迅速成立了防洪搶險指揮部,與縣防洪指揮部合署辦公,確定了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原則,對全縣搶險救災工作實行統一指揮。指揮部成立了由縣級領導帶隊的7個救援工作組,抽調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縣級部門干部300多人,迅速開展救援工作。一是現場施救疏散組,由全修治、徐長春、王端平、唐和成、子兵分別負責水東壩、西津壩、開中校、鎮東鎮、駟馬壩的施救疏散工作。二是社會治安保衛組,由張正宏負責。三是后勤保障組,由簡永才、唐定成負責食品物資保障工作;由唐玉先、張高炳負責災民安置工作。四是衛生醫療組,由李賢中負責。五是水毀工程搶險組,由熊圣中負責。六是臨時突擊施救組,由咼生澤負責。七是面上巡查組,由曾軍負責。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在新城又臨時成立了第二指揮部,由劉承權、張毓漢、李永吉負責。重點是組織指揮沿河兩岸的鄉鎮搞好抗洪搶險工作,由于組織指揮得力,沿河兩岸的鄉鎮共組織出動鄉(鎮)村干部5000多人,投入到抗洪搶險前沿陣地,整個抗洪搶險工作得以有序進行。并根據汛情的變化,隨著縣城的被淹,臨時指揮部隨機應變,把工作重點轉向了縣城所在地區。 由于降水猛烈,洪水迅速猛漲,施救工作面廣戰線長,搶險設備嚴重短缺,營救手段極其有限,加上交通、電力、通訊的相繼中斷,外援進不來,臨時指揮部和派出去救援群眾的工作人員很快被兇猛的洪水圍困,指揮部與各個工作組和鄉鎮失去了聯系,造成有的群眾被洪水圍困長達12個小時,部分群眾對此有意見。盡管如此,我們采取拉繩子、扎木筏、人背人等措施,千方百計營救受困群眾。在搶險救災中,全縣共組織、調用大小船只31艘(沖鋒舟2艘)、扎竹(木)筏32個、汽車輪胎50個,成功營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7600余人。同時,分別在政府會議室、職教中心、德陽中學、縣國稅局、鎮東等地設立了8個災民集中安置點,積極組織救災物資,妥善安置受災群眾3600多人。 目前,我們在以光國副市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災指揮部的直接指揮下,正著力抓好災情核實、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等工作,按照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成立了10個分線工作組。一是社會穩定工作組: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正宏同志牽頭,工商、物價配合,確保災后社會治安穩定,物價平穩。二是衛生環保工作組:由副縣長李賢忠同志牽頭,衛生、防疫、環保等部門配合,組織消毒藥品和醫療機械,抓好衛生防疫和環境監測,確保災后不出現大的疫病疫情,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三是水電氣設施恢復工作組: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曾軍同志牽頭,組織有關部門迅速搶修被毀壞的水、電、氣等設施設備,確保人民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四是市政環衛工作組:由副縣長徐長春同志牽頭,建委、環衛等部門配合,對洪災產生的垃圾和污染物進行全面清理,盡快恢復市政基礎設施。五是道路交通工作組:由縣委常委、副縣長熊圣中同志牽頭,交通、交警等部門配合,排除路障,保持暢通,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別是對橋梁的安全性能進行鑒定。六是宣傳報道組: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泰春同志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利用警車、告示、高音喇叭進行宣傳,注意辟謠,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穩定群眾思想情緒。七是房屋安全鑒定、災民安置工作組:由副縣長王端平同志牽頭,國土房管、安監等部門配合,對洪水淹沒區域的房屋進行安全鑒定,對房屋垮塌或房屋不能居住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八是災情收集組:由縣委副記何宗欽同志牽頭,縣救災辦、民政局、有關鄉鎮配合,及時、準確收集、反饋因災造成的各種損失。九是綜合協調組:由副縣長張紅心同志牽頭,副縣長陳彩范、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簡永才配合,縣委辦、縣府辦參與,共同搞好綜合協調服務。十是募捐活動組:由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闞吉林同志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面向全社會開展募捐活動。 災民說 關于災民的說法和情況,中國經濟時報在昨天已經作了一些介紹。 災民的說法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情況有一些出入。記者最初的本意是找一個有代表性的地方拍一些照片帶回來。在拍照過程中,在不知道記者身份的情況下,激烈的群眾就把記者圍住了,大家七嘴八舌爭著向記者反映情況,所以整個采訪過程完全是在災民的要求下進行的。幾乎每個災民都覺得自己受災重,都要求記者去拍照,他們不知道就新聞價值而言,記者其實用不著那么多慘狀差不多的照片。踏著泥濘、冒著水浸過的東西發出的不那么好聞的氣味(還不能捂鼻子),記者一個一個屋子地看,明明知道能幫的忙有限,還是不忍心拒絕。 就這樣,記者看了幾條街道,后來聽說它們屬于漢豐鎮的3個居委會。 漢豐鎮是開縣老縣城所在地,移民搬遷中,開縣城屬于就地后移,記者到過的幾個街道,離縣政府、縣抗洪救災指揮部大體也就是兩三公里遠近。 關于提前已發通知的情況,群眾反映和政府口徑有點不同。在一個集體的場合,一個災民說,哪怕能提前一個小時得到通知,也要少受好多損失。記者就把從政府得到的情況告訴他們:不是說5號凌晨三四點鐘,派了好多警車上街通知嗎? 災民們異口同聲表示沒有,沒聽到。 他們看來有點情緒,對記者說:到現在(9月8日上午)沒看到一個政府官員。當一個老人過來的時候,他們主動說,這是我們的居委會蔣主任,就他我們見到兩次,提醒我們快走。“他是我們這幾天見到的最大的領導。” 就警車通知和領導的情況,記者所見到的三個居委會轄下群眾反映是一致的。 災民沒有表揚政府組織的救災人員,倒是有個叫秦理兵的小伙子,是一個民間的救災英雄,他自己也說,他和其他幾個自發的居民,“救了好多人。”另外一個姓吳的聯防隊長,遭到妻子的批評,作為聯防隊,得到的消息是比較早的,但“他只顧自己去救人,家里不管了。”吳妻看樣子不是反對丈夫的見義勇為,只是因為未來的日子不知道怎么過,心情不好。 吳隊長的兄弟吳順才損失了20多萬,水淹到他家二樓還過一米多。吳妻在繅絲廠工作,這在當地也算過得去的單位了,一個月只有四五百塊收入,吳隊長每個月只有上交家庭300塊錢的能力,而他們的一個孩子學雜費一年就要2000多。衣服沒得換,被褥都泡壞了,房子不敢住(怕塌),這場水災對他們的打擊是很慘重的。 到了漢豐鎮小南街,災民主動向記者介紹了一個老兵、一個烈屬、一個立過二等功的公安英雄的后代,帶記者看了兩個孤寡老人的家,其中一個因為逃生不及時已經淹死了。干凈的房子很難見到,被水泡過的家什到處都是。自來水還沒通,群眾都是去打水來清洗家里。街上遍地垃圾,氣味難聞,最讓人看不過去的,是一家豆腐坊屋里屋外腐爛中的黃豆,散發著惡臭。 讓人高興的是,一橋之隔的老縣城大街上,已經出現了垃圾清運車。但8日早上記者碰到一個武警中尉,他說已經有人拉肚子了。 記者很高興看到了重慶市陳光國副市長和三峽建委盧純主任堅決的對群眾負責任的態度,也得知開縣的書記、縣長的確有難言的苦衷。但是在7日晚等著參加開縣向陳、吳兩位的匯報會的當地干部那里,記者沒有得到什么太讓人高興的感覺。由于兩位領導在縣里陪同下去災區考察沒有回來(他們在預定時間兩個多小時后才臟兮兮地回來),記者希望從他們那里得到一點下面的情況,一位干部說,路不通,車下不去! 8日晚8時,重慶市政府召開關于抗洪救災的電視電話會議,市長王鴻舉表示對救災不力者決不姑息;9時,開縣開了個匯報會,盧純、陳光國進一步做了要求。此前兩個小時,盧、陳兩位已經做了加強工作的布置。 記者進出開縣,走的是兩條路,為的是多看看。應該講,開縣的環境還是不錯的,除了新縣城工地,沒有看到什么裸露的土地,到處綠綠的。老縣城盡管交通擁擠,社會秩序還算井然,至少記者背著電腦帶著相機都沒有一丁點不安全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