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化論爭:不妨聽聽郎咸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10:3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房寧 被戲稱為“郎監管”的郎咸平認為,在中國大陸經濟轉型、企業改制,即所謂“產權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被“盯上”或點名的改制企業的老總們,對郎先生極為惱火。響應這些老總們的輿論及一些學者更指責郎先生作為局外人本不該來“攪局”,他們說:郎咸平是股市的“毒藥”,是“亂市英雄”。
如果,郎咸平的確是“局外人”,那我認為,反倒應當好好聽聽郎先生的意見。因為,“局外人”者即非利益沖突中的當事人,也非既得利益者,這樣站在客觀中立立場上的人的話,難道不該聽一聽嗎?! 仔細聽聽看看郎先生有關大陸產權改革的評論,大部分是建設性的,實實在在,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僅依托中國實際情況,且有廣闊國際視野,可為各國產權理論與實踐所佐證。郎先生的兩大觀點值得關注: 其一,提出產權改革中的監管及監管主體問題。 法治精神的核心是權力的監督制約。然而,中國產權改革中缺位的恰恰是監督。郎先生概括出了產權改革的兩大特點,“第一是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第二是買賣雙方自定價格的交易。”有人批評郎咸平認為國有資產的賤賣是缺乏常識,因為,產權交易只要是雙方自愿,就是公平交易,也就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因此,不存在賤買賤賣問題。 郎咸平于是提出,國有資產并非國資委或國有企業的,國有企業是屬于老百姓的。買賣雙方交易的是別人的東西,唯獨事主不在場!這是國企改革的最大問題,郎先生真是一針見血。 為什么中國的產權改革得不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為什么許多企業家被社會認為背負“原罪”?原因就在這里!在這種情況下,產權改革的范圍越大,對社會公平感的損害就越大。而對社會公平感大規模的損害,必然破壞社會的道德基礎,破壞社會和諧,醞釀社會沖突。 郎咸平提出,需要對產權改革進行嚴格監管,而監管的主體必須重新建立和確認,不僅具有經濟意義,更具有政治意義。 其二,指出職業經理市場化是中國產權制度改革的出路。 受過西方經濟學系統訓練并長期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做學術研究的郎咸平先生,糾正了多年來在大陸訛傳已久的一些關于西方市場經濟、產權制度的若干嚴重誤解。在這方面,郎先生的確沒有給國內的一些號稱著名經濟學家們留夠面子。國有企業改革出路在哪里?郎先生指出,要走出“國退民進”的誤區和迷信。他認為對于中國來說,不應繼續在生產關系上打主意,應當抓緊完善法律制度,建設法制環境,培育職業經理人隊伍,為國有企業提供有效而可靠的管理層,這才是中國國有經濟改革發展的正途。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