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為何又反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 |||||||||
時報時評魯寧 前度“劉郎”今又來——盡管宏觀調控仍在進行,但固定資產投資已明顯出現反彈。取官方統計網站7月份數據,中央項目增幅比6月份提高21.1個百分點;地方項目增幅比6月份提高5.7個百分點。8月份的數據尚未發布,但從趨勢判斷,反彈幅度還會繼續增大,至少不太可能重新回落。
投資反彈,“中央與地方都有責任”。乍一看地方的“節制”遠好于中央,但就反彈所造成的投資實際增量,地方的5.7個百分點可不能小覷——地方項目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大盤中占到80%的分量。 問投資為何又反彈——嚴格講要問投資為何這么快就反彈?表象的原因不妨一筆帶過,首先就是已“下馬”的項目開始分期分批“徐徐放行”……深層的原因恐怕在于除了用行政手段調控固定資產投資,政府缺乏市場調控手段。 “誰說缺乏?我看就有,譬如利率杠桿、土地價格杠桿等等。”是的,不消說部分經濟學家,有些讀者也一定不服氣。 我的意思是,調控利率與地價的確是抑制投資過熱的常規性市場手段,政府不可能沒想到,問題是政府就是想到了,要實施它卻也不容易。要么制約因素太多而投鼠忌器,要么牽一發而動全身,眼下根本沒有實際可行性。 抑制投資過熱,最普遍的做法是加息。格林斯潘玩利率杠桿最嫻熟,僅最近3年就整整玩了13次,幾乎次次見效。但在中國不成,即便把格林斯潘請來也不成。格林斯潘在美國玩得轉,在于他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桌面”上玩,人家的絕大多數資源原本就是由市場來配置的。所以,每當利率杠桿一撬動,市場反應自然就快得很。中國的情況卻相反,多數市場資源仍由政府配置,“看不見的手”要想普遍地發揮威力還很難。從技術層面講,加息抑制投資卻要附帶著抑制消費。中國的情況是,一方面投資過熱,另一方面內需仍然不足——確切點說是大多數平民消費不足。這就導致加息會非正常地“放大”內需更加不足,導致現有的經濟與社會矛盾(尤其是后者)進一步加劇,這是政府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另外,貸款利率升,存款利率不能不升。在銀行沒有真正商業化而政府項目不會計較資金使用成本的雙重困惑下,貸款利率增高的調節作用十分有限,而存款利率升高帶來的“新增支出”,必最終轉變為銀行的經營虧損,成為銀行的另類“不良資產”。說得更直白些,就是繼續增大已經很大的金融風險。為什么加息呼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政府卻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深層的原因也許就在于此。 加息不成,提高地價成不成?結論是也不成。農地歸集體所有是寫進憲法的,地價要變成市場價,讓其在供求關系作用下發揮抑制(調節)投資的作用,就得先將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上升為所有權。這種事關大局的問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動的。因此,地價這根杠桿目前也難以實質性啟動。 套用經濟學原理,中國經濟所呈現的一波猛于一波的投資過熱癥,核心要害在于資源價格的嚴重扭曲。其中,又以資金使用價格和土地價格的扭曲最為嚴重。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扭曲呢?主因又在于政府和政府的活動還沒有從市場中有效退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