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退休”難免會顧此失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 |||||||||
康勁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透露說,有關部門目前正在考慮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以減輕“白色浪潮”對社會養老的壓力。其中特別提到首先考慮的是要延長女性法定退休的年齡(見9月8日《北京晨報》)。
以推遲退休的辦法緩解社會的老齡化問題——這個設想不合邏輯,執行起來遺患更多,而且深究的話,也會發現其缺乏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必須予以反駁。 隨著老齡化的進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出現很大的缺口。如何平衡兩者的矛盾,確實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世界問題。但是,就中國而言,老齡壓力在現階段并不是很突出的,對此應該有正確的估計。中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3億,約占總人口的10.2%,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3億左右,占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見,中國的“白色”壓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要慢好幾步。不久前,意大利中央銀行行長安東尼奧·法齊奧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紛紛持“老齡化”壓力的觀點,呼吁改革本國的退休政策,延長繳費年限或退休年限,此舉曾經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但是,就中國而言,生活水平和人口壽命顯然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沒有必要去跟這股風。 同時,如果中國執行推遲退休政策,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保險基金的壓力,但是,最終會顧此失彼——解決了保險基金壓力這樣一個問題,但是,卻在社會就業和經濟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威脅,從總體上加重社會負擔。 權威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城鎮每年需就業者多達2400萬,而年度能提供的崗位僅1000萬左右,1400萬巨大缺口帶來的就業壓力相當嚴峻。這個基本國情決定了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只能是不斷擴充就業渠道,為新增勞動力不斷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同時,目前許多職工技術更新的速度和生產技術進步的速度,不相適應,造成了技能落后、人浮于事。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國目前所執行的企業職工退休政策,并不是退休的早了,而是晚了。因而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企業才實行了內部退休或退養等一系列措施進行補救。 當前的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過重、收不抵支的原因很復雜,但退休年齡決非關鍵因素,而是來自體制改革過程中遺留問題的充分暴露。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實行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基金制度開始啟動,到90年代中期開始,企業普遍開始建立保險金賬戶。當時,有一大批職工是六、七十年代工作的,在他們的工作前期是計劃經濟時代,實行的是低收入、高積累,國家包養退休的辦法,沒有養老保險基金一說,工人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本應該作為養老積累的錢卻以“貢獻”的名義被國家征收后用于投資建設。這批人進入中老年后,國家才開始實行現在的養老保險基金制度,這時,國家理應拿出一部分資金充實進他們的養老金賬戶,以平衡他們以前的“貢獻”,但是,當時的勞動部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規定繳費15年者退休即可領取養老金。這種做法雖不絕對公平,但是也基本合理。從中國的新老政策的銜接來說,目前,保險基金不足部分采取國家公共財政兜底的辦法,不僅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也體現了國家對老工人的回報。現在,卻突然說,要延長退休年限,真不知算盤是怎么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