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王小廣:升息解決不了中國經濟結構性過熱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08:3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加息,當屬近期關注度最高的名詞。在由于CPI指數上揚引發的爭議尚沒有完全平息時,連續保持增長態勢的居民儲蓄存款出現了負增長的信號,又將加息的話題重新推向前臺。該如何看待是否加息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廣博士。

    利率升降目前還不能真正發揮出市場杠桿作用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讓眼鏡成為歷史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你的放心來自我的用心

    記者:許多專家認為此輪經濟過熱是結構性的和體制性的,而非"典型的周期性過熱"。在這種環境下,加息對經濟調控作用有多大?

    王小廣:升息與降息手段被認為是標準的市場手段,主要是因為其間接作用機制,即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微觀行為,而是通過間接地提高或降低成本,既利息率升降,來影響企業的微觀行為,這在西方的確是很有效的市場調控手段。但要想使利率升降對中國經濟增長真正起到市場杠桿作用,需要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微觀經濟基礎是完全或至少是相對完全的市場化,二是利率市場化。

    中國經濟仍然處于"轉軌"階段,深層次的體制問題和結構問題變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在市場化上仍是低層次的,離高層次的成熟市場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其中主要是有效的市場規則缺乏、市場透明度低、政府職能錯位(不到位和越位并存)等。就金融市場來講,利率仍然受到高度管制,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在這兩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升息對經濟增長過熱或過冷的有效調節作用就大打折扣。

    但并不是說,升息不能促使經濟增長降溫,不能控制通貨膨脹,可以說,利率政策在控制典型的經濟過熱時十分有效,但對此輪"非典型的經濟過熱"的調控效果,將明顯不同。

    記者:能不能具體闡述一下為什么升息并不能抑制"非典型的經濟過熱"。

    王小廣: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此輪經濟過熱并不是總量過熱,而是結構性過熱。升息可以使總需求降溫,但會使增長更加失衡,經濟協調性將會受到更大的挑戰。升息既明顯地影響總供給,也會明顯地作用于總需求。但就總需求而言,最近幾年我國消費增長一直不存在過熱問題,此輪經濟非典型過熱的重要表現,是投資存在明顯的過熱、消費增長相對偏冷,兩者之間嚴重失衡,而升息對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造成"下壓力",結果兩者仍然處于失衡狀態。

    二是結構性過熱的驅動機制是房地產等行業的"暴利增長模式",升息對這種暴利增長模式不會形成實質影響。房地產在不到位和不完善的政府監管機制作用下以及房地產市場發展嚴重不規范的條件下,過熱(或泡沫化傾向)十分明顯,過高房價(短期內暴漲)、過高投資增長和過高利潤是其主要表現。毫無疑問,對暴利性的房地產投資來講,一般性升息手段對其沒有多大影響;

    三是較大的力度升息,如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將存款利率由年利率1.98%升至4%至5%,可以使房地產等過熱行業降溫,但整個經濟也會再次陷入新的通貨緊縮狀態。此輪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是促使過熱行業投資明顯降溫,促進需求內部結構協調、需求與供給結構相對均衡、產業發展相對協調,這明顯不同于過去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中心的宏觀調控,它針對的是經濟增長中一些嚴重的不協調問題,即不健康、不穩定的因素。升息力度不夠會不起作用,力度過大會傷害近幾年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自主增長機制,使經濟再次陷入通縮狀態。

    價格扭曲的消費行為與實際利率高低沒有什么關系

    記者:目前在社會上有幾個加息的理由,一是實際利率為負,這不僅會使過熱投資難以控制,而且還會加劇通貨膨脹;二是低利率是本輪投資過熱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投資過熱必須加息;三是國際上處于新的加息周期,特別是美國連續兩次加息,中國也應加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納入全球化體系。您是否認同?

    王小廣:許多年的經驗表明,居民儲蓄行為對實際利息并不敏感。因為儲蓄并不是一個完全意義的投資行為,它是一種保險機制,在中國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一點尤為明顯。

    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儲蓄資金并沒有因名義利率低或實際利率為負而轉出銀行,流入股市或房地產。但這里面不能忽視結構性的差異,關鍵是看你購買的產品結構,如果主要用于工業品的消費支出,那么它的實際存款利率仍然為正,而且是一個大大的正值,因為工業品價格在繼續下降,而用于購買房地產就是一個很大的負利率。對一些低收入者來講,食品消費支出占有的比重超過了一半,那么,他們面臨的就是負利率,但大家都清楚這些人的儲蓄水平最低,升息對他們的好處有限。

    在這種實際利率結構下,居民似乎應該增加工業品的購買而減少對房地產、教育和醫療的支出,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這是為什么呢?房地產、教育和醫療價格上升了,實際利率為負,但這些消費是必須的或被迫性的;同時,房地產又被過度渲染為具有極大投資價值的產品,因此,有許多消費者把房價上升看成是收益增加而不是成本增加。這實質是資產泡沫效應,雖然與一般商品價格膨脹有一定的區別,但我認為并無本質的區別。由于這些支出是剛性的,它們價格的不斷上升只是更多地消耗社會有效的購買力,對它們支出的增加將以減少一般工業品的支出為代價。

    因此,這種扭曲的消費行為與實際利率沒有什么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利率只能增加少數高儲蓄率居民的收益,而不會使普遍居民實際利率水平上升。因為利率的上升,遠遠不能抵消剛性需求產品價格上升而造成的實際利率損失。

    再看看貸款利率,情況也相似。因為理論上的實際利率為負,企業便樂于借錢投資,這是一般的情況,但在我國現階段因價格結構的扭曲而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對許多從事一般工業品生產和經營服務的企業來講,由于價格仍在下降,因此它的實際貸款利率是一個比名義利率更大的正數,不是什么負利率。提高貸款利率等于使它們的實際貸款利率更一步提高,意味著財務成本的明顯上升,這對許多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中小企業影響尤其嚴重;而中小企業由于其就業的戰略地位,恰好是國家需要扶持的部門。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提高貸款利率來加強宏觀調控將會適得其反。同時,對那些實際利率為負的部門來講,如房地產業、鋼鐵行業,因其產品價格上升幅度遠大于貸款利率,是一個大大的實際負利率,提高0.5個或1個百分點的貸款利率對它們不會有什么真正的影響。

    總之,在利益結構扭曲所引起價格結構扭曲的情況下,用實際利率的多少作為是否加息的理由不僅不充分,而且一旦實施將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后果。

    記者:那么,另外兩個觀點能否成為加息的依據。

    王小廣:我看不能。特別是去年以來,低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的投資過熱,但產生此輪房地產、鋼鐵等投資過熱的原因并不是低利率,主要原因是房地產作為近幾年流行的經營城市模式的核心,被賦予不合理的投資增值預期。由于經營模式中房地產居于戰略地位,各種鼓勵政策,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對房價上漲予以鼓勵,使房地產成為最大的暴利行業,暴利成為促進房地產投資虛火過旺和結構性失衡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利率使其回歸理性非常困難。

    我們承認世界正在進入加息周期,利率調節確實有升、降息周期性變化,但有三個原因決定了當前中國不必隨美聯儲加息而加息。一是目前的中國經濟過熱不是典型的周期性過熱,而是結構性的,加息效果極為有限。二是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并不太低,在世界上還是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遠高于美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三是人民幣與美元的利率差的縮小有利于抑制國際游資的過度進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息與降息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根據經濟運行周期變化而實行的常規性調控工具,不應成為國和國之間的利益平衡工具。

    通脹壓力有逐步減弱的跡象加息可能性將越來越小

    記者:加息與否與通貨膨脹水平和預期有相當的關系,加息是控制通脹的主要手段。目前經濟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是否表明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

    王小廣:我認為此輪經濟強勁增長并沒有帶來明顯的通貨膨脹。盡管最近三個月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明顯上升,但物價繼續加速上漲的動力不足。況且,實際通脹壓力并不如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主要是受糧食短期大幅反彈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通脹預期正在下降,價格指數增長有望出現拐點性變化。

    對當前的通貨膨脹問題千萬不能估計過高,通脹不是此輪宏觀調控的動因,控制通貨膨脹也就不是主要的調控目標,這與上一輪宏觀調控有很大的不同。上輪宏觀調控是以通脹的承受力為限,此輪宏觀調控則是由于局部領域的投資增長過快而引起的部門間增長嚴重失衡,是針對增長的結構性嚴重失衡而實行的非典型宏觀調控。

    記者:許多專家認為,CPI增長有望在三季度達到高峰值,并逐步形成向下趨勢,您同意這種判斷嗎?

    王小廣:我是認同的。

    首先,糧食價格呈穩中回落的態勢,將促進CPI增幅回落。自4月份以來,盡管糧食價格同比仍持續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但同比增幅逐月小幅回落,7月份增長31.8%,比4月份的高點33.9%回落2.1個百分點,這種趨勢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將會繼續。因糧食的大幅上漲而帶動的食品類價格上漲是造成本輪物價上升的主因,因此,隨著糧價增長的放慢或回調,三季度以后CPI上漲的壓力將明顯減輕。目前繼續保持5%主要是時滯因素的作用。

    其次,CPI的環比增長率連續三個月負增長,成為CPI增長將見頂的一個重要信號。5月、6月和7月CPI的環比分別下降0.1個、0.7個和0.2個百分點。去年8月份以來除今年2月份CPI一直為正增長,最高環比增長出現在去年9月份和今年1月份,分別增長1.2%和1.1%。但5月份后連續3個月出現CPI環比的下降,這具有相當的轉折意味。意味著CPI的繼續上升僅僅是時滯作用,沒有更強的新因素的推動。

    第三,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增幅的持續放慢,將會在經過半年左右的時滯后對CPI形成向下的拉力。一年來,價格已經基本完成了一輪從糧價和生產資料價格的明顯上漲到最終消費品價格回升的完整傳導鏈,即因去年生產資料價格和糧價的上漲而引起的總體價格上升效應已較充分體現。人們應該擔心的不是物價的繼續上升,相反,應該擔心的是合理的價格回升是否能夠得到保障,特別是明年有可能出現輕度通貨緊縮的風險。

    第四,最近幾年商品房價格的過度膨脹負效應將會顯現,即因房價上漲過多而消耗了過多的購買力,從而抑制其他消費需求的增長,可能對價格上漲起短期促進而長期抑制價格的作用。

    總之,CPI上漲的拐點將在三季度出現,通脹壓力有逐步減弱的跡象,因此,下半年為抑制通貨膨脹而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加息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演員傅彪患病住院
新絲路模特大賽
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
北京將更換出租車車型
慶祝第20個教師節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游戲天堂2新增服務器
周而復:往事回首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