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民工荒”折射中國經濟四大變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05:53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珠水流金日月,客囊萬千下廣東”,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千上萬外來民工南下廣東。今年夏天珠三角令人意外地出現了大面積用工短缺。許多企業都在喊缺工,普遍缺工在30%至40%左右,一些企業生產線開工不足,訂單也不敢接了。珠三角地區的“民工荒”現象,反映和折射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一些深刻的變化。———編者

  “跑遠不如就近”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為什么美國人打錯靶?
新浪彩信 幽雅個信 你的放心來自我的用心

  全方位開發和區域經濟的崛起

  “由于在家鄉也能找到工作,現在很多民工不愿來廣東。”今年以來,東莞市勞動局辦公室主任寧康多次隨政府赴內地招工,但每次招到的工人都比預料的要少得多。

  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東部發達地區企業、資本西進漸成氣候,長三角、環渤海、泛珠三角經濟圈初步形成,珠三角首次大面積用工短缺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出現的:各地對產業工人需求猛增,廣東從吸納全國勞動力的“就業洼地”變成了“平地”。

  過去湖北、安徽、江西到廣東打工的人數要遠遠超過去長三角的人數,現在已經基本持平。據有關部門統計,1997年至1999年東莞市職介中心每年發布到外省招工的信息約2萬人,實際到勞動部門安置的約1萬人。而自2000年開始這一數字逐漸減少,2002年發布招工信息約4萬人,實際到位僅8000人。

  與此同時,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使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就業機會增多,不少農民工認為在薪金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原地就業既熟悉當地情況、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又可節省外出打工的出行成本,于是“跑遠不如就近”成為許多民工的共識。

  從買方市場到賣方市場

  市場力量為農民工落實“待遇”

  部分企業工人每月加班150小時以上;不少企業隨意打罵工人,扣押身份證、暫住證;工作生活條件惡劣,工人頻頻遭遇職業病的危害……珠三角部分企業的勞動用工狀況,一直以來為社會各界所普遍關注,各級政府也力圖通過法律法規、行政措施加以解決,但大都收效甚微。在這場“民工荒”中,政府行政力量一直致力于改善卻未能明顯改善的民工待遇問題,正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發生變化。

  “民工荒”在珠三角企業中造成了巨大反響,一些企業已在調整工資以吸引勞動力,廣東省也在著手調高最低工資標準。一些基層干部還提出,政府要加大在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上的投入,為民工營造一個具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

  東莞虎門鎮的臺資企業老板陳戰鋒認為,在勞動力的“短缺市場”中,應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增強員工對于企業的依賴感和歸宿感,以一定的代價獲取比較穩定的用工儲備。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經歷了這場“民工荒”,珠三角的不少企業主已經開始注意企業用工環境這個問題。

  “這是市場法則作用的結果,”廣東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所所長鄭梓楨說,“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行政力量一直對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珠三角的‘民工荒’中,市場力量涉足原先由政府政策和行政力量掌控的領域,并表現出巨大力量。”

  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轉變

  低勞動成本不再是主要競爭力

  面對大面積的用工短缺,上月底廣東省職介中心對佛山、中山、深圳等地的306家企業進行調查。其中有128家企業反映有技工缺口,缺口數為1.8萬人;有166家企業反映招用普通工比較困難,需求總數為8.7萬人。招用普通操作工比較難的工種主要集中在制衣、制鞋、電子、玩具、家具制造、餐飲服務等行業,技工主要缺高級工以上的模具、數控機床、汽車涂裝、電子測試等技術人才。

  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寶穎說,現在勞動力市場呈“啞鈴型”缺工的特點:即兩頭需求大,中間基本飽和。一方面,有一定經驗的高級技術工人缺乏,很多企業開出了較高的工酬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另一方面,大量手工操作、繁重體力勞動的崗位需求量也很大。體力型工人的缺乏與珠三角薪酬狀況、外省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密切相關,而技術性工人的供給不足,則是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和傳統產業轉移的結果。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珠三角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以低勞動成本為主要競爭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開始發生改變,舊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實現技術升級或者向內地省份轉移。

  據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介紹,珠三角企業對勞動者綜合素質要求大大提高,特別是勞動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按照“十五”計劃,到2005年廣東對技能工人的需求總量為502.4萬人,而目前只有365萬人,缺口達130萬人。

  “工人挑老板”

  第二代民工登上經濟舞臺

  “上個星期,我去東城鎮的一家電子廠工作。那個企業地方偏,車間亂,每月薪水只有500元左右。”22歲的丁玉珍,在東莞某勞動力市場已經找了三次工作,但她嫌介紹的企業不好,這次還是只做了一天就走掉了。

  而在這個市的塘廈鎮,一家名為“鴻利”的手袋廠由于待遇比較低,不斷有工人辭職。企業用工最多時曾經達到200多人,但現在只剩下70多人。由于招不到人,這家工廠不敢再接大的訂單。這種“工人挑老板”的現象,近年來在珠三角頻繁出現。

  東莞市勞動局局長莫海明認為,中國的第二代民工正在形成并登上經濟舞臺。區別于普遍文化水準不高、“有工就打”的第一代民工,第二代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我保護、自我價值承認意識不斷加強,對一些企業的侵權行為,不再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目前珠三角地區大量的打工者年齡在18歲至25歲之間、普遍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這是第二代民工。他們在尋找工作上有三個明顯的特點:敢于挑肥揀瘦;敢于頻繁跳槽;敢于為待遇同企業主“叫板”。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查報告:

  待遇低等四原因致民工短缺

  【本報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9月7日發布的《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顯示:工資待遇長期徘徊、勞工權益缺乏保障、企業用工迅速擴張、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變革等多種原因造成局部地區民工短缺。

  近日,就國內一些地區出現民工短缺的情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專家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東南、浙東南等主要的勞動力輸入地區,以及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幾個勞動力輸出大省進行了重點調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的有關專家分析:“有四方面的原因造成民工短缺,其中工資缺乏吸引力和勞動條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據悉,珠三角地區12年來月工資只提高了68元,而這些年來消費物價總體水平已明顯上升。

  用工不規范、勞工權益受侵害也是產生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據課題組專家介紹,去年底深圳市在企業工資發放情況大檢查中,發現欠薪企業653家,占被查企業總數的40%多,涉及員工十多萬人次,欠薪總額達1億多元。一些企業勞動環境惡劣,加班時間長,不簽勞動合同,不繳社會保險,導致了員工的高流失率。

  東南沿海多年來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轉變,是企業用工短缺的深層原因。長期以來,部分沿海地區主要依靠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企業只賺一點“人工錢”,靠壓低工資、減少改善勞動條件的必要投入實現低成本,企業利潤空間狹小,無力提高工資。

  另外,企業需求迅猛擴張也加重了用工短缺。如深圳對外來勞動力的需求近3年來每年增長10%。(劉聲)

  作者: 新華社記者蔡國兆車曉蕙趙東輝 編輯: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演員傅彪患病住院
新絲路模特大賽
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
北京將更換出租車車型
慶祝第20個教師節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游戲天堂2新增服務器
周而復:往事回首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