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用什么來拯救國內股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8日 09:16 中國經濟時報 | |||||||||
易憲容 幾年來,國內股市指數一路創新低,逼近1300點大關。IPO寒流襲擊,股市融資功能衰竭;券商丑聞頻出,生存岌岌可危……面對此情此景,投資者、證券業者、上市公司及管理層都在問,用什么來拯救國內股市?為此,不僅掀起了大討論,而且管理層也頻頻出臺政策與文件,大家都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找到途徑。
8月24日,國內的財經媒體及網絡上都報道了國內證券市場將“股票溢價發行即將市場化”消息。為了落實行政許可法,8月23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的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和證券法修正案草案,分別刪除了關于股票溢價發行須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批準的決定。 按照這個決定,今后的證券市場股票發行價格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來形成。因為,以往由證券監管機構審批股票發行價格,不能反映股票市場價格的真實走向,還會不適當地加大證券監管機構對股票價格趨勢所承擔的責任。根據這一原則,證監會發出了《關于IPO試行詢價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通知》的下達,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有人認為,正在醞釀中的IPO價格制度將發生重大的制度變革,國內股市也會由此邁上一個重要的臺階。當然,反對的意見也十分多。 平心而論,最近管理層推出的一些制度與措施是用心良苦的,也是利益集團被迫的無奈之結果。管理層是希望國內股票市場能夠逐漸地遵循市場之法則,股票價格能夠逐漸地按照市場供求關系來定價。這自然是好事。但這些規則的制定將遵循什么原則?國內股票市場的制度環境如何,如何才建立起與國內制度環境相適應的IPO發行詢價機制?如果新立的IPO發行詢價機制沒有相適應的制度環境,或這種詢價機制不立基于中國現實環境,那么最有利者是誰?如果利益又是導向某種既得利益集團,那么國內證券市場能夠順利地發展嗎?拯救國內股市是否又會成為一句空話。 國內股市發展了十幾年,到現在股票發行還沒有一個有效市場定價機制。你看悲哀不悲哀。一個股市沒有市場定價機制,那么還不是行政權力在其中大顯神威!財富豈還不流入由這種權力所控制的地方去?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怎么可能得到保護?國內股市為什么這么多年都不愿遵循市場之法則呢?如果這最基本層面的制度缺陷不糾正,那么僅是從技術方面出臺一個IPO發行詢價機制,這個機制能夠真正地起到作用嗎? 本來,股市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經濟近十幾年來一直持續高速地增長,但國內股市仍然對此沒有多少反映。一只又一只的莊股與泡沫股破滅,一家又一家的券商問題被披露出來,股市在金融市場融資所占的比重一日不如一日。可以說,國內股市就象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光是靠技術方面來改進已經無濟于事了。 對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政府管理層都心急如焚,都看不懂國內股市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特別是政府管理層,本來就希望通過今年的宏觀調控,通過對銀行信貸的收縮,來加強對股市的重視性,以此來改變中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同時也希望國內在這次宏觀調控后,國內股市能夠發揮它應有之作用,但事與愿違,市場并沒有按照政府管理層意圖而行之。何也?國內股市還沒有市場化也。因此,推出一市場化的股市詢價機制是十分的重要的。 因為,一個沒有市場化的市場,它肯定會按照制定“市場規則”(這里的市場規則之所以打引號,就在這種市場規則不是真正的市場規則,而是以某種利益關系服務的規則)人的意圖來運行,而這種市場規則則是由計劃的配給制的證券發行體系加市場經濟的證券交易市場組成。由于證券發行體系的計劃性,管理層完全可以控制股票市場發行的價格與數量。這樣要市場圓就圓,要市場方就方。 比如說,上市公司股票溢價發行價格,應該定價在哪里?市盈率為20、30、10,哪一個為好呢?在真實的市場中,并不是由誰說了算的東西,它完全是由市場股票的供求關系來決定。供不應求,價格就高一些;供過于求,價格就低一些,只能是交易者本身買賣之結果。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國內股市的問題就在于上市公司質量差,如果能夠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那么國內股市的狀況就會好轉。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 因為,在一個規范的市場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個完全都是高質量產品買賣的市場,也沒有一個完全都是劣質產品的市場,而是一個產品質量完全混雜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不同的消費者出不同的價尋找不同質量的產品。但是,目前我們股票市場為什么會這樣問題多多呢?最重要的問題就在于上市公司股票出售的價格,垃圾產品賣高價。本來就是1元價格的產品,市場就是通過管制的方式讓它賣10元、20元,甚至更高價格。試想,在這樣的市場里,如果是一次性的買賣,投資者受了騙不知道;但當這種買賣是多次性時,投資者怎么愿意多次受騙呢?如果我們的股票市場有一套好的篩選機制,讓好的上市公司賣出高的價格,而不好的上市公司以垃圾處理,那么市場的交易不就會活躍起來嗎? 那么如何來形成國內股市一套好的市場篩選機制呢?目前大家都在找,但是就是找不到。一個國有股減持問題,市場上各方利益集團為了爭得自己一點利益,就是爭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讓誰。這樣,市場如何得以形成。當然其中有歷史與法律之原因,但不找到解決的辦法,大家都不讓,最后死掉的只能是國內股市!而股市衰敗了利益受損害的是誰呢?不就是這些爭得不可開交的利益爭奪者嗎?因此,目前要拯救國內股市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國內股市的參與者平心靜氣坐下來,坐到談判桌上來,如何在大家都退讓一點利益條件下達成對股市重大改革的共識。沒有這種大共識與大智慧,僅僅靠管理層對國內股市進行技術性的改革,國內股市要走出困境是不可能的。 因此,面對中國股市這一系列難以解開的結,并非僅是小打小改的時候了,而是要找到其病根來治理國內股市。而是要如美國那樣,在發生大的危機面前,如何聚集全部國人的智慧,如無論是1930年的金融大危機還是1980年代的儲蓄信貸會危機發生時,美國的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以及有關的企業領袖都會理智參與討論,剖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與提出解決方案,各界人士公開辯論達成共識以后,再由國會立法,付諸實施。 在我國,如何來拯救國內股市的討論已經十分深入了,國人所提出的方案也多。因此,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是如何把這些意見總結與歸納起來,對國內股市改革的一些重大問題形成幾個可選擇之改革方案,讓業者、有關人士,及廣大投資者都親自參與其事,讓他們充分了解改革的內容與改革的方案,然后在這基礎上形成共識。有了這種共識才有了立法的依據,才能立出一個國內股市真正能夠走出困境的良法。而一個國內股市的良法才是國內股市走出困境的關鍵。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危機才得以化解。而要做這些一個好的政府治理機制是前提。 對于我們證券管理層來說,是否也愿意這樣嘗試呢?僅僅是靠幾個人閉門造車,僅僅靠自己部門制定對本部門有利的法規,僅僅是被迫修改一些法律,如何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