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利率手段應暫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7日 13: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羅小軍 上海報道 即使是在美國、日本、歐洲等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貸款利率也不完全是依靠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來決定的。為了避免逆向選擇的問題,通常銀行的貸款利率會低于市場均衡利率,形成資金的需求大于資金的供給,然后,銀行依靠對貸款企業的信用、自有資金比例、市場風險和項目的預期回報等“非市場”的手段逐一審查,來決定是否給予貸款。
經過這一輪宏觀調控以后,如果銀行能夠以營利和風險控制為經營目標,對貸款企業的信用、自有資金的比例、項目的回報和風險進行正常應該有的審查,各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也能夠硬化,那么,將來我國的貨幣當局也就可以靠調節利率水平來調控宏觀經濟。 宏觀調控正處關鍵期,物價水平進一步走高,短缺行業投資仍然熱情高漲,加息呼聲時隱時現,究竟是否采取價格手段,調節經濟生活,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協調發展,本報就此專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過熱的原因 《21世紀》:有種觀點認為,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逐漸積累,在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2003年我國外匯儲備大幅新增1168億美元,造成了貨幣擴張。而貨幣增發,導致部分行業投資過熱。你怎么看? 林毅夫:去年外匯儲備雖然新增1168億美元,約為9700億人民幣,看似很多,但是從去年春季開始人民銀行已經注意到這個情況,并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對沖因為買進外匯而發行的基礎貨幣,因而在去年新增的2.9萬億元貸款中,來自于外匯儲備增加導致貨幣增發的部分應該非常有限。而且,從1998年開始,我國年初定的貨幣增長目標,不管使用M0、M1或M2來衡量都沒有達到,四大國有銀行每年都有將近10000億的存差,沒有貸出去,即使到現在也還有很大的超額準備金,所以,并不是由于外部不平衡造成可貸資金的突然增加而導致2003年的經濟突然過熱。 《21世紀》:那你認為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導致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何在? 林毅夫:我認為去年以來的經濟過熱既有投資需求突然增加的原因,也有銀行貸款的政策突然變化的原因,而銀行貸款的政策改變更為重要。去年投資增長主要集中在三個部門:一是房地產,二是汽車,三是建材。建材投資增長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和汽車的投資突然大增,造成國內鋼材、鋁材、水泥、各種建筑材料出現短缺和價格提升,而刺激了建材投資的增長。現在的問題是房地產和汽車項目投資增長這么快,背后的原因為何? 首先,是去年房地產的銷售增長34.1%,汽車銷售猛增了68.5%。在房地產和汽車熱銷的情況下,投資回報率非常高,激發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房地產和汽車的熱銷則是因為開放了商業銀行的房地產和汽車消費信貸,釋放了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快速增長而長期積累下來的民間對商品房和汽車的存量需求。 其次,則是銀行行為的改變。建材、房地產、汽車項目的投資動輒幾億、幾十億,有的甚至是上百億,能拿出這么多錢來進行投資的民營企業還是鳳毛麟角,大部分投資的資金來自于銀行。自1998年出現通貨緊縮以后,好的投資項目不多,銀行出現了惜貸的現象,每年都有1萬億多的存貸差。但是去年,銀行突然積極地要把錢貸出去,原因在于政府準備讓四大國有銀行上市,以迎接2006年外資銀行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給國內商業銀行可能帶來的挑戰。銀行要上市,必須降低呆壞賬比例,所以對銀行的考核目標從減低呆壞賬的數額變為降低呆壞賬的比例。要降低呆壞賬比例,最簡單的辦法是增加貸款、擴大分母。這樣就出現了2003年貸款一下子增加了2.9萬億,銀行呆壞賬比例從年初的23%下降到年末的19%,降低了4個多百分點,是近幾年來下降最多的一年。 真實利率下降之因 《21世紀》:有關觀點認為利率過低,尤其是真實利率不斷下降,導致資源被大量浪費,部分行業過熱,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林毅夫:我國利率確實很低,但是真實利率不斷降低是投資增多的“果”而不是“因”。因為,貸款猛增支持了房地產、汽車等投資過熱,導致建材的價格上漲,使我國的物價在2003開始出現止跌回升。由于銀行的名義利率固定,在物價上升的情況下,真實利率也就出現下降,然而,貸款和投資增長在先,物價上漲和真實利率下降在后,所以,在這輪投資過熱中,固然出現了真實利率不斷降低的情形,不過,真實利率下降是貸款和投資增長的“果”而非投資增長的“因”。 利率手段暫緩 《21世紀》:對于當前的宏觀調控,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應該依靠市場手段提高利率來抑制投資沖動,你對此有何看法? 林毅夫: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利率是貨幣政策的核心,所以目前經濟學界對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資過熱的呼聲很高。不過仔細分析,在我國當前的條件下,提高利率也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為,這輪投資沖動盡管是私人部門做出的,但他們的資金絕大多數來源于銀行貸款,而且,預期的投資回報率很高,許多項目認為投產后一二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所以,不可能把利率調到高過他們的預期回報率的水平來抑制投資。 而且,我國多數企業關心的是能不能借到錢,而不關心借到錢以后付多少利息,這是民營企業家跟國有企業學來的。企業通常會想方設法借到錢,項目搞好了,賺到錢就會還,如果賺不到錢就賴。貸款需求對利率很不敏感,提高利率并不能遏制投資和貸款需求。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貸款利率如果純粹靠市場里的資金供給和需求來決定,容易出現風險越高、投機性越強的項目愿意支付越高的利率,造成風險小的好投資項目付不起高利率而貸不到款,資金都流入風險高、投機性強的項目的逆向選擇問題。 所以,即使是在美國、日本、歐洲等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貸款利率也不完全是依靠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來決定的。為了避免逆向選擇的問題,通常銀行的貸款利率會低于市場均衡利率,形成資金的需求大于資金的供給,然后,銀行依靠對貸款企業的信用、自有資金比例、市場風險和項目的預期回報等“非市場”的手段逐一審查,來決定是否給予貸款。認為市場經濟國家的銀行貸款完全由市場機制來配置,誰愿意付高利息,誰就能獲得貸款的看法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21世紀》:那么利率手段暫緩,目前情況下有什么手段可以來實現信貸的有效供給呢? 林毅夫:其實,對于各種投資項目,我國政府早有規定必須有一定自有資金才能向銀行貸款。例如,房地產項目從銀行貸款時,自有資金要達到20%,而且土地必須已經批下來,平整到一定程度銀行才可以給予貸款。在鋼鐵行業自有資金比例的最低要求是25%,水泥行業是20%,否則銀行不該給予貸款。 但是,去年作為我國金融業核心主體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的做大分母以降低呆壞賬比例的需求,放松了對企業自有資金的要求,給不少高風險項目提供了融資。 所以,在我國當前的貸款增加過速、投資增長過快的環境下,抑制投資過熱的主要措施應該是運用窗口指導,加強要求商業銀行認真執行在審查、監督貸款項目上早就應該發揮的正常的功能,這是必要的亡羊補牢的措施。而且,這種措施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效果是顯著的。 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下,采用窗口指導,發揮商業銀行項目審批的正常功能,是我國宏觀調控措施上的一個進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應該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把所有的項目都砍掉。而是應該根據各個不同項目的情況,對擁有足夠自有資金、項目好的企業,應該繼續給予貸款,支持這些企業把投資項目建成。如果自有資金不足、項目回報預期差的項目應該停止繼續給予貸款。這樣才可以避免重蹈過去“砍貸款、砍投資、砍項目”一刀切的治理整頓方式。 經過這一輪宏觀調控以后,如果銀行能夠以營利和風險控制為經營目標,對貸款企業的信用、自有資金的比例、項目的回報和風險進行正常應該有的審查,各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也能夠硬化,那么,將來我國的貨幣當局也就可以靠調節利率水平來調控宏觀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