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注資中建緣何三度推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08:31 南方日報 | |||||||||
日前,海爾集團及青島海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海爾投資)向在香港的殼公司——海爾中建(1169,HK)再次宣布,海爾集團注入資產的計劃最后截止期限又被推遲至今年12月31日。 據悉,這已經是海爾中建第三次推遲有關海爾借殼的行動計劃,對此海爾集團方面保持了一貫的“神秘”。其董秘辦公室和品牌中心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而華南海爾的有關人士則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集團是不會有任何說法的”。但有關專家指出,海爾一再推遲
三度推遲注資中建計劃 根據今年4月公布的對海爾中建注資的具體方案,今年6月底海爾集團將完成向海爾中建注入洗衣機白電資產,海爾中建則行使對飛馬青島剩余的35.5%股份的認購權;但是今年6月,海爾宣布白電注入最后期限推遲到8月31日;緊接著又在7月份,海爾中建將對飛馬青島行使認股權的最后期限,推遲到2005年12月31日;這次再次推遲白電注入計劃,最后期限是今年12月31日。 目前海爾中建的大股東仍然是麥紹棠控制的中建電訊(0138,HK),而主營業務仍然是手機零部件的采購等,海爾集團屬下的洗衣機業務并未按期注入,而青島海爾其它白電業務的注入現在看來也遙遙無期。 注資延期或有三大原因 海爾一再推遲注資中建的計劃,業內眾說紛紜,但主流的觀點認為海爾集團“借殼上市”的計劃面臨直接的法律障礙。據了解,去年末以來,海爾已經在香港物色配售承銷商,為借殼以及之后的融資進行準備。然而今年4月香港聯交所開始實行新規,對繞道上市的“借殼”行為出臺更嚴厲的限制措施。而海爾向海爾中建注資之后,將發生實際控制權的轉移,另外海爾擬注入海爾中建的總資產作價15億元人民幣,超過海爾中建有形資產凈值的100%,海爾借殼將不可避免被視為新上市處理,即必須履行新上市程序,接受香港聯交所審批。而港交所審批新上市需要9至10個月時間,到今年年底海爾的上市計劃才有可能獲得審批。 浙江利捷證券分析師余凱則告訴記者,除了法律障礙外,前段時間郎咸平教授撰文指出海爾“變相MBO”,使得海爾處于“國有資產流失”的懷疑聲中。雖然海爾方面聲稱自己是集體所有制企業,但是在多年的發展后,目前海爾集團的股權結構和產權已經非常模糊,在這樣的時候還“借殼上市”似乎有些不太明智。 此外,江蘇天鼎證券分析師秦洪告訴記者,海爾集團的資本運作方面一直就相對保守,國內A股上市公司青島海爾只是其部分資產,這使得集團的股權架構和具體經營情況不是很透明。在TCL集團整體上市后,海爾也想在香港“借殼上市”,逐步注入旗下業務,但是海爾中建這個“殼”并不健康,其股價在海爾宣布注資計劃后仍然長期在低位運行。雖然今年由于海爾手機業務有了117%的快速增長,狀況稍有改善,但如果按照原來的借殼計劃,要在短期內融資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通過新上市審批后,同時將優質資產注入,融資可能更為容易,能夠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本報記者 郎朗 實習生 劉昊(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