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風險 中國擴充儲備應對大宗商品短缺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5日 10:15 財經時報 | ||||||||||
    發改委人士暗示,可能放寬企業在國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限制,這樣可以使中國獲得穩定的商品供給,同時也可規避一定的價格風險     中國正在積極謀求更加完善的國家儲備體系。     8月24日,國家某儲備部門向外界發布了購買50000噸大豆的招標信
    今年7月,商務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等15個部委局聯合發布通知,旨在建立并完善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其中,將食鹽、糧食、食用油、食糖、肉類、邊銷茶正式列為人民生活必需品,并計劃對這六種商品建立國家儲備制度;同時,要求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立相應的地方儲備制度。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對此指出,針對目前大宗商品供給狀況,中國必須盡快完善自己的國家儲備制度,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而目前的國家儲備體系存在著“主體單一,種類單一,手段單一”的問題。     斷貨將更可怕     據國家發改委的一份統計報告,中國目前的生產性資料中,除了煤炭、稀土,其他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根據這份報告,2004年中國的糧食供需缺口將達到1700億斤;棉花的缺口是200萬噸;石油缺口1.14億噸,其中成品油缺口2800萬噸。此外,鋼鐵、鐵礦石以及橡膠的供需缺口也呈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人士分析,這些主要商品依靠進口彌補。     他認為,今后,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理由有三個:一是國際原油價格高企,導致了諸如棉花等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二是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今年“集體經濟復蘇”,造成對生產性資料的大量需求;三是美元貶值,將在客觀上加劇這種價格的上漲趨勢。     在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方面,這位人士認為,大量的農產品進口將會對中國的農產品市場造成沖擊,同時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中間商囤積商品,待價而沽。     但在他看來,價格上漲還不是最可怕的,最讓人擔心的是“是否面臨某些商品斷檔的危險”。他指出,中國目前在國際上采購商品主要是依靠現貨交易,一旦現貨市場出現某種商品的過度短缺,可能導致該商品在國內的斷檔。     據統計,中國1/3的石油、80%的高檔鋼材依賴進口。     廣泛的國家儲備     由此,在中國建立廣泛的國家儲備系統,將更為廣泛的大宗產品列入國家儲備,一方面可以使得中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度減輕,更重要的是強化了中國的經濟安全。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石油戰略儲備工程正在緊張進行中。同時,糧食、棉花、糖、銅等商品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儲備物資。這些工作主要由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牽頭完成。     “但這些還不夠,中國應該研究西方國家的國家儲備制度,建立涵蓋所有國計民生商品的儲備機制。”這位人士指出。     以美國為例,美國建立了涵蓋64類商品的國家儲備體系,其中包括48種稀有金屬。相比較之下,中國在礦產方面國家儲備的種類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從儲備主體和經費來源看,國際上大概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全部由政府出資購買和儲備;一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官民合作的共同儲備。國家(政府)儲備機制比較容易理解,而官民共同儲備的情況則較復雜。     如日本的稀有金屬儲備,分為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兩種。前者是為了保證長期供應和對付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這部分由金屬礦業事業團負責;民間儲備則是防備短期供應問題,由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解決,總儲備目標為60天的消費量,其中國家儲備42天,民間儲備18天。     目前,中國的國家儲備經費主要依靠財政支出。發改委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即使單純由財政支付,中國的財力也完全可以勝任,因為中國財政資金雄厚。今年上半年中國財政增收3000多億元,同時外匯儲備也在穩步增長。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名列世界第二位。     “軟硬兼施”     建立國家儲備的關鍵是方法問題。發改委有關人士認為,建立國家儲備,可以通過硬、軟兩方面的措施來實現。     “一方面,中國可以像石油儲備那樣,建立石油儲備基地,通過財政投入建立一個位于自己直接控制之內的儲備基地”。這種方式被定義為“硬的措施”。這樣做的弊端是投入大,不僅建設儲備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商品購買也將消耗巨額資金,其成本無疑將是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另一種是所謂“軟儲備”方式,這是“較為經濟的”:第一步,擴大中國和資源國之間的長期交易基礎。目前,中國已經在國外建立了一些油田,但每年從這些油田獲得的“份額油”只占到中國每年石油進口量的5%。因此,中國需要通過外交等手段,獲取更多的穩定商品供給。     同時這位人士暗示,中國可能放寬中國企業在國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限制,允許更多的企業在國外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交易。這樣可以使中國獲得穩定的商品供給,同時也可以規避一定的價格風險。     目前,中國在國際上采購商品的手段主要是現貨交易,業內稱之為“點價”交易,也就是在需要某種商品的時候才到國際上購買。這種做法一個明顯的弊端,是無法規避價格風險,同時還將造成國際市場商品供應的短缺,造成價格上漲。     財政除了直接介入國家儲備,還可以提供貼息貸款為國家的儲備提供資金支持。日本在1990年僅政府用于購買材料貸款的擔保額就達340億日元。     “中國完全可以建立類似的機制”。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