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的藝術品投資攻略析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的藝術品拍賣紀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4日 05:5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機構崛起追逐精品 2004年上半年藝術品拍賣可謂高潮迭起,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成為了市場的主力:南京天地集團老總楊休以創中國書畫成交之最6930萬元拍走了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一位浙江的民營企業家2860萬元買走陳老蓮的《花鳥》10開冊頁;以1650萬元的刷新吳昌碩作品成交紀錄的《花卉十二條屏風》,也是被江浙一位年輕的民營企業家買走。對大
但是,僅有精品意識是否就能保證藝術品投資的良好回報呢?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藝術品投資不僅要精更要全。 藝術品投資要精也要全 所謂全,并不是指投資所有的藝術品,而是指在投資藝術品時要兼顧各種藝術品的門類,套用一句證券投資的話,就是重視投資組合。目前我國機構投資藝術品,幾乎都是沖著書畫去的,這也造成上半年的藝術品拍賣,書畫市場的行情遠遠好于其他藝術品。然而,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的投資方式卻完全不同。 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開始進入藝術品領域,到90年代開始賣出有關的藏品,共投資了2400多件藝術珍品,總投資額達到了4000萬英鎊(約合1億美元)。投資品種從印象派繪畫到早期珍罕印刷品,從中國瓷器到唐三彩,幾乎都有所涉足,他們以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使基金的年收益率達到了13.1%。而這些投資的斬獲更使市場羨慕不已。今年上半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一件明宣德孔雀藍釉盤就來自該基金會,1238.24萬港元成交價使其刷新了單色釉瓷器的拍賣紀錄。 交易紀錄令人驚嘆 基金會的拍賣紀錄還不止如此:1989年春季,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基金會將一部希伯萊文的古老版本《圣經》付拍,成交價超過200萬英鎊,而當年的買入價僅為17.9萬英鎊;1989年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藏品的拍賣會上,一尊唐三彩馬以415萬英鎊成交,而在1978年的買入價為22萬英鎊;基金會1977年以14.3萬英鎊購得一只元青花戲曲人物庭園圖罐,1989年5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308萬港元拍出;1976年在花費10萬美元的波斯地毯,在14年后的賣出價達到了46.1萬美元;基金會投資印象派大師的繪畫,平均收益率在17%。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伯罕斯拍賣行剛剛結束的一場拍賣會上,一盞來自古羅馬的玻璃油燈以260萬英鎊創有史以來玻璃制品拍賣的最高價,這盞玻璃油燈1979年由收藏家安德魯以52萬英鎊賣出,7年后,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則用這盞玻璃油燈賣得210萬英鎊。不難看出基金會截取了其升值過程中利潤最豐厚的時段--7年就翻了2番!要知道在他們賣出后的18年里,這盞玻璃油燈只漲了25%。 投資組合防范系統風險 這些紀錄被業界津津樂道,也成為一些文章著重引用的數據,但必需指出,盡管基金會的上述拍品獲得了巨大的投資收益,但基金的年收益率卻只有13.1%,可見基金會投資的其他拍品有不少收益遠遠小于平均值,有的甚至還可能虧本。但是,憑借經過縝密計算的投資組合,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的藝術品投資,其收益率還是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水平。 目前我國的企業收藏,大多以單一的中國書畫或瓷器為主,極少涉獵其他品種,更不用說西方的印象派繪畫之類的藝術品了,這無疑將大大增加投資的風險。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說,投資藝術品選擇精品,所防范的是非系統風險,即在整個市場行情走好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收益。但當市場發生變化亦即產生系統風險時,即使是最好的精品也難逃下跌的命運,因此,藝術品投資不僅要投資精品,更應建立一個包含各類藝術品的投資組合。上海證券報方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