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企業“直銷沖動”:掘金還是泡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3日 13: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程必忠 特約記者 萬軍 重慶報道 “直銷現在就像一種時尚,在表現張力的時候,也吸引了一些老板去追逐,感覺好像不去做就要落伍一樣。” 內資直銷沖動
盡管法規尚未出臺,政策尚不明了,內資企業的直銷沖動已然按捺不住。 7月28日晚,西安東方酒店宴會廳。 三個男人不斷接受著來賓簽名、合影的邀請。這三名男子中,一位是陜西步長集團總裁趙濤、另兩位是直銷界人士。 其時正是西安傲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傲普公司)的開業慶典招待宴會。此三人分別擔任傲普國際公司總裁、董事長、總經理。 傲普公司由陜西步長集團與傲普國際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公司注冊資本為500萬元。據王君平介紹,傲普公司采用的是“特許加盟店+人員銷售+電子商務”三網合一的經營模式。 一份內部資料表明,傲普公司近10人的高管隊伍中絕大部分都有4年以上的直銷行業經歷。同樣,參加傲普開業的300余經銷商中,90%以上都做過直銷企業。 “來了這么多經銷商,這種氛圍讓我們底氣十足。”步長集團一位高管說。 步長集團是陜西省一家集醫藥研究、生產、銷售和診療服務、教育、網絡為一體的大型民營高科技企業。總資產超過50億元,去年的銷售收入突破了35億元。 “一旦直銷立法,我們肯定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順勢切入直銷業。”傲普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說,搭建平臺進入直銷行業,這是步長集團出資組建傲普公司的一個重要目的。 盡管對內資是否與外資同步開放還未明了,但直銷市場巨大的誘惑,已經吸引了眾多內資健康產業巨頭的目光。 據了解,有“健康產業第一交椅“之稱的國藥集團,目前已成立了國藥健而康有限公司,專事保健品的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正在組建銷售通路,包括專賣店、概念店、電子商務等平臺,其總經理趙文莉坦言,健而康公司以后肯定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要做直銷,現在已經在做這方面的準備。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同樣在做準備的,還有修正藥業、康恩貝集團、珠海天年等知名健康產業集團,其中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直銷方面的運作。 另一個頗有意思的消息是,家電巨頭海爾集團目前也在為進入直銷市場做調研活動。不過,海爾試圖以直銷方式銷售的產品并非其家電產品,同樣還是保健品。盡管此消息并未得到海爾方面的證實,但決非沒有根據。早在1996年,海爾集團曾組建海爾藥業,花巨資生產和營銷“采力”保健品,不過卻是曇花一現,現在市場上早已難覓其蹤影。 掘金還是泡沫? 健康產品企業紛紛覬覦直銷市場的首要動因,來自于營銷費用增長的壓力和安利等直銷企業在中國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誘惑。 健康產品企業早已被傳統銷售渠道越來越高的營銷費用壓得喘不過氣來。用完美總裁許國偉的話說,“健康產品如果走傳統銷售渠道,投廣告不一定賣得出去,但不投廣告一定賣不出去。” 巨額的廣告費用和促銷費用已成為健康產品企業最為沉重的負擔之一。而隨著同質化產品的不斷涌現和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廣告的效果已在慢慢削弱。三株口服液昔日年銷售88億元的神話似乎已只成追憶了。 而通路費用的增加也使走傳統銷售渠道的企業陷入了另一個困局。在“通路為王”的今天,渠道對生產型企業的影響已越來越大。不斷增長的進場費、貨價費等已使企業苦不堪言。由于掌握了渠道優勢,零售商拖欠供應商貨款更使急需資金投放廣告的生產商雪上加霜。 但直銷企業的一路高歌猛進,似乎使傳統銷售企業看到了打破瓶頸的希望。 安利去年銷售超過100億元,雅芳為24億元,仙妮蕾德為10億元。在中國市場,令這些直銷企業大獲成功的幾乎清一色都是保健品和美容/護理用品,這不免使急欲打破銷售瓶頸的內資企業沖動起來。 不過,更令他們沖動的還有未來直銷市場巨大的市場空間。據世界直銷協會聯盟2003年的估算,其全世界成員公司的零售總額超過856億美元。而來源于研究機構的信息稱,中國未來的直銷市場空間將超過400億元,號稱全球最具潛力的直銷市場。 隨著中國開放直銷市場的臨近,一股掘金直銷產業的熱潮于是便在中國市場上潛滋暗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開始直銷運作的內資企業至少在1000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而他們又大部分屬于健康產業。有人預計,直銷市場開放后,將會有更多的公司投入進來。 某公司老總在評述這種現象時認為,“直銷現在就像一種時尚,在表現張力的時候,也吸引了一些老板去追逐,感覺好像不去做就要落伍一樣。” 這不免使人聯想到過去房地產熱、IT熱的年代。隨著新興產業的興起,有經驗的沒經驗的紛紛投身進去,結果導致了房地產泡沫、IT泡沫的產生———直銷又將成為下一輪泡沫嗎? 風險隱憂 “事實上,直銷一直并非主流的銷售模式,并且在西方現在已逐步衰退。”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全世界直銷銷售額可能只有1000億左右,還不到全世界商品零售總額的1%。 但他同時表示,中國直銷經濟增長存在巨大空間,在一段時間內將會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內資企業就會一路凱歌。 由于目前中國開放直銷的政策并不明朗,特別是內資企業可能會比外資企業推遲開放,能否拿到直銷牌照便成為了首要風險。而萬一拿不到牌照,這些公司將陷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網絡團隊風險、企業自身風險、市場運作風險等都將成為問題滋生的根源,而且,公司還可能隨時面臨被查封。 不過直銷企業對此倒不擔憂。某公司總經理稱,“即使拿不到牌照,依舊還有路。目前許多直銷公司背后都有國內大型企業做后盾,這些企業在當地都有良好的政府關系和資源,而且為當地的稅收都是做了極大的貢獻,只要直銷公司在規則范圍內經營,沒有出格的事件發生,完全可以借助地方的保護來行走。” 不過,這畢竟有點像走鋼絲。所以這些“沖動”的內資企業無一例外地也為自己準備了“安全帶”———在建設直銷通路的時候備下可進可退的“后路”:出資但不輸出企業品牌及其產品,即便有一天此路行不通,對原企業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除了政策面的風險外,由于直銷行業的復雜性,在經營上也同樣存在風險。“沖動”的內資企業目前另一個頭痛的問題,便是自身缺乏直銷管理經驗,只好去找所謂的“操盤手”,這恰恰又為一些正在尋覓機會的所謂“網頭們”(即有大規模團隊的直銷商)提供了可乘之機。 據了解,一些“網頭”(其中不乏過去被打掉的非法傳銷公司的網頭)多在尋覓自己“操盤”的機會。這類人盡管比較熟悉直銷市場游戲規則,但缺乏企業管理經驗,此外,一些內資企業“急病亂投醫”,高薪聘請這幫“高人”來負責直銷業務的管理,也存在著把公司不知不覺帶入非法傳銷行列的隱患。 有人認為,對于內資企業直銷沖動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政府干預、經銷商隊伍管理以及企業家自身心態,而企業家自身心態的好壞將是決定性因素,“最可怕的是企業家自身心態便是賺快錢,這不但會給企業帶來風險,還將給社會帶來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