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市場化考驗中小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3日 10:46 證券時報 | ||||||||||
    中小板個股價值的大幅向下回歸,只是延續了主板上小盤次新股的一種本已存在的調整趨勢。改革現有的發行定價機制,降低新股發行市盈率,確定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已成市場共識。市場的困境     2003年市場平均市盈率降至30倍以下,近期,滬深兩市市盈率平均約為23倍。因此,20倍的首發市盈率在目前的市況下,已經顯得不低。
    實際上,在今年已上市的91只新股中,截至上周四,已有26只股票跌到了發行價之下。其中長豐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比14.1元的發行價打折34%。大面積的新股跌破發行價,正在向市場傳達一個重要信號———新股發行定價偏高。     近期中小板新股發行后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比例大多是7:3左右,那么發行后新股的實際市盈率在27倍左右,已經超過二級市場股價平均定位。35家中小板公司按2003年的每股收益、總股本計算,平均發行市盈率16.9倍(靜態)。但如果按發行后的總股本,實際發行市盈率則上升到24.7倍,市盈率大幅提升后,接近市場的平均水平,再考慮到在IPO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通常傾向,實際市盈率更高。理論上講,中簽者獲利空間很有限。成熟市場的經驗     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為了發行成功,主承銷商通常會傾向于壓低公司的發行價格,并且發行價格的確定是一項極其復雜和重點的工作環節,為了發行成功,承銷機構通過估值、路演,向特定意向機構詢價,不斷修訂發行價格或融資額。     證券市場是衡量企業價值的地方。上市公司本身就有差別,關鍵是不同企業的交易價格是否合理,好的公司價格可以高點,差的公司價格應該低一些。國外一般認為,上市第一天價格波動不超過15%的發行定價是比較合理的。     在新股的IPO市場,內地承銷商為了爭奪項目競爭激烈,上市公司總是希望發行價越高越好,因包銷風險不大,二級市場配售使得券商包銷壓力驟減,最后券商做出讓步,又多收手續費,從而市盈率容易變得很高,市場風險卻留給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從國外來看,發行股票一般都是券商去推銷,這種壓力使得主承銷商在確定發行市盈率上會變得十分慎重。發行市場化是雙刃劍     在中小板首先試點,改革現有的發行定價機制,將IPO發行市盈率降低,控制二級市場的風險,使投資者得到應有的回報,已成市場當務之急。     相對于市場平均水準,中小板持續走低是價值回歸的表現。推動發行定價模式的改革,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方式,最終應采用向機構投資者進行累計投標詢價的方式確定新股的最終發行價,經過充分市場詢價后得出的結果,才能使中小板的定價更加科學合理,改變目前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從而避免新股再次跌破發行價,促進中小板的自我完善。根據目前的股市水平,發行市盈率一方面要整體降低;另一方面,要考慮加快發行改革的市場化,啟動浮動發行市盈率制度。     在目前的市況下,發行定價機制市場化的實質影響,將導致股價結構調整的加劇。改革現有發行定價機制的方案,將對現有的中小板個股的股價產生較大壓力。發行市盈率的市場化對現有市場的影響,盤面已有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