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對金牌的投入(鏈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3日 01:28 人民網-市場報 | |||||||||
仔細看看這些過去和現在的體育強國,他們對待奧運可能沒有中國人的熱忱,然而從他們社會經濟和政治文化背景分析,這些國家和地區對待奧運會的態度有著各自不同的原由。 歐洲人對奧運會很有些懈怠,姑且不論俄羅斯的退步,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幾個歐盟重要國家在奧運會上的表現較4年前沒有任何進步。放眼歐盟宏觀環境,二戰以來這個地區承平太久,北歐和西歐大部分國家社會福利制度都相當健全,幾乎進入了缺
高福利自由經濟國家只能依賴青少年自發的興趣去培養他們的競技體育特長,無法集中系統培訓競技高手,同時民族性在年輕一代中的淡化,也衰減了賽場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奮斗精神,從這些國家奧運會大型集體項目的失敗,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德國是一個典型例子。悉尼奧運會后,德國就出現了“銅牌綜合癥”:精兵多而強將寡。雅典奧運會之前,德國政府專門撥出近3億歐元備戰奧運。 歐洲人真的“不在乎”嗎?奧運會正好和英超賽季同時開始,8月13日的英國《衛報》上有一篇“永遠把足球放在奧運之前”的文章,折射出部分英國人強烈的本土意識,可是當奧運會真正開始后,連弗格森都在抱怨奧運讓他的隊員分神。 美國對奧運的態度似乎更個人化。這個極度崇尚個人奮斗的國家,似乎不存在體育舉國體制。殊不知從1998年開始,美國奧委會就扮演起了一個全國奧運體育管理機構的角色。美國奧委會模仿國際奧委會(IOC)的做法,過去6年廣攬“高級贊助商”,美國奧委會控制著這些資金,投向那些他們圈定的“金牌項目”,如果沒有這種商業化的舉國體制,美國水球隊不可能在4年內成為世界勁旅,菲爾普斯也很難在15歲時就獲得了參加悉尼奧運會的機會。 再看俄羅斯。或許有些蹊蹺,普京上臺后,體育重新成為了俄羅斯社會時尚,從2002年開始的雅典奧運會備戰,許多金牌項目都得到了政府資助,尤其是普京個人喜愛的摔跤和柔道項目。美國《新聞周刊》認為,俄羅斯體育有了“重現前蘇聯集體管理模式”的跡象。在雅典輸給中國,只會進一步刺激自尊心強烈的俄羅斯人。 (顏強) 《市場報》 (2004年09月03日 第二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