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導撤資退出造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2日 15:41 金羊網-羊城晚報 | |||||||||
波導退出汽車業的消息近日得到了證實。“波導科技從手機轉型汽車公司的計劃已經暫時擱置,波導已經解除了與南汽集團的合資關系,”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說。 這項才進行了一年的嘗試,最終以分手告終,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惋惜不已。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波導的退出成為又一個“多元化”折戟沉沙的范本。它給國內眾多企業提出了一個古老但永恒的問題:多元化的道路究竟該不該走,應該怎么走?
波導因何退出? 從去年10月進入到今年8月撤出,波導在汽車的門檻內只呆了十個月的時間。而關于退出的傳聞,可謂眾說紛紜。據說,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導對于即將上市的第一款車新雅途不太滿意,一方面這款車從車門到剎車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與國內的同類產品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波導是借用英格爾的生產線和牌照進入轎車生產領域的,而英格爾的生產基地在南京,異地生產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批準。 實際上,早在新雅途造型曝光時,就有不少汽車界資深人士脫口而出,“這不就是原來的英格爾嗎?”當時,一些專家就對波導能在汽車界有多大作為表示擔心。 有媒體援引波導內部人士的話說,波導注資1億多元進軍汽車業并取得控股權,而在撤資過程中,損失了上千萬元。不過,他認為,這筆錢花得有價值。首先,波導已經初步有了造車的經驗,另一方面他們在上海設立的汽車研究所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實力,這兩方面都會支持波導日后通過其他的方式進入汽車行業。 然而,更為主流的看法認為,波導的退出,源自手機主業近來受到很大的營收和利潤壓力,導致波導自顧不暇,因此不得不選擇退出。“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度的資金密集型產業,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的汽車產業從供不應求轉向供過于求,許多廠家都面臨庫存的巨大壓力。這時候作為外行人進入,風險更大。波導在手機行業的低價戰略和渠道模式很難直接拷貝到汽車銷售上來。” 企業的多元化陷阱? 波導嘗試多元化,源自手機業所遭遇的困境。剛剛公布的半年財報顯示,國產手機的業績紛紛下跌,更有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兩三年內,現在充斥市場的40多個品牌,將只有10個左右能夠幸存。在這種背景下,夏新、波導、南方高科等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多元化之路。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是企業壯大后的一種本能的沖動。“很多企業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一旦盤子做大了,就想著多元化,”專門從事企業戰略研究的姜先生告訴記者,企業家們以為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而這種沖動一般都奔著最賺錢的行業而去———奧克斯曾宣稱以80億元巨資在浙江寧波投產45萬臺汽車的工業園;美的集團也不甘示弱首期投入資金3億多元,正式收購湖南三湘客車的全部股權。有統計說,去年一年就有近30家民企涉足汽車制造業。 “企業在進行多元化之前,首先得想一想,自己進入這個行業究竟是想賺快錢還是想把它培養成核心主業?”一位專家認為,如果只是眼饞于別人的“財源滾滾”而貿然進入,遲早是要栽跟頭的,“也許你今天賺到錢了,風光一時,可是從公司持續發展上看,今天衰敗和明天衰敗有什么本質區別?” 他明確地指出,從國外大企業的發展來看,迄今為止真正在多元化上取得成功的,還只有GE一家,“但是這需要超凡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卓越的領導者,比如像杰克·韋爾奇,”而更多的企業選擇的是諾基亞模式,即只專注于主業。 “當年,巨人大廈吸干主業的血,最終導致巨人集團土崩瓦解,所有企業家應該銘記于心”,分析人士指出,聯想的經歷同樣能給國內企業一些啟示———前幾年,聯想也嘗試在數碼相機、PDA、手機、電腦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但在經歷了短暫嘗試效果不佳后,聯想果斷地放棄“多元化”之路,將重心專注到電腦和手機兩個核心業務上,“做完業務‘減法’后,聯想的業績明顯改善。” 本報記者 張軍 (曉航/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