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良:指標股補跌考驗1300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2日 06:1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當股指第四次逼近1300點關口時,各類投資者的心態是脆弱與復雜的。顯而易見,對于新股發行詢價制度并且暫停新股發行的消息,有的投資者認為是利好,但有的投資者想得更多。具體到個股表現上就呈現出矛盾的特征,超跌低價股反彈行情此起彼伏,讓市場感覺到一絲暖意,而這種暖意被大市值藍籌股的紛紛補跌完全掩蓋。超跌股與大市值股分別代表著兩股力量,也預示著未來行情的性質。
大市值股為何補跌 近期股指跌勢明顯減弱,但一批大市值藍籌股紛紛補跌。如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京東方(資訊 行情 論壇)、深萬科(資訊 行情 論壇)、煙臺萬華(資訊 行情 論壇)等,特別是第一藍籌股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也開始出現主動殺跌,在消息面回暖的背景下出現逆勢下挫,較前段時間整體弱勢背景下的下挫給市場帶來的壓力更大。 在基本面上并不能找到可信的理由,這批指標股的估值并沒有過于高估。在此輪調整過程中,缺乏業績支持的劣質股全面下挫,并且創出新低或歷史新低。與之對應的是,一批大市值藍籌股卻持續保持強勢,拒絕跟隨股指殺跌。我們選擇最有代表性的10多家大市值藍籌股進行觀察,按復權處理,與2003年9-10月底部價格相比,仍然保持著平均42%的漲幅,最大漲幅高達80%。理論上,去年下半年參與這批藍籌股的資金仍然處于獲利狀態。面對當前持續弱勢,以及擔心1300點不保后出現新一輪跌勢,部分資金再次從這批藍籌股中獲利回吐是可以理解的。 與此同時,新股發行制度的即將變革給機構投資者帶來新的博弈場所,我們猜測有機構資金由此改變投資策略。此前很長時間里,一級市場認購新股的較高收益率一直吸引著一批機構資金,但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只能持有二級市場籌碼,因此,低位持有的一批中長期看好的大盤藍籌股就成為這批機構的鎖倉對象。我們注意到,新股發行詢價制度將給機構資金提供全新的投資新領域,雖然是機構間的博弈,但相對于二級市場而言,這種詢價博弈風險可能更低。或許就是在認購新股已不需要流通籌碼的思考下,部分機構投資者開始改變投資策略,籌碼換現金成為新的選擇。 制度創新帶來機遇 前段時間的以股抵債試點所引發的類別股東表決,到現在的新股詢價發行都是制度上的創新,我們可以預期這類制度變革與創新還會持續出臺。我們都知道,滬深股市的根結問題是制度缺陷,因此,制度變革與創新一定會給市場帶來全新活力。比如近期大力推行的券商業務創新,券商就有可能從中找到真正的突破口,相關上市公司如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宏源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出現異動就是基于這種預期。可以肯定,滬深股市真正走出低迷的突破口只能是制度創新的突破。 當然,制度變革也容易給市場帶來動蕩。新股頻頻跌破發行價、股指處于敏感的1300點附近的時候,推出新股發行詢價制度(征求意見稿),并且暫停新股發行,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對市場的呵護。雖然就單一政策上看,似乎是為了往后更有效的擴容做準備,但如果將其看作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措施的話,就將被賦予新的含義。 整體上看,當前滬深股市估值水平與歷史相比,已處于歷史低位區域,與國際水平比較也并不過分高估,何況調整總是螺旋式的,受歷史成本的驅動很難出現硬著陸。從技術上考察也可以得出1300點附近并不是一個高風險區域,而且是一個強技術支持區域。不過,大家都覺得要守住1300點整數關,實際走勢常常會不破不立。大市值藍籌股的短期補跌正好是完成此次下跌的重要力量。 后市還看大盤藍籌股 可以肯定,超跌低價股的強力反彈行情并不能支持滬深股市展開中大級別上升行情,由超跌股引發的行情一定是局部性反彈。從短線收益而言,超跌低價股可能更具魅力,超跌股的反彈行情還會反復延續。經過一輪大調整后的滬深股市,幾乎所有品種都有能力形成不同程度的反彈行情。但在操作上要注意反彈行情與反轉行情的區別,如是前者,那么當出現明顯板塊效應的時候,就是某一類品種反彈結束的特征,如上周的紡織服裝板塊就十分典型。當然,反轉行情是多個反彈行情的迭加,如果一輪反彈行情完成經過一段強勢整理后再度創出新高,那么就意味著上升行情的升級,當前主要是要把握好波段性的反彈行情。值得關注的是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的超跌股。如紡織服裝、文化傳媒板塊等。另外,受宏觀調控影響的超跌品種如鋼鐵、汽車板塊等以及受一批新股跌破發行價影響的新股板塊,也是兩個很值得關注的對象。 從中長期策略上看,大市值藍籌股特別是重化工業股以及相關服務型股仍然會是最佳選擇,目前的震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該板塊強勢震蕩盤升的趨勢。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廣東證券 張德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