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定價三大猜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1日 09:51 南方都市報 | |||||||||||
要聞解讀
考驗詢價能力 翻開機構詢價的歷史,我們看到再融資的增發實施得最為徹底。增發定價先是向機構投資者巡回路演,實施雙向溝通,再根據近期二級市場的表現設立一個詢價區間,網上網下申購來最終確定發行價。應該說,增發定價確實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反映出該項目市場的歡迎程度,好的項目一搶而空,壞的項目難以發出去券商甚至被迫包銷。而參與增發的機構投資者,也出現了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的境況,有的機構巨資參與增發輕松獲利,有的機構則屢申屢套虧損累累。 在目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機構詢價可能非常謹慎,市場化定價可能偏低。在市場相對活躍的時候,股票市場化定價將導致發行價格相機調升,出現高于現定的20倍左右發行的市盈率價格水平,一二級市場價格將基本接軌。大量新股發行采取詢價發行方式,將考驗機構的定價能力,一方面具有較強定價能力的機構將借此獲得更大的發展以及更多的超額收益;另一方面定價能力差的機構不但不能獲得收益反而會更快地被市場淘汰。 承銷風險增大 由于發行人普遍不具備對價格的自我約束能力,總想圈更多的錢,在籌資總量控制的情況下,發行人要求提高發行價減少流通股的發行量,使大股東的控股比率不至攤薄過多,發行人利益最大化和資本的逐利本性,使得可能發行價不得不走高。市場化定價掀掉了20倍市盈率上限,對券商而言意味著風險的擴大。同時由于發行市場的激烈競爭,券商和保薦人為取得項目,特別是爭奪好項目時在承銷過程中的高定價,勢必出現券商包銷和上市就跌破發行價的風險。 此外,券商和保薦人為取得項目定的發行價區間得不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同,甚至出現象增發新股時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券商不得不全額包銷或者發行失敗。因此,垃圾項目會相對減少,但好項目的激烈爭奪將使得券商承銷風險進一步增大。 新股投機減少 在發行人、券商與市場的博弈過程中,由于發行人處于強勢地位,而券商則相對弱勢,最后的結果就是發行市盈率未必能降下來。而好的項目,由于機構詢價也存在博弈,發行價也很難定得很低。大多數機構投資者認為發行市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才是應重點關注的。這樣一來,沖著一二級市場較大差價的投資者將采取放棄的態度。相對而言,老公司已經有多年的分紅、誠信、管理、業績等記錄,投資者能以更符合自己判斷、更真實更缺少水分的定價來持有老公司的股份,從而在上漲時獲得一定的增值空間。因此,市場化發行將導致新股投機減少。 在二級市場上,發行價市場化定價機制的形成,機構定價的博弈,新股跌破發行價現象可能會成為經常現象。雖然新股包賺不賠神話的破滅對市場而言喪失了一部分穩定的利潤,但市場化手段將促成首發公司與一級市場參與者進行詢價溝通的方式來定價,市場對發行人的監管將日益加強。市場的有限資源逐步得到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的珍惜后,垃圾以及不誠信的公司上市也會相對減少。西南證券 蔡紅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