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及對我國的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11:47 商務部網站 | |||||||||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美國仍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力。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美國的生產和投資活動繼續擴張,消費開支穩定增長,就業市場擺脫長期低迷的態勢。在內需和出口的強勁推動下,日本經濟也持續強勁復蘇,企業收益提高,設備投資增加,個人消費出現回升,為世界經濟增長增添了積極因素。歐元區經濟增勢得以鞏固,投資、生產、消費和貿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進了歐元區內經濟的增長,進而有助于世界經濟的增勢。受全球總體環境改善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發展中
主要國際組織對2004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預測 一、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中需要關注的“三高”風險 (一)石油價格高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損害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節節上升,上半年石油價格已經從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漲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價最高升至42美元,創出1983年以來的新高。油價高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反復調整生產。歐佩克決定自4月份起把日產原油的上限減少100萬桶。這給市場帶來了沖擊,引致石油價格猛漲。石油輸出國組織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從8月開始每天多生產50萬桶,以對抗能源價格攀升,油價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預測下半年油價整體水平仍會居高不下。二是地緣政治風險所致。今年以來中東局勢依然不穩,伊拉克油儲占全球第一,但其國內戰火不熄,市場擔憂其政權移交后,內部政局很難平穩,結束動蕩遙遙無期。以色列的沙龍政府及執政的利庫德集團的強硬姿態使人們對巴勒斯坦形勢的前途日益擔心。在產油大國沙特,針對外國人和政府機構的恐怖事件接連發生,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東原油供給方面的潛在風險。估計因中東形勢不穩導致的原油風險溢價達5-10美元。三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升溫,主要國家原油需求增加。國際能源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創16年新高。從能源耗費角度來看,美國位居工業化國家之首,5-6月又是美國傳統用油高峰。在亞洲,由于極高的經濟增長率與經濟的高能耗特征,對石油需求的增長率很高。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為550萬桶,超過日本。今年國際能源機構又上調了中國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長。印度對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亞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量的90%。 油價上升將損害全球經濟的增長。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都會造成傷害。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指出,油價在一年內若上漲15美元,將直接減少世界經濟增長1%。如果油價持續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國的經濟增長將降低0.3個百分點。國際能源機構發表的報告指出,油價每上升10美元,全球經濟增長將減少0.5個百分點,亞洲整體經濟增長率下降0.8個百分點。歐元區12國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賴進口,油價上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同時還給歐元區帶來了通脹壓力,對于正處在經濟復蘇時期的歐元區來說,油價上漲也不是福音。隨著油價的飛升,全球通脹壓力正在增加。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這些動向也會直接影響化工產品的價格。 (二)世界初級產品價格高削弱經濟復蘇勢頭 隨著世界經濟進入快速復蘇的軌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級產品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價格明顯上揚。這使得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同時帶來通脹風險。根據世貿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6%,非燃料初級產品價格上漲了7%,其中金屬價格上漲了12%。由于制造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已經推動了物價上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和美元貶值使美國2004年頭三個月消費價格按年率計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國際市場許多商品價格大幅攀升或轉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受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加快影響,市場需求激增,加之一些產品庫存下降,供應呈緊,世界有色金屬價格多有飆升,一些商品如錫等價格甚至更升達其14年來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屬價格的總體水平也升達9年來的新高。韓國、日本、中國等一些亞洲國家對鋼材的需求猛增,特別是三國造船企業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將創歷史新高,對厚鋼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鋼板價格飛速上漲,目前已升達1998年以來的最高價位,鋼材的總體價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噸500美元大關。 二是由于受氣候不良影響,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產量將較上年度減少4.8%,美國大豆產量更將劇減12.3%,世界大豆及豆油價格隨之出現猛漲,目前甚至已分別漲達其歷史最高水平和20年來的最高價位。因菲律賓、印尼產量減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場預計也將出現約30萬噸的供應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產品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產品價格的提高。如原油價格上漲帶動一些石化產品如乙烯、石腦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價格上漲;天然橡膠價格上漲帶動輪胎價格上漲;廢鋼、焦炭和鐵砂等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鋼材價格的上漲。 (三)調高利率增加世界經濟復蘇的成本 美國聯邦儲備局自2001年連續13次降息,短期利率從6.5%下降到目前的1%。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和強勁增長連續三個季度的GDP增長在4%左右,4月份通脹水平達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適于美國。美聯儲在6月30目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提高利率0.25個百分點。預計一年內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由1%提升到3%,美國住房貸款利率會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僅對美國的投資、股市、消費及美元匯價產生影響,對世界經濟和國際直接投資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利率提高將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受損。在美國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購買其他國家股票的美國機構投資者開始回歸美元,進而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由于預期美國加息,今年以來東京市場、日元匯率均急劇下跌。亞洲其他地區股市也在下跌(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數從年初以來都跌入低價范圍。香港恒指跌17%,臺灣加權指數跌16%,韓國綜合指數下跌15%。)拉美股市和匯市也紛紛下挫。 其次,由于預測美國將提高利率,世界資金流向正在發生變化。日美利差的擴大也會加劇資金從日本轉向美國的勢頭。由于擔心利率上調,使籌措資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資金開始撤回,新興市場上債券也開始軟化。2003年新興市場國家獲得14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利率上調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引資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 第三,美國利率的上調從理論上分析應帶動美元匯價的上升。但是從過去十幾年的情況看,1988-1989年,美聯邦基金利率從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匯價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從3%升至6%,美元匯價卻跌至歷史低位。因此,單一利率趨勢難以判斷美元走勢,主要是看貿易形勢和其他經濟指標。從目前的情況看,貿易逆差依然會拖累美元,若美國貿易逆差隨著美國經濟增長而擴大,而美國無法抵消赤字擴大,美元仍會存在貶值的壓力。過去幾個月美元的回升是基于對美國加息的預期。 第四,由于已經預見到美國將提高利率,且幅度不會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對亞洲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不過,隨著通脹的抬頭,亞洲國家也有可能追隨美國加息。這也會影響其經濟和外資的流入。工業國利率上升和新興市場國家債務的迅速上升帶來的財政困難都將削弱全球經濟的發展。 二、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 (一)世界經濟的好轉和國際貿易的回升為中國出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今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頭5個月出口增長33.4%。其中,中國對美歐日三大市場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33.3%、38.4%和22.0%。 1、隨著美國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國內投資需求進一步拉動,企業對生產資料采購將大幅增加,從而給中國相關產品出口帶來機遇。今年1-5月,我國對美國出口432.3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工業制成品增長了36.2%,機械和運輸設備的出口增幅最大為47.9%。2004年1-5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240.9億美元,同比增長30%。 盡管美國經濟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業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制造業的失業人口達270萬。為大選政治服務,爭取制造業的支持顯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兩黨最緊迫的需要。彩電、家具、紡織和服裝等均屬制造業行業,而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美國藉此對中國的反傾銷訴訟案件隨之不斷發生,預計下半年圍繞政治問題產生的貿易摩擦仍將延續。 2、1-5月中日雙邊貿易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日本向中國出口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國內需求重新煥發了活力,對進口需求也會逐步增大。而中國目前是日本第一大進口國,必然會從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從中國進口分別增長了9.6%、5.2%、25.5%和12.9%。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最主要三種產品為:機械設備、紡織品和食品。其中占進口比重最大的機械設備(占比幾乎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達到了41.9%。 3、一季度,中國對歐盟出口200.4億美元,同比增長41.7%;歐盟成為中國第二大出口貿易伙伴,其中中國對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荷蘭5國出口占中國對歐盟總出口的76.5%,同比分別增長38.9%,42.4%,67.4%,23.9%和40.5%。中國對歐出口面臨的不利因素是,歐盟委員會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普惠制”畢業,取消了16類中國對歐出口產品的普惠制待遇。而與此同時歐盟仍然給與其他國家的相關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國有關對歐盟出口商品在與來自這些國家商品的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歐盟實現的東擴,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統一和穩定的市場。如今,只要我產品進入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就可以進人其他成員國市場,而中國企業在10個新入盟國的生意相對較多,東擴為我企業進入歐盟老成員國市場提供了機遇;且由于歐盟運作規則將實現統一,我企業對歐盟貿易在手續上也將趨于簡化,從而為我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更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同時,由于東擴前10個新入盟國的工業制成品關稅普遍高于歐盟的平均水平(3.6%),歐盟東擴后要適用歐盟統一稅率,將使中國出口產品包括鐘表、玩具、游戲、體育用品和人造珠寶等可從對新入盟國家的貿易中獲得相對較低的歐盟關稅稅率,減少我產品成本。此外,歐盟東擴后,隨著新入盟成員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勞動成本將有較快增長,也有利于我產品價格競爭力的保持和增強。當然,歐盟新增的10個成員國對老歐盟成員國的出口商品結構與中國對歐盟出口商品結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擠占我部分產品在歐盟(主要是德、法等歐元區國家)市場的份額的可能性。 (二)國際商品市場發展給我國企業出口帶來了新商機 世界商品貿易的回升和增長,價格大幅上行,給我國企業出口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1、世界信息技術產業市場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導體的銷售額全年增幅達18.3%,2004年則更將出現加速發展的勢頭,增幅可望大大高于上年,達到29%,銷售額預計將可基本恢復到2000年網絡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隨著市場的恢復和加速增長,半導體的價格也有明顯上升。作為IT業兩大增長引擎的電腦和手機市場,情況也大體如此。我國以工廠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當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紡織品服裝后配額時代的到來,將對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帶來新的廣闊空間。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長期來雖不斷有所增長,但國外相關配額限制仍不失為影響我出口擴大的一個主要因素。如據WTO統計,1995年至2002年7年間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長了5.3個百分點,但由于受紡織品服裝配額限制,同期我紡織品服裝在美國進口中所占的比重僅增長了0.9個百分點。WTO《紡織品服裝協議》有關紡織品服裝配額的規定將于2004年年底終止。為此,許多海外客商認為,對與中國企業做貿易的空間將會更大。據我今年春季廣州交易會紡織商會統計,本屆交易會到會的客商比往屆有明顯增加,許多還是首次到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額取消后,一些國外采購商看好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希望到廣交會進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貨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屬市場需求回升,價格不斷上漲下,錫市場供應連年不足,鉛、鋅供應也呈短缺,2003年以來價格分別都有飆升,是我擴大出口的大好時機。世界有色金屬價格總的說來在經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乃至目前價格出現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錫的價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錫的價格為每噸6057.62美元,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來,截至4月份,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錫的消費不斷增長,市場連年產不敷消,供應嚴重不足。如據統計,2001年世界錫的消費較上年增長0.3%,2002年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預計還將再增4.1%,而同期世界錫的生產平均年增約僅1.3%。在此情況下,錫市場生產不敷消費的數量2001年為500噸,2002年為2900噸。2003年陡增達24800噸,2004年預計更將增達30400噸。世界鉛、鋅市場也大體如此。繼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應明顯過剩之后,2004年世界鉛、鋅市場據預計也將分別面臨12.5萬噸和10萬噸的較大供應短缺。 (三)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加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購買力平價最新公布的計算結果,中國的經濟總量已占世界生產總值的12.6%,排在美國和歐盟之后。美國和歐盟分別占世界生產總值的21.1%和19.9%。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世界經濟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發達國家從廉價勞動力生產的進口產品中受益,同時對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將看到對中國出口機會的增加,包括初級產品和制成品。 去年中國進口增長34%。今年1-5中國進口增長41%,明顯高于出口增長率(33.4%)。特別是從美歐日三大市場的進口增加明顯。 中國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將不僅影響中國本身,還影響世界其他地區。亞行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鋼材、銻、鋅、白金、鋼和鐵礦最大的消費國;是鋁和銀第二大消費國,是鎳的第三大消費國,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費國(僅次于美國),并占2003年全球石油需要增長的35%。中國還生產全球50%的照相機,30%的空調機和電視機。中國已成為東南亞的主要貿易伙伴(去年從這一地區進口4130億美元)。中國從韓國、新加坡和泰國的進口增長了50%,從菲律賓的進口增長了一倍。今年1-5月,中國從東盟進口增加了41.7%。2003年日本出口增長的80%源于中國。亞行估計,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長將來自中國。中國宣布緊縮貸款的消息后,亞洲、歐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農礦產品價格也大幅下跌。中國經濟的急劇調整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沖擊。雷曼預計,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其他亞洲新興經濟的GDP將下跌三個百分點。如果日本的GDO增長下跌半個百分點,足以破壞日本經濟脆弱的復蘇,通縮也會惡化。 作者:商務部 研究院 課題組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