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征收辦法亟待改革 媒體吁體現公平稅負原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10:43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8月31日電近日,有關媒體報道了個稅改革的過渡性方案,即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該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對于大家關心的起征點問題,該方案建議定為1200元。 《學習時報》近日載文指出,中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分類征收辦法,將個人所得分為11個應稅項目,并相應規定了每個應稅項目的適用稅率、費用扣除標準及計稅辦法。
首先,頗遭非議的,是始于1981年的800元起征點。8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是在低工資、廣就業、大福利的背景下制定的,現在,20多年過去了,除了北京、上海執行1200元標準、深圳執行1600元標準外,全國大多數地區仍在執行“老標準”。這就等于變相地擴大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面,實際加重了百姓的稅收負擔。因而,人們對個人所得稅“劫貧幫富”的嫌疑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按所得項目分項、按次征稅,與綜合各項所得按年征稅相比,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力度有一定局限,不能充分體現公平稅負、合理負擔的原則。而且,對不同所得項目采取不同稅率和扣除辦法,容易造成納稅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費用,存在較多的逃稅避稅漏洞。 第三,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目前中國所采取的主要是個人所得稅繳納稅源扣稅為主,個人自主申報為輔的做法,因此大多數人只是被動繳稅,而無主動納稅的記錄,甚至沒有個人納稅的申報和稅票證明。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我們無法證明自己是納稅人,也無法證實自己到底繳了多少稅。 文章指出,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和完善,進一步加大稅收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解決權利與義務不對等問題,就顯得十分必要。 文章稱,要實現公平稅負原則,就必須改變現行的分類征收模式。由于稅率的調整涉及到立法問題,比較復雜和漫長,因此,目前來看,比較穩妥的改革是,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經營收益等經常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項目;其他所得,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具有綜合性質的項目,如偶然所得、使用費轉讓所得等,仍然采用分類征收的辦法。這種征收制度稅基寬,能夠反映納稅人的綜合納稅能力。對收入來源多樣的納稅人來說,項目合并征收后可能導致其稅收負擔的相應增加,這對利用分解收入達到合理避稅的行為是極大的打擊。因此,雖然這是一個過渡性方案,但它既符合納稅能力原則,又有利于防止漏稅,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個人收入情況,體現公平稅負原則,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納稅模式。 當然,這種個稅制推行起來要求有較高的征收稽核水平,否則難以實現新制度的預期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個人所得稅改革何時啟動,還要看我們在稅收征管手段方面的推進何時能夠匹配。(倪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