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闡釋):財稅干部為何被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11:12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李克杰 《重慶時報》8月29日報道,一個由4張桌子拼成的成都金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稱設在成都的《全國財稅干部優秀論文文選》編輯委員會以“優秀論文領獎和編輯成書”為名,向全國各地財稅干部散發“入圍通知書”,要求獲獎者每人繳納380元的手續費,在短短6個月里竟騙了680人,詐騙金額達21萬元。此案經財政部舉報后,當地警方已經擒獲公司法定
應當說,利用論文獲獎、編輯文集或者參加學術會議進行詐騙的事件僅近期見諸報端的就有多起,為什么全國680名財稅干部仍然被騙呢? 筆者認為問題的實質可能是,他們在花錢買名譽,花錢買“資本”。對于財稅干部來講,他們或許需要論文獲獎證書作為行政職級的資本,或許需要論文發表和獲獎證書作為職稱晉升的敲門磚。因為按照目前我們的考核機制,財稅干部與其他職業人員一樣沒有這些“硬件”,就不能晉升職務和職稱,就不能提高工資待遇。如果有相應的“硬件”,即使是花錢買來的,即使誰都知道沒有任何實際價值,但只要符合文件規定,大家都會心照不宣地認可,當事人就能夠達到預期目的。事實上,在其他行業,花錢發表論文,花錢買獲獎證書,也是司空見慣的。如果不是“工作上”的需要,沒有哪一個人會自掏腰包發表文章,更沒人花錢去買那個自知一文不值的獲獎證書的。這也正是許多人一再上當受騙的根本原因所在。 騙術并不高明的騙子之所以屢屢得逞,他們也正是把準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脈搏,瞄準了我國當前業務考核評價機制的缺陷和漏洞。分布于全國的680名被騙財稅干部不比別人更愚蠢(如果按照職業特點判斷,他們比其他人應該更精明),也不比其他職業人士更富裕,他們拿出的380元也并不必然公款埋單,他們之所以“痛快”地付款,是因為他們迫不得已和身不由己,是現行制度使然。如果不變革只重“成果”不重能力的業務考核機制的話,類似的騙局不會絕跡,上當受騙事件也會層出不窮。(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