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制度要施大手筆 基金謀得定價話語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8:00 經濟觀察報 | ||||||||||
    8月25日,美欣達(資訊 行情 論壇)一上市便直接跌破發行價,10.92元的收盤價較12元的發行價大跌9%,而當日該股最高價僅為11.88元。     前一日,宜華木業(資訊 行情 論壇)以6.68元的發行價開盤后一路下跌,終盤報收6.33元,較發行價
    下跌5.2%。再之前,蘇泊爾(資訊 行情 論壇)跌破發行價……     股票跌破發行價,這些過去難以看到的景象在今年股市上頻頻出現。4月以來,滬市上市的近40只新股中,已有15只跌破發行價,超過1/3。而深市的中小企業板也有4只股票跌破發行價。     是市場低迷,還是股票發行存在泡沫?顯然,后者現在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同。“中國的股票發行制度早就需要改革,”東北證券的一位人士說,“現在的情況已經說明股票價格體系出了問題”。     而中國證監會在發行制度上將要采取的大手筆多少印證了這一點。     8月26日,在由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集的第28次基金業聯席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助理、發行監管部主任姚剛向與會的基金公司老總兜底,將采取三大舉措來擠壓股票發行泡沫并增大如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在價格制定中的話語權。     這可以看做是迄今為止關于新股發行改革中來自管理層的最權威說法。據了解,這些措施在征詢基金公司意見后,便會以《征求意見稿》形式下發。     定價機制重造     “一是新股定價中將非主營業務收益剔除出去;二是按照擴張后股本定價;三是今后的新股發行都要向基金公司詢價,然后按照詢價結果向機構投資者進行配售。”一位基金公司老總這樣轉述姚剛的三大舉措。     從有證券市場以來,新股定價進行了多次改革,“這次最實際”,一位基金管理公司的人士評價。     新股定價中將非主營業務收益剔除出去是為保證新股上市質量而做出的無奈之舉。“其實,這在以前會計準則中也有規定,只是沒有明確規定。”一個財務公司人士表示。過去,上市公司在發行前,經常以非主營業務的利潤來充實業績,而一旦上市,隨著這樣的收益減少甚至沒有,上市公司便頻頻上演“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績差”。現在的做法有助于擠壓上市公司“包裝出來的業績泡沫”。     而按照擴張后股本定價,“比如原先有5000萬股,現在發行為7000萬股,那就按照發行后的7000萬股定價。”一個基金公司總經理解釋。過去在新股的定價中,都是按照發行前的股本計算每股收益,按照一定的市盈率來確定發行價,僅僅因為計算方法的不同,發行前后,發行價格和融資規模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事實形成了虛假的市盈率。此舉措又能消除過去的市盈率泡沫。     新股發行都要向基金公司詢價,然后按照詢價結果向機構投資者進行配售,是最有創新的一條。大致的想法是,5000萬的流通股向基金公司配售10%;5000萬到4個億向基金配售20%;4個億以上向基金配售50%。     “通過向機構投資者的詢價達到新股發行價格的公允,這是與國外的新股發行接軌。”基金公司人士評論。     自有證券市場以來,經歷了認購申請表抽簽,上網定價、全額繳款,區間內累計投標競價,累計投票詢價,網上對機構發行,二級市場配售等多次發行方式的變化。     2002年5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通知,決定恢復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發行方式,配售比例在50%至100%之間確定。同時,為了制止當時股票市盈率越來越高的苗頭,證監會明確規定IPO的市盈率不能超過20倍。     從2002年開始,新股發行市盈率出現了逐步走低的跡象。當年年底,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發行市盈率只有15倍,皖通高速(資訊 行情 論壇)12.22倍。但這樣的硬性規定并沒有改變上市公司質量不佳以及“圈錢”的頑疾。     為此,2003年7月開始,企業IPO上市的融資額度全部執行“不超過凈資產兩倍”的標準,以此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的圈錢行為,但市場似乎依然不認同。今年4月份以來,97%的股票出現下跌,149只股票跌幅在40%以上。據統計,自上海綜合指數1783點以來的持續下跌過程中,僅僅有3%個股出現了上漲,30%個股強于大盤,70%個股弱于大盤。     迷惘幾乎成了所有投資者的反應。     統計顯示,以2003年的業績計算,今年6月中旬,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只有28倍左右,而A股市場的市盈率創下了1996年以來的最低。這樣的市盈率,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偏高自不待言。對此,8月初,深交所還召集券商重點討論過20倍市盈率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是否偏高。     “究其原因,還是股票價格自身的問題,股市跌到現在這個樣子,已經不能從宏觀上找原因”,東北證券的一位人士直言。     通過這兩項舉措,可以較好地防止上市公司包裝業績。“總的來說,方向應該是正確的,盡管有些調控手段。”上海證券的一位中層人士評價道。     目前的狀況不改變,“對于上市公司質量真正的提升沒有保證;更重要的是,對于券商的發展也沒有促進作用”,一位投行經理說。     在這樣的一個時點,關于新股發行定價的改革提上日程無疑順應民意。這也是在被業內指責不作為多時,在經歷了新股發行改革數次的“敲敲打打”后,證監會做出的務實之舉。     基金公司的話語權     過去,發行價格主要由發行人(上市企業)和券商來確定,投資者即使如基金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基本上也沒有什么話語權。雖然在再融資上,機構投資者還能參與一定意見,但這遠遠不夠。     或許,新的定價機制能夠帶來改變。     在8月16日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在深圳舉行投資者見面會,寶鋼增發價格就成為基金公司和寶鋼公司爭論的焦點。有投資人士認為,寶鋼投資價值并不是如寶鋼股份和中金公司所宣傳的那樣“如果以2003年的業績計算,收購寶鋼集團目標資產后,不僅不能增加寶鋼股份的每股收益,反而會攤薄寶鋼的每股收益”。     雖然事后寶鋼董事長謝企華表示寶鋼的增發價格可以談,但事實上基金公司可談判的余地很少,在同基金公司談判期間,承銷商中金公司甚至放風“如果基金經理人不買賬,他們將會全部包銷”。     現在,這種情況或許會因為證監會發行新規而改觀,基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寶鋼的業績進行評估。     寶鋼目前總股本125.12億股,流通股為18.77億股,寶鋼對今年的贏利預測為0.66元,中報業績為0.38元;如果按照增發50億新股,增發后170億股本攤薄每股盈利,寶鋼發行價格下降的空間很大。     更主要的是,由于有了詢價機制,基金們可以對寶鋼評頭論足甚至說“不”。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18家基金公司持有寶鋼股份總量約為4.84億股,占流通股本的25.7%。     事實上,基金們的怨言也是此次發行制度改革的一個導火索。畢竟,他們所管理的近3000億資金相當于目前股票流通市值的20%。     在8月26日的基金業聯席會上,面對直接監管的上司,基金們紛紛吐苦水:目前可以投資的上市公司太少,國內好不容易有了些優質的上市公司,卻大多數選擇去海外上市。     由于可投資的公司少,導致基金持股上出現雷同,至6月末,142只證券投資基金盡管名稱各異,但在持股上卻異常雷同。其中有56只基金持有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58只持有上海機場(資訊 行情 論壇),51只持有中國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32只持有寶鋼股份,35只持有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     同時,自從上證指數從一季度末的1741.62點一路下跌至1399.16點,跌幅達到了19.66%,基金在第一季度末重倉持有的172只個股中,有97只股票的跌幅超過了同期上證A指的跌幅,其中的25只下跌幅度超過30%,更有4只股票的跌幅達到40%以上。這直接導致與上季度具有可比性的94只股票型基金的持股市值總量減少超過215億,縮水幅度達到了17.98%。     業績直線下滑,“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還沒有一只打開后價格超過1.01元,”一個基金公司總經理感嘆,“投資者買入就被套牢,誰還敢買你的基金。”     對此,一些人士認為,基金持股集中不是問題,問題是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由于股權分置等問題的存在,滬深兩市的股價整體而言是被高估了,藍籌股也不例外。     以前,即使基金不能從二級市場獲益,但是由于資金優勢,基金公司總能從新股發行中獲取利益,而現在這條路徑也被堵死。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深滬股市跌破發行價的新股多達19只。     新股已經不是以前沒有投資風險的香餑餑。面對投資資源的稀缺,基金公司于是將所有的怨氣發泄在新股定價上面。     為了緩解基金公司的怨言,在基金聯席會議上,姚剛才提前透露了新股發行定價的三大措施。     “姚剛的三個措施看起來很實際,希望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對市場,尤其是對投資者的信心恢復應該是有所幫助的”,東北證券的人士如此評價。     對“圈錢”風氣盛行已久的中國股市來,這似乎是一個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