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屆深圳高峰會 > 正文
 
“如何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的地位”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8日 18:28 新浪財經

  8月28日至29日,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屆深圳高峰會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全球大變局時代-中國企業的生存之道”。

  下午論壇的主題是“如何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的地位”。

  以下為 “誰占領中國經濟的主戰場”論壇討論實錄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主持人:在本場論壇中請來了六位嘉賓。亞信CEO張醒生先生。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先生。神州數碼CEO郭為先生。泰康人壽CEO陳東升先生。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先生。權威(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王祿闇先生。

  首先請嘉賓發表對如何提升中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地位發表看法。

  張醒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起探討中國企業如何提升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大會組織者的有意安排,我注意到臺上多多少少或者是IT行業,或者是服務行業,或者是咨詢行業,這帶來了一個話題,中國社會經濟中在未來發展趨勢里,企業主戰場和發展方向。今天上午非常高興聽到邱曉華局長所講的中國宏觀調控幾個問題,順著他的思路去看,在他談到調控里的問題,很多是跟基礎產業、資源產業密切相關聯的。中國經濟改革二十多年之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都有了相當多的長足進步。在這三個產業鏈中,我們各自企業所處的環境,未來中國企業是仍然會在第一產業中變成主力,也就是說在原材料,產業鏈最上游中,還是在制造業中,或者服務業中有一些新的發展呢?大家可能會討論這個話題。

  作為我本人來說,亞信科技是在第三產業,在軟件行業。也許是由于職業的使然,也許是由于社會的一種必然趨勢,我在跟各位交換名片時,有二個職業習慣,一個是看名片的主人他的名字信息,代表公司,還有一個習慣大家不注意的就是下面的聯絡方式是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手機、公司的網址。我今天非常高興的看到,大概98%,假設我收到100張名片,98%的名片使用者都有自己的電子郵件和公司網址。但是剩下的2%中,既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網址,不好意思的說就是兩位深圳市政府的領導。中國的企業和中國政府,以及中國社會都有一個共性的話題,如果我們要想提高我們在國際競爭和全球競爭的競爭力,首先不僅是今天上午談到的糧食、鋼鐵、鋁土礦,很重要就是資訊。事實上我不能這么簡單的說,但是看中國經濟過去高速發展的幾個環節,可以看到中國在信息產業上,已經發展的非常快了,進入了世界的發展前列。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企業不論是你在第一產業或者是第二產業的價值鏈中,如果想趕上或者是追上世界先進企業,我覺得都應該考慮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趕超。這場論壇的嘉賓主要都是在信息行業,使得大家在趕超世界信息水平的路徑更快,將會提升中國企業的信息化。

  我本人過去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工作,后來到跨國集團工作,現在又回到民營企業,我自身的感覺,中國的民營企業,在面對競爭中,我們在掌握新技術方面,掌握新思想和理念方面,越來越快了,因為我們有非常好的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們未來面對上一場論壇的問題,必須使自身和外國企業相比,有更快更迅速的反應,對本地的反應,同時要不次于它獲得信息資訊的能力,再加上龐大的信息資源和背景,中國企業在這場競爭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戰爭中,不一定輸給外國企業。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的利用自己已經發展起來的,或者已經被全球廣泛采用的信息手段,那么我們還是得沿用五十年前或者六十年前的技術手段或者方案來一步步的跟,那我們就很難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所以信息技術手段并不能立刻給公司給企業帶來銷售額,但是能夠提升你的效率,提升你的能力,因此作為今天這場論壇的第一個被點名發言者,我的主題就是中國企業無論你的企業性質,一定要主動的大膽的勇敢的積極的采用國際上已經非常成熟的先進信息通訊手段,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競爭的實力。我們不是光拼資金,國際巨頭的資金能力比我們大,我們也不是拼市場,因為國際巨頭在國際市場的勢力比我們更大,我們拼的是效率,這一切依賴軟件,以及支撐軟件的信息技術。我用這個話題引出我自己的觀點。

  謝謝。

  主持人:除了要有網址和電子郵件,還應該要快速的反應市場,要用信息技術,我想還有沒有說出的第四點,我幫他說,大家要用亞信的軟件。

  張醒生:希望如此。

  主持人:下面請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王文京: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所有企業現在天天在思考和實踐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有三個層次,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第一個層次,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這個主要是在集中在資源上,比如說勞動力。在使用資源條件方面,應該說我們過去二十多年制造業的發展已經很好發揮、利用了這個優勢。在制造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也希望看到對中國來說一樣很有機會的,也是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就是全球服務業的轉移,也就是說制造業之外的知識型的服務業專業。原來在歐洲、美國的辦公室研發工作,向有大量智力人才的這些國家轉移。當然,軟件也是其中一個方向。

  我認為提升我們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力,第一個層面就是利用我們的資源優勢。除了勞動力資源之外,本土市場的空間和機會也是相當重要的。上一場胡祖六先生也有說到,其實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是歷史性的也是難得的資源和優勢。

  提升競爭力第二個層面就是練好內功,你有很好的資源條件和優勢,如果基本能力不夠的話,那也是沒有競爭力。我們在一些行業里已經看到這一點,比如象我們軟件行業,就切身的感受到軟件研發能力、服務能力不強的話,即便我們有很好的軟件工程師很好的資源,競爭力也是一樣不夠的。基本競爭力的建設,基本功的形成,這是長期也是最基礎的。

  主持人:提了一個新的說法,也就是基本競爭力。

  王文京:還要通過創新實現突破,面對眾多的廠商,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國際市場,我們除了利用前面兩個層次的競爭力建設,還可以通過創新來實現我們在競爭上的能力突破和超越,這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產品和技術上的創新。在國際廠商很強的領域,中國企業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我認為如果將前面兩個層面結合好,再結合創新,也可以做的很好,比如說日本的汽車,也是結合歐美的技術,創造了豐田的生產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競爭力。國內很多產業,包括國內軟件業,也可以有后發優勢,有可以超越的地方。

  我個人認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充分發揮好我們的比較優勢,第二個層次練好內功,將基礎競爭力建設好,第三個通過創新實現超越,以三個層次來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

  主持人:這是用友對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地位的一個觀點。這讓我想起游在水里上面、中間、下面的三種不同的魚。神州數碼的郭總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郭為:大家下午好。

  中國企業在未來的發展,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剛才大家談了所有制,跟外資是合作還是競爭啊,我認為一個國家應該有一個總體的發展戰略,國家戰略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就象是李院長給深圳做的咨詢服務,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區域戰略,深圳將來要往金融方向走,為什么要制訂區域戰略,因為在整個中國的城市里,深圳的特色,只有差異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中華民族或者說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有效的組成部分,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發展,要有一個策略。比如說周邊的國家,象日本最早從制造業到半導體電子工業,現在這兩個產業已經首先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中國的崛起,現在他們將戰略放在高科技裝備上,不論你做什么,生產設備大部分都是由日本提供的,這就是國家戰略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到美國貝爾實驗室,很先進的一億美金的顯微鏡,也是日本生產的。

  中國實際上在十五規劃里提出用信息化推進工業化,但是這個策略怎樣體現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因為我們是搞信息產業的,從民族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確實信息產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需要很多教育、知識、能力,在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在計算機行業里,基本上以印度或者以華人占非常大的比例,在人種上我們有天然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怎樣發揮出來。我們都知道臺灣的半導體,臺基電發展,在全球創造新業務,但是臺基電早期的投資并不是私人,而是政府投資,做起來之后轉換為私營。實際上面對IT行業人家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我們去跟IBM、微軟競爭,幾乎不可能,這個時候國家的戰略,國家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戰略應該在整個企業戰略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導地位。

  第二,我非常同意王文京說的,所有的競爭歸為企業的效率,如何提高企業的效率。今天中國的企業,大家今天都在說傳統企業很賺錢,象鋼鐵、電解鋁、汽車等等,但是這種賺錢的推動力是什么,整個社會存在著消費的泡沫,前兩天我跟中國銀行的幾個朋友一起談,整個中國銀行產生了汽車消費信貸一千個億的壞帳,這就是消費的泡沫,必然導致需求的大量增加。我聽到很多朋友說,什么是個人消費信貸,或者是公司消費信貸,只要將銀行開起來就賺錢。這樣的思路的話,怎么跟人家競爭,怎樣跟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競爭呢?還有就是在中國生產一輛汽車所賺的利潤是美國利潤的華倍,中國當然有很多汽車生產廠家了,消費泡沫導致企業的成長,我認為也是有問題的。

  我們對內部的競爭壓力是不夠的,必須加大這樣的競爭壓力,使中國的企業在效率上跟國際企業競爭,所以管理非常重要。我們老是說麥當勞能夠在全世界,作為餐飲業,按照道理來說餐飲業應該是法國和中國、意大利做的比較好,為什么麥當勞能夠發展這么好?戴爾現在發展的非常好,就是精細化的管理,他比別人做的好。通過價值鏈的整合,產生新的業務機制,這也可以使你有一個全面的發展。這是企業成長的四個階段,標準化的管理向精細化向價值鏈整合最后到國際化。當然大的市場環境,有的時候會使你發展遇到困難。

  還有就是創新的概念,企業一定要有創新,過去我們將創新理解的比較高深,但是真正的創新,可能不是那么復雜,就是一個思維方式。我們的教育形式就是背書,使孩子的創造力受到了很大限制。什么是創新,當年寶潔公司銷售額增加不上去,所以總裁就問大家有沒有辦法將銷售提升上去,結果一個員工提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將牙膏的口擴大一點點,這個創新的主意一下子使他的銷量提高的30%,象寶潔這樣的跨國公司銷量提高30%,是多么大的量。如果每個公司做到創新,效率多么高,我在企業里說的就是你要負責任,負責任就是發現問題,進行創新。中國的企業實際上是面對全球的競爭來說,我們是要解決從國家戰略上講,要有明確的方向,第二從企業戰略來說,如何提升效率。

  我們今天每創造一美元的價值,我們要花五美元,美國要花三美元,日本要花2.5美元,這種資源我們能支持多久,這樣的發展我們才支持多久。創新要成為民族的靈魂,每個人都想變化,因為時間的關系,不可能講太多。韓國也好,日本也好,包括香港也好,回過頭來說,他們之所以在世界范圍成功,就是因為創新的業務模式。我就說這么多,謝謝大家。

  主持人:郭總說了二個明確的觀點,我聽下來總結就是中國市場的消費泡沫,對中國企業提高效率是非常不利的,這是郭總非常鮮明的想法。

  下面有請陳東升先生發言。

  陳東升:創新管理提升素質都是需要的,你有什么條件知道你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中國市場的價值鏈,從宏觀上判斷,我主要是想從三個方面來看。中國經濟持續二十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所取得成功在世界經濟競爭中差異化競爭和取得優勢的核心,就是因為在世界經濟的分工中,就是我們勞動力稟賦優勢,而且是巨大無限力量的稟賦優勢,使世界上服裝業玩具業、加工業逐步的轉移到中國來,還有很多跨國公司將中國當做純粹的勞動力廉價加工基地,逐步的將市場的滲透轉移到我們國家來。但是在全球制造業中的逐步競爭優勢,顯示過程中,所謂搬運經濟到裝配經濟到加工經濟,我認為從加工經濟也會過渡到我們自己開發自己的品牌,我們自己掌握自主的研發能力,一定是這樣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加工業在世界競爭中產業鏈提升的過程。由于你有這樣巨大勞動力的稟賦過程,抓住世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建立競爭力,所以逐步形成了TCL、海爾這樣一些企業。回顧過去留學回來所謂三大件,買的冰箱、彩電都是日本的產品,今天沒有了,這實際上就是勞動力的稟賦優勢,一步步走向這樣的結果。所以我想這是中國在制造業競爭過程中,未來仍然進行著這樣的優勢,產業鏈提升的過程。未來可能是TCL,或者是海爾,或者是新的一家企業,我對企業不關注,但是一定會有企業新生出來,也有企業死掉,這個過程誰也阻擋不了。這是制造業上由于這樣的稟賦優勢造成的。我有了第一個判斷,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今天上午邱曉華也講了,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平均人均GDP到一千美元時,就是一個經濟快速轉型時期,這個轉型的核心,用恩格爾系數來說,用基本消費衣食需求轉移到享受需求。我也經常說這樣的觀點,新的消費結構的誕生,實際上是伴隨著一個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化,這個社會結構劇烈變化的核心,就是中產階級的崛起,中產階級的崛起會改變一個國家,改變一個社會,改變一種文化,改變一種消費,改變一種消費的結構。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國未來真正的變化,從現在開始的消費結構的轉變,一個巨大龐大的中產階級誕生,這才是中國整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候到來,這個時候的到來,我們不談法律、政治,我們只是談經濟、消費等等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會造就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巨大的需求市場不是傳統的我們說賣不出去,現在為什么說有通縮呢,這個通縮的過程上實際上就是消費結構轉型在轉型中的表現。

  當人們要換第二套豪華房子時,當人們買第二輛汽車時,當人們有教育的需求、保險的需求、旅游的需求時,服務的需求就增大了。由于中產階級的誕生,一個巨大的服務業的市場需求正在崛起。所以實際上中國經濟包括企業發展,實際上只是遵循這兩個道路。一個是勞動力稟賦優勢帶來世界制造業轉移到中國,這個轉移的過程誕生了TCL、海爾這樣的企業。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一定會誕生另外一批巨大的服務業,所以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兩大基本的判斷,和兩大基本結構的需求。所以我經常說,要么跟隨世界經濟產業的分工,走國際化的道路,要么伴著中產階級開拓國內市場。所以將來有兩個道路,一個是走國際化的道路,將我們廉價優質的產品賣出去,將物美價廉變成一個品牌,在國內我們也可以進行加盟,比如說WTO談判,最肥的市場一個是電訊,一個是保險,所以這實際上是服務業的需求。這個概念的需求,服務業未來也會制造一批優秀的企業,優秀的服務業企業也是有一個產業鏈升級的過程,這個升級的過程,得益于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是我的兩個判斷。

  還有一個是判斷,規模就是效率,規模就是活力,就是標準,在八十年代初我在經貿委做研究,當時有一個課題,我的印象很深刻。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日本是非常厲害的,當時我們國家有一個想法,日本能不能代替美國,因為我們是搞貿易研究的,那時日本的進出口貿易額大概是二千億,現在是幾萬億了,中國到一萬億了,那時我們只有二三百億美元的進出口,可能還不到。我記得那時預測2000年進出口能到二千億美元,當然現在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研究,認為美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養活了世界,養活的所謂的四小龍,養活了拉美,所以日本的市場開放度很低,根本不是市場,從這樣的判斷認為他可以取代美國。

  市場能夠造就世界級的企業,小市場也可以造就世界級的企業,現在靠小市場支撐世界級的企業。其實美國雖然有很多跨國公司,但是美國有很多公司是不跨國的,往往跨國公司都是瑞士、荷蘭等小國家的,很有意思的,金融服務業稍微大一些的,一定是利潤來源來自美國市場,我記得荷蘭一家國際集團,也是非常厲害的跨國金融服務集團,它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市場。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或者第一大市場的,要想成為最賺錢的跨國公司,可能利潤40%來自中國市場,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這個跨國公司是不能維系的。假如我們已經有一家世界級的巨大型金融服務企業,收入來源可能80%來自中國市場時,我一定是世界上具有極強競爭能力的金融服務機構,我在世界上可能我沒有保險公司,或者分支機構,但是中國這個市場足夠支撐我這個世界級公司了。

  由于勞動力稟賦,能夠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產業鏈的提升機會,由于中國經濟跨入一千美元,而且13億這個巨大的市場,會造就龐大的服務經濟,這也是服務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有規模,當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時,跨國公司的容量,或者我們在世界級企業的容量可能就是第六個。當那一天中國的經濟真正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或者第一大市場時,這個市場造就世界一流的巨大企業或者一流競爭企業,一定是世界第一位的。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應該就是中國人的崛起和興旺發達的二十年。這個二十年,我贊成基本市場競爭的原則,未來在這個市場中,既不姓社也不姓資,既不姓國也不姓外,在這個市場中誰能夠整合,誰能夠在這個市場里進入前十位,誰就有機會成為世界頂級的企業。

  謝謝大家。

  主持人:陳總給我們幾個新概念,中產階級興起會出現一批大企業,還有就是規模就是標準,第三,國內企業要么在國內市場國際化要么進入國際化。

  有請劉積仁董事長發言。

  劉積仁:企業進行產業鏈條的選擇,往往不是共性的問題,而是個性的選擇。軟件產業是特別有典型意義的行業,這個產業在過去如果說十幾二十年間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說有一些發展,其中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定位和選擇,也就是我們一直在這個鏈條里試圖找到我們應該在這個鏈條里處于什么角色,導致我們的成功和失敗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特別執著,另外一個是我們特別容易變。執著,中國軟件業在發展初期以美國為目標,所有軟件口號說要做中國微軟中國IBM,當我們做出這樣的定位時,忽略的就是企業的個性,這種口號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喊出來,但是對他自己擁有的資源,以及自己對市場的駕馭力時,這個口號就變成了空洞,到今天喊口號的公司都沒有了,在遠大理想面前我們犧牲了一大批有遠大理想的企業。不認輸的企業往往不能贏,你贏往往因為你認輸,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有很多政治化的問題,比如說什么是民族,或者什么是自我的,特別是軟件產業發起時,大部分是大學的學者,他們心中的信念,拯救國家民族的一種崇高的責任感,跟五四運動差不多,我們以科技興國,但是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產業,實際上是大的系統里的一個鏈條位置。

  第二,造成了我們這個產業發展的很多問題,就是變,一個執著,我剛才說了執著害了一批人,變害了另外一批人。任何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幼稚期到成熟期,一直發展到最后,但是軟件行業給人的想象比較大,這幾年做軟件的人務實多了,我們說我們是制造業,我們是普通的制造工人,過去一說這個人做軟件很了不得,或者做網絡,就覺得這個人是世界上不同階層的人,做的產品沒有重量也沒有形狀,放在一個盤里賣一百或者賣幾百或者幾百萬也可以,說有用解決了一個系統的基礎設施,說沒用一點也沒有用。象大家打電話時使用了我的軟件也不知道,付保險費時用了我的軟件也不知道,在這些方面,將軟件變成了很神秘的東西,從價值到資本市場想象空間,從業的人員,整個的這個產業特別的浮躁,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要做這個產業,不管原來是什么水平,只要過去是學軟件,最后可能就是比爾蓋茨了,另外就想到了上市。所以媒體的宣傳主流也都是這個,誰誰誰一夜之間暴富了,但是暴富的概率很低,但是拉動了所有的人往這個放走。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問題了,奮斗三年沒有暴富,認為選錯了,就要重新選擇了,但是四年后又沒有暴富,也認為錯了。所以企業是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所以執著和我們易變,是我們在產業鏈條里最難的。所以要有一個定位,你怎樣看待這個產業,今天軟件已經變的不神秘的,軟件業已經很慘了,因為沒有哪一個行業能夠象全中國人這樣更了解軟件,從中央領導十八號令,到每個人的電腦軟件,手機軟件,就象大家知道方便面一樣了,這時軟件就一落千丈了,價值大家又重新認識了。比如說手機上購買軟件是多少錢,購買一張軟盤是多少錢,工業用軟件是多少錢。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們這個產業的定位,特別是剛才幾位,我聽到陳總說創新首先就是模仿,再有理想,想一想,我們充其量做了十年,這個十年在什么樣的基礎上,是在別人發展的基礎上,我們現在連拷貝的能力,都是在培養的過程中。所以我們在世界經濟大格局的變化過程中,我認為我們的定位文化和我們過去講中國人特別適合做軟件,這二個東西一抵消之后可能有問題。

  中國人特別聰明適合做軟件,中國人又想迅速致富,又特別不適合做軟件,軟件特別漫長,需要細節系統的組織,團結作戰,整個的過程跟制造業管理細節沒有什么不同,需要高級工程師,需要基礎工程師,需要有人做很多管理,比如你問別人在軟件公司做什么,回答是軟件過程管理等,大家可能會奇怪這是什么職務,因為認為軟件公司就是創新。我看中國政府對軟件產業的重視,比汽車產業還重視 ,重視到什么程度呢,動員了更有遠大理想的人員投身到軟件行業,使得我們不能扎扎實實看軟件行業,過去我們最瞧不起的就是印度人,認為印度人做的事不是我們中國人做的事,這就跟北京人看服務行業一樣,到北京餐廳里一看沒有北京人做服務,因為認為這是四川人做的。

  但是今天走過來,我們看印度的情況,中國的軟件行業不用轉到國外去,在中國市場就夠了。印度的GDP不到我們的十分之一,整個人均收入比中國低一個水平。印度國內市場整個軟件份額中國的十分之一不到,但是整個軟件的產值跟中國差不多,中國略多一些。中國軟件制造業跟傳統的制造業不同,我們的人力資源成為全世界共享的受過教育高智商能夠為全世界服務的人員,我認為印度在未來IT發展過程中,中國軟件業不能融入到世界產業鏈條中,定位如果跟美國一樣,做產品創新,我覺得還有相當的路要走,但是成為全世界軟件服務加工的基地,就象現在的印度,印度軟件產業里差不多百分之十到二十,是為美國人接電話,很難想象美國人打電話被印度人接過去,但是我有一次坐飛機看到一個短片,非常感動,知道了什么是一個產業的基本競爭力。印度人說英語標準,專門有學校培養說美國人的口音。印度窮人家的孩子,不知道美國在那里,專門有一批人組織他們背地圖,知道什么樓的旁邊有什么街道,如果美國人打電話過來說今天好天氣,印度人也要回答好天氣,即使下大雨。

  這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人的概念,核心競爭力就是沒有人做,只要有了第二個人做就不是核心競爭力,但是問題是現在這種工作已經沒有了,那天我看到一個人在研究人在死亡的一瞬間是什么感覺,死亡前五分鐘是什么感覺,那是世界領先的研究,他研究的結果那個世界是極其的奇妙,所以人死亡是不會痛苦的。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企業不會做這種研究。我記得一次跟郭為討論,我們現在做軟件的,沒有什么更普通的,我們是普通的勞動者,我們就象過去修電視機是高手,將來做軟件,就象深圳做鞋一樣的流水線,大批人在做,在印度已經發生了,在中國也一定會發生。可喜在過去一年里,從印度搬到中國來很多,日本也在大批量過來,我們鍛煉自己的本領,放下自己的尊嚴和架子,知道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我相信我們一定有出息。

  主持人:劉董事長對給我們論壇貢獻了幾句名言。“要想贏先認輸”,“執著害了一批人,變害了第二批人”,“中國人特別適合做軟件,中國人又特別不適合做軟件”,“中國人認為核心競爭力只有他一個人做,別人不做,但是現在這樣的工作已經沒有了”。

  陳東升:軟件業要走下神壇。

  王祿闇:我現在有兩個主要的業務,一個業務是跟早上的利豐行一樣,我算是他的競爭對手,他比我們大很多,他做五十億美金,我只做十幾億,還有一段距離。另外還代理名牌在內地的專賣店,米老鼠、唐老鴨、巴比娃娃,還有仁新啤酒,我在中國經商十幾年,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們現在包括中港臺,都在產業鏈里的下游,屬于勞力,其實靠勞力也不丟臉,我們只有靠自己的低成本,但是未來我們是面對如何站在太空上看地球,看中國市場,來反省自我。我們現在常常聽到說建立品牌,品牌是很有價值的,可是我覺得非常多的人將品牌變成了一種尊嚴,一種民族意識,一種國家的驕傲,去看品牌。我記得以前我帶著紐約一家很有名的設計公司去上海百貨公司參觀,百貨公司老總帶著他們參觀說這里有很多品牌,品牌一定有特性,消費者一看到這個品牌時,一定有一個印象跟價值的賦予,如果只是名字是沒有意義的。

  企業網站看到最多的是企業老總、總經理,品牌絕對不是自我陶醉的東西,而是你走到街上問別人,比如說問掃地的老太太,知道不知道康師傅,知道就是品牌。品牌是很重要的東西,但是不要陶醉在里面,不要將品牌當成是國家民族的驕傲,現在中國將奧運金牌是國家尊嚴驕傲,老外說了這是運動啊。另外就是研究開發,我們亞洲人從來不被努力創意以及美,因為美就是原罪,哪一個女孩子打扮的漂亮不讀書就是不好,我們在五千年里的文化里,在我們的血液里就是沒有創意沒有美。中國政府應該對軟件業、科技業,要投入很多研發的人,應該給予很多稅收的減免,我在臺灣有一個小貿易公司,有六十個員工,有12個設計師,這12個設計師的研發費用可以抵稅,因為政府應該給予企業這樣的政策,讓企業投資再投資。

  靠民營企業這樣的拼搏,我覺得真的很辛苦,我覺得政府行為應該在幫助企業。另外一點,我們的服務水準,服務的心態,我舉一個例子,我可能要得罪很多人。我一年有200天旅游,跑來跑去中國這么多新城市蓋了很多新機場,為什么這么不考慮旅客的方便性。隨便舉一個例子,浦東機場登場還是走樓梯,我相信設計機場的人很少旅行,可能是設計院里很資深的設計師。每天旅行的人,你可以問他們怎樣設計機場,在浦東機場上洗手間很難,因為還要坐電梯。每一個服務要站在什么地方,就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對待。另外很多公共場所,機場的地都是亮晶晶的,這樣很滑很危險,國外的機場都不是這樣的,我們用最好的地磚摩的很亮而且還上蠟。服務在于被服務者的滿意度,而不是提供服務者的感覺。

  另外在產業里,應該對國際市場的敏感度增加,你一定要國際的人才,我想這一點其實我很驕傲,公司里80%的高階主管是外國人,不要認為外國人不好,在整個東亞地區的主管都是英國人,在深圳的總經理是丹麥人,在上海管貿易業務的是一個英國人。各位,你用很多國際的人才,可以幫你找到缺點,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缺點,他可以看到。不要以為溝通不好,其實有時管理溝通不好也好,讓你做A就是A,做B就是B,沒有反駁,英文講不好就不好辯駁啊。這是我講笑話啊。我講的意思是要因人才而用,而不要因國際,我是中國人就要用中國人,不是這樣,要擴大心胸。要用全球人的智慧。

  最后一點,我今天在會議里也有人提到,剛才也有聽眾提出來,有一點接近。一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三只腳,政治、經濟、文化,在中國說政治可能比較敏感,我們就說法律執行,法律執行跟經濟政策以及文化,也就是說我想強調公司治理。我覺得一個企業要活得久活的長,公司治理沒有做好,有再大的本事,只會讓你犯最大的罪。我覺得我們今天就象今天早上有人說民營企業約束不了自己,這是自己侮辱自己,難道我自己不能約束自己,你講的意思,可能是很多人約束不了自己,可是我覺得公司一定要自我要求,公司一定要有社會責任的感覺。我目前看到中國整個經濟的最大危機,在于如何重建企業的社會道德,以及老百姓的社會道德管理。說實在話,技術、資金、人才都不難,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重建,否則的話我們中國越富,這個社會越糟糕,會變成富而不仁的社會,難道富而不仁的社會應該驕傲嗎?

  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最最努力,而且所有的企業主,董事長、總經理應該自我約束之外,每天每天象傳教士一樣跟手下講,我今天創業已經是第25年了,我今年50歲了,我25年歲是一只電話一張桌子出來做貿易,當我營業額突破三百萬美金時,我去找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這家事務所問我這么小怎么做這個,而且你付得起嗎,我說我要做對的事。1988年我到香港開分公司,很多朋友跟我說外商銀行歧視臺灣人不借錢,我第一個星期找匯豐銀行,說你剛剛開公司一個星期,憑什么跟我談額度問題,我抱著我過去十年的簽證報告給分行經理,這個就是我的業績,隔了一個星期批了我二百萬美金。新開的公司什么業績也沒有,就給了我二百萬美金。而我也沒有失望,一路成長過來,我在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香港二家上市公司,公司內部的管制非常嚴格,比交易所要求的嚴格,而不會松,這樣公司雖然賺錢會少一些,但是企業會活很久。今后這個論壇,可以不可以談一下讓企業讓社會讓學校都重視這樣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謝謝。

  主持人:王總是在座六位企業家中唯一來自大陸之外的企業家,王總在改革開放的同時開始創業的,您25年的歷史,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25年時間。您給論壇貢獻了很多很有價值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我總結是走向神壇的品牌,品牌不應該有其他內在的含義,就是一個特定的用戶印象。第二,政府要為企業研發買一定的單,用這樣的政策鼓勵企業做研發。第三,服務的提供商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思考,公共場所的地板不要太光太亮。第四,公司做的越大,公司治理不好犯的罪越大,這對中國現實社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一點,我們不應該成為一個富而不仁的社會,尤其是作為企業家,也就是企業主。

  剛才嘉賓說了非常多的觀點,下面我們進行觀點的討論。

  首先代表聽眾問一個問題給郭總,剛才您談到了國家戰略、公司戰略,因為這個論壇的話題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所以我的問題是不是有一個產業戰略,在您的國家戰略和企業戰略中,這個產業戰略是怎樣的?在座的老總都是自己行業里的龍頭企業,作為龍頭企業,在國家戰略和戰略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郭為:國家和企業就是這么多資源,你往哪一個方向走,就是這個意思。國家再發展產業,總得要吃飯,總是要住房,總是需要買保險,這些產業自然在這些地區的范圍內會成長,也要根據自己的特性成長和發展。神州數碼一方面看著這些產業政策,就趕上了這個產業被人說熱了,但是回歸來說,一定要想你為社會創造財富究竟在哪里?說到戰略選擇,你也想成為寶鋼,但是沒有這樣的資源,只能慢慢做起。我們也是這樣,先做貿易,然后做計算機,產業總要升級,這樣一步步做下來。其實從本身價值創造來說,仍然存在機遇,比如說同仁堂就活了350多年的歷史,今天還是有價值,但是中國的中藥業在全世界不行,占市場10%,這跟企業不是完全對應的,但是會有相關性。所以回到自己,你一定想到別人賣十塊錢,你可以賣九塊五嗎?沒有不競爭的行業,你必須在競爭里求得生存,這是第一。第二,你還要不斷的變,除了成本低,還要比別人好。

  張醒生:剛才幾位嘉賓都談到了中國的比較優勢,其中最突出的一點,談到勞動成本,我們的勞動力成本低。過去我在跨國企業工作,我對這個問題,站在跨國企業的角度來說,我是做戰略的,也做過一些分析。在中國沒有加入WTO之前,沒有自由進入的時候,跨國企業要進入中國,不得不跟指定的“姑娘”結婚,這時你用什么樣的成本都要接受,可是這樣的比較優勢,能夠持久嗎?當任何一家跨國企業都可以自主在中國設立自己獨資企業的時候,可以自由的聘用自己工人的時候,你能夠聘請的四川姑娘,他也可以聘,過去他聘請員工必須經過外企服務總公司,中間剝一道皮,人為的增加了成本,當他可以直接在勞動力市場上直接聘用時,我們的勞動力比較優勢還存在嗎?這時拼什么?這是我第一個提出的話題。

  第二個,作為企業的領導,你有責任不斷提高自己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不能夠將自己的員工工資待遇勞保,壓到非常低的限度,不能跟隨這個社會的成長,必然勞動力的成本也在成長,這個時候我們的比較優勢還有嗎?從這兩個角度來說,從長期的時間來說,如果中國企業長期片面的強調勞動力成本優勢,那是很危險的,因為你所擁有的優勢別人照樣可以獲得。可是跨國企業在中國最擔心的是什么?他比不過的是中國企業決策快速、準確,適應市場,再加上郭總剛才說的能夠扣緊國家整體經濟脈搏。

  舉一個例子,我過去在愛立信負責手機業務,95年我們靠一款手機將摩托羅拉打敗,但是那款手機是在瑞典設計,瑞典裝的內置語言,可以裝入所有國家的語言,就是沒有中文顯示。于是我就要回過頭來游說瑞典的研發中心,求求你們趕快寫中文顯示,在中國市場沒有中文顯示的手機銷售很困難。這樣一個困難的事情,在跨國企業里需要多長時間呢?需要一年多的時間。當然如果中國的企業,當時也擁有同樣的技術,也有快速的反應,二三個月做完了,可能就搶了先機。因此我認為,我為什么從跨國企業跳出,我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一定是中國企業崛起之時,但是崛起不是拼資源、拼勞動力優勢,而是拼決策,同樣的管理同樣的技術掌握,但是我比你快半步,快魚吃慢魚。在這個角度上,我們的決策鏈條要比他們更比,把握市場脈搏更準。中國企業要提升自己在整個全球和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決策、決勝的能力,一定要快,一定要更準,這樣跨國企業就沒有辦法跟你打了,這樣你就更靈活了。中國企業要實現快、準,實現和跨國公司之間的這種靈活較量,一定要引入非常好的信息支撐手段。所以信息技術一定是提升我們企業競爭力必不可少的環節,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有這么多的IT企業、軟件企業在中國,事實上就是看到了未來中國企業的決勝,以及決戰的戰場,不僅僅在品牌,不僅僅是在銷售額,而且是在快速反應,當我們成為羚羊的時候,就不一定輸給笨重大象。

  主持人:今天又引入了張總的超級銷售人才。轉了半天,又回到了信息技術。張總三年前帶著北京一幫人才考察,看來還是深意的。剛才本土企業的王總是什么想法?

  王文京:公司交貨期平均就是三到四天,上午要快的時候,下午就要交貨,或者明天去交貨。交貨期里可能有一些定單會改變,這個可能在原有的生存管理模式里可能也是難適應的,亞洲文化,特別是東亞文化,恰恰很好的適應了這點。制造業企業其實這是很有競爭力的,這是制造業,這相應給了軟件業一個機會。要針對這樣的客戶提供軟件的話,原有的西方模式的相對來說長交付期的軟件應該不適應了,這恰恰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就可以結合中國本地的生長特點,制造業的客戶要求,研發提供軟件,最適合他。我們的產品就比國際產品有競爭力了,就可以更好的貼近客戶,亞洲文化、中國文化快速響應,確實有一定的用處。東亞國家,包括中日韓,在快速消費品方面,全世界的競爭力很強,反倒是大產品的競爭力不是很強,在制造業的環境里,我們做軟件的服務,比國際廠商更有競爭力。

  主持人:王總的話意思是快速消費品特別適合于快速反映的企業文化,所以慢的消費品就不行了。剛才東軟的劉總說了走下神壇的軟件業,但是亞信張醒生又說離開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就不能提升產業。

  劉積仁:事實上現在的軟件,過去我們看軟件,最開始在中國軟件是軍事使用,比如說炮彈基地,后來是搞科學計算。現在的軟件已經不一樣了,每一個產業都有軟件,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比如說手機軟件,一個MP3,一個數碼相機,每個家庭里使用的電腦,今天的軟件已經變成了一種消費類的概念了。在我國排軟件企業時,華為排在第二三名,因為華為賣的交換機里有軟件。現在洗衣機里冰箱里微波爐里,到處都有軟件。到今天為止,軟件已經是其他產品的一部分了,中國未來在這樣的競爭里怎樣看待自己,未來我們成為研發的基地,中國的企業和外國的企業已經沒有任何的區別了,外國的人到這里來可以使用我們的人,我們的成本低,為什么不可以使用呢?我們可以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但是如果外國企業用了了解中國人的人,也可以一樣。我們也可以跟外國企業一樣反映快,從我自己的體會來看,東軟的發展里我們也用了很多外國人,我們開發醫療軟件,就找了外國企業里的一個做軟件的外國人,付比他更高的工資就挖過來了。

  老外學易經,我們學人家的MBA,我們的道是說不出來的,而說不出來的道是最高的道,我認為這就是中國人贏的哲學。中國很多企業創業能夠成功,要真正寫出來,或者全世界成功的企業寫出來,都是MBA里的一個案例,是抽象里的一個具體,但是任何人照著書再做一遍,成功的機會幾乎沒有了。我們說中國的企業,怎么能夠打敗國外的企業,有什么方法打敗,我覺得打敗之后肯定能夠總結出來,打敗之前總結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

  陳東升:我們都是技術派,我記得剛剛加入WTO時都喊狼來了,洋狼和土狼,后來我開了一次保險的CEO會,今天我一看沒有白狼也沒有黑狼,都是黃狼。所以實際上現在的競爭就是跨國公司本土化的過程,將白狼、黑狼變成黃狼,就是文化、人才當地化。另外一個問題還有就是決策機制,當年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印象很深刻的,我作為泰康人壽的董事長馬上拍板行動,具體的東西我就不說了,總部有CEO,下面有國際總部,有CEO,下面還有亞太總部,也有CEO,還有大中華區的總部,然后還有中國總部,然后還有上海總部。實際上外國跨國公司也是不斷在變,中國企業也是一樣的。我為什么剛才強調幾大稟賦優勢,這是基礎,是你的理論基礎,是你的決勝或者取勝的基礎,如果沒有勞動力的稟賦優勢,如果沒有這樣的市場規模優勢,勞動力的稟賦優勢,第二是市場規模病勢優勢,這是決定中國企業在價值鏈里提升的最終因素,剩下的都是討論過程。每個成功的人,都是不同歷史、文化、哲學、經濟、市場競爭,還有幾個哥們的稟賦不一樣,所以成功都是獨特的因素。

  王先生來自于臺灣,他的思路給我們很多啟發,亞布力論壇到現在這個論壇已經五六次了,中國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條件下,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在座的企業大部分是十年歷史,其中五年是在黑暗期摸索,過去中國公司那里有法人治理的結構,那里有國際化的概念,那里有品牌化的概念。所以我們今天唯一的就是象友邦很厲害,怎樣跟別人爭取過來,我們就是要振興民族保險業,這就是我的武器,你也要找自己的由頭。實際上大家心里明白,張維迎今天說的第四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其他三種情況是存在的。實際上就是企業永遠賺錢,不賺錢的企業一定被淘汰了,一個是賺今天的錢,一個是賺明天的錢,我要對維迎的觀點,通俗化的表述,實際上就是賺兩個錢,賺今天的錢,就是他說的只賺錢不做社會貢獻的人,還有只賺明天的錢,做品牌大投入,等著上市,等著成為比爾蓋茨,等五年等不及了就死掉了。

  王祿闇:我非常贊成陳總的講話,他之前的發言里說到中國的經濟要轉向消費型的經濟,這也是目前中國經濟最誘人的地方,這個市場最誘人的地方,全世界都在看這個市場。

  現在中國還是在順差,我在這里大膽預測一下,不超二年,24個月,中國將出現逆差,進口大于出口。為什么這么說?我在92年就在經營國內,第一次進入巴比娃娃,一貨柜,三年賣不完,因為太貴了,現在進口關稅降了10%,我一年要賣八百個貨柜的巴比娃娃,有這么大的差異。這也代表著中國的消費者有權利享受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這是中國人的福氣。

  我現在常常到很多論壇,我是唯一做很傳統最落后的行業,不是金融保險就是軟件科技,我覺得他們還是在神壇上,國家戰略和企業戰略,國家戰略里所有的部委都刪除了,只有信息產業部,說明還是在神壇上,紡織輕工都沒有了,都變成了輕工總會等。所以搞信息產業的,我們還是尊重你們,你們還是在神壇上,還是很尊貴,沒有你們的話,我們的企業運作不會順暢,但是如果沒有傳統行業的話,信息產業沒有地方賣了。所以這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中國這個市場,對于很多海外來說,就是刺激。上個月我代表香港貿發局到溫州寧波推廣香港的服務業,有一個人問我一個問題,你們香港的定位危危可及,上海馬上要超過香港了,你怎么看?我說上海超過香港這是中國人的福氣,如果有一天在上海開公司不需要審批這不是中國人的福氣嗎?我在香港生活了16年,現在兩個上市公司,我不認識香港的官員,香港的官員也不認識我,那天在演講的時候,交易所行政總裁坐在我旁邊,我第一天見到他,往來都是書信,他問我問題我讓律師回答他,我不用請他喝茶跟他吃飯,如果我可以這么簡單在中國做生意,告訴你中國該強盛了,中國人該賺錢了。

  主持人:王總的名字到底是來自大學中庸,說話不簡單,這幾句話說的不簡單。一個是PRC的心結,還有就是上海超過香港是中國人的福氣,我們歡迎二年之后,王總再到這里做嘉賓,看看他的預言能不能實現。

  下面的時間留給在座的企業家,以及媒體朋友。

  現場:我聽了這么多意見,我覺得有三點沒有提到的。

  我是香港來的。根據我四十多年做國際貿易的經驗,想提供一些意見給大家做參考。我認為下面這幾點都是這次會議根本沒有提到的。第一個沒有強調質量的重要性,我們做到這個樣子就可以了,但是別人說零缺陷就可以了。第二是環保的問題,我現在就在做環保,將生意交給兒子。我覺得WTO就是一個陷阱,加入WTO之后,你就算是做螺絲釘,環保沒有達到也不能出口,如果這樣,中國將有數十萬的工廠馬上停止出口了,這樣的話就會造成整個經濟的崩潰,可是現在大家都在做假環保,隨便弄一個東西過關就算了了,這是非常危險的。第三,我以前和王先生一樣,我也在臺灣14年,為了反傾銷我跟臺灣國貿局翻了桌子,全世界我們的傾銷案最多,有幾百個這樣的案例,這就是一個陷阱,為什么會有這個陷阱呢?我們沒有辦法低檔,因為我們都在做假帳,朱總理到香港說千萬不要做假帳,這就是王先生說的我一定要做長久。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做的帳人家不相信,所以到美國去,我已經身經百戰了,幫臺灣打了四次四次都贏了,我不是律師,但是我苦心研究是什么樣的陷阱,他說你如果利潤不到8%,你就是反傾銷了。如果你做假帳,永遠死定了,最后連會計師都幫不了你。如果你沒有傾銷,因為我的管理好,我的質量好,所以我還有8%賺,你就不能裁定我們是傾銷,可是我們絕大多數的工業不懂這些,所以這是非常危險的。我提出這三點,當然我也非常贊成王先生說的企業倫理道德文化,熊彼得說你不能賺錢就是犯罪,但是首先必須要有企業文化,必須要有企業的道德和倫理,這樣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不能說流芳百世,至少也是清史名揚。關于產業鏈條方面,我很有遺憾,今天早上世界性的專家,這位馮國經博士我認識他很多年,他的普通話說不好,大家聽不懂,我很希望你將他的演講好好研究,我跟他認識很多年,因為他里面有非常多的意見,是怎么樣在這個世界上不被人淘汰,而可以掙脫出來。希望大家詳細研究馮博士演講的內容。謝謝大家。

  主持人:二個觀點非常有價值,WTO是個陷阱,第二反傾銷是個陷阱。這一定非常搶眼,讀者一定愛看。

  現場:我是從香港來的。請教全威國際公司的王祿闇先生,一個民企怎樣可以提高他們的企業管制?希望你可以給我們一些意見,因為從02年,歐亞農業事件到這次香港的股票市場上有幾家民企,他們在管理誠信方面,以及財務方面發生了問題。你剛才也說了,去匯豐銀行提貸款申請,銀行對民企的貸款態度可能保守了,還有也影響投資者對他的信心。

  王祿闇:我想民企的確在香港市場這幾年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投資者對民企的信任度,好象有很大的動搖,中國銀行五個高層四個犯法,這也是非常大的國際間的新聞。剛才現場提問者也說到企業道德,很短的時間將社會道德提升,至少需要二十年到五十年,象臺灣過去也是這樣盜版王國,后來七八年沒有人敢作惡,很簡單只要盜版,先抓起來關起來再算賠多少錢。民企侵占了股東的錢,或者有任何不法,如果有三千個股東,就告犯了三千條罪,關的越久越沒有人敢犯,只有嚴法,否則的話,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我知道很多民企是農村的,知識水平不高,現在發達了,所以我認為民企的規律,企業本身的道德規范,很難讓它自發,唯有在法律上約束嚴格。這是唯一的方法,我想。

  主持人:中國社會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溫和,要提高中國的管制水平,要用法家的精神。

  王祿闇:儒家的精神,就不應該盜竊股東的錢啊。

  取了儒家的缺點,將儒家的優點拋棄了。

  主持人:在中國國內股市上市的公司,有很多大的國有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的資金,但是如果我們看中國聯等特大型的國有企業到美國上市之后,沒有聽說挪用問題。

  現場:謝謝主持人。我是IT經理世界的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分解為二個方面,我們提到企業產業地位,既然是產業鏈的話,企業個體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供應關系框架之下考察的,我們看到很多成功的企業,在產業鏈上并不是很高的位置,比如說做配件,做配套,或者外包象軟件業的外包一樣,還有象做跨國公司的中國供應商,比如象沃爾瑪、家樂福的供應商,他們寧愿接受他們他們的進場費和壓低價格去進場。我看到東莞做米老鼠產品最后完成時,要向迪斯尼購買一個激光防偽標志,如果不購買的話,就不能進入供應鏈。中國許多配套的產品,還有做外包的產品分工企業,一時沒有辦法跨越這種階段進到更高的階段,沒有能力去制訂行業的規則,在上下游關系里,中國企業能不能在制訂游戲規則時有所提升,從而提升自己在產業鏈條中的地位?

  王文京:最適合的層次,最適合的環境,從中低端做起不一定不好,就是在這個能力層次上,我們就從這個層次做起,就象印度軟件業就是這樣做的,然后逐步逐步開始提升的,現在可以做到這個位置。現在國內的軟件,我們要加入國際市場,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位置,并不是很高階,但是我們就從最適合的位置做起,逐步提升,我相信國內很多企業可以逐步提升自己在產業鏈里的價值位置。

  現場: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東軟的劉總和神州數碼郭總都提到中國企業模仿就是創新,另外中國企業跟國際巨頭相差太遠,這里就涉及到如何提升中國企業在產業鏈的位置,依照目前中國企業這樣的資源和能力,我們設想什么時候才能達到世界級的企業。日本的企業在五十年代依據他們的能力和資源,根本達不到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但是美國教授研究之后說可能他們的戰略不同于原來老一套根據資源和能力設計,達到了那樣的一個水平。中國的企業如何應對國際的競爭,能夠比較快速的在產業鏈的位置。謝謝。

  劉積仁:我理解每個企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進程,我同意王文京說的觀點,看到臺灣、日本、今天的韓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就跟中國的位置一樣,今天通過他們不斷的變革和努力,達到了今天的位置。我舉一個自己實踐的例子,比如說我們做汽車導航,開車的時候,就可以找到電子導航的路。象奔馳、寶馬等,到今天廣州的本田開始使用我們這樣的東西,開始是別人讓我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們看到一臺車,比如說我們做汽車音響,第一套音響賣二十萬人民幣,盡管我們付出了勞動,但是拿到的錢很有限,但是走到今天我們已經有了研究所,開始研究汽車里的裝備,這個過程我們走了十年。每個人都有遠大理想,但是必須一步步開始做,任何一個創業的過程,大概你一步步走過去,就變成了總和,只有一段一段積累才能這樣,我們談到中國企業在產業鏈的低端,不覺得什么是高或者是低,我經常開玩笑說,你給別人工作的時候,是一種學習,在學習的時候還能賺到錢,這是上學拿到獎學金了,這時就不是低了,都是為人民服務,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不同。

  我的理解是這樣。

  郭為:在WTO談判時,我想最艱難的就是服務業,為什么?中國的企業想打出去非常難,剛才劉老師說不管高端、低端,我認為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微軟還是拿著最賺錢的東西,你拿的還是不賺錢的東西。日本、歐洲等國家就是看的很明白了,但是在服務行業,你首先有自己的加工廠,別人要進入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實際上我覺得我們在企業發展策略里,不外乎就是兩條,一條就是跟著別人,就象劉老師說的,我們做加工業也是最低端,做軟件外包也是最高端,從那個地方在起來,花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間,逐步往前一步,你最終可能會走出來。第二,利用國內的市場,在服務行業里走,比如象沃爾瑪,一定要將自己的競爭優勢做出來,我們的零售沒有辦法跟沃爾瑪相比,沃爾瑪是計算機通訊最先進的企業,我們過去將零售業看做是一個外包最簡單的服務,其實在美國市場上,零售業是高科技的企業,和中國的概念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東西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還是在家門口這樣做,中國企業永遠不會有競爭力。從這兩個意義來說,我們的策略就是圍繞這兩個方面來做的。

  另外我們中國的企業,在世界價值鏈上核心一點的,還是要靠管理,你在一個犄角,產值比較小,人家不跟你競爭,但是在大的產業里,汽車、石油、電訊等方面,你能跟別人競爭嗎,這時需要管理。做軟件,或者任何的產業,管五個人可以,但是管一百個上千上萬人時,你的效率怎樣提升,剛才張醒生說短期這是我們的優勢,但是再往下走可能不是我們的優勢,IBM可能反映比較慢,也犯過比較大的錯誤,但是由于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管理,使得從92年克斯特上臺之后又成為偉大的企業,我們跟國外企業打仗比較多,合作也比較好,我們要想在全球競爭中取得一點地位,真的要從學徒工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花十年二十年。另外中華民族整個幾千年來的四大文明古國,只保留了一個文明存在,說明了我們的生存能力比較強,我們最終也會取得比較大的進步。

  剛才我借著王先生的話說,講到儒家文化,實際上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兩個民族是比較光彩的,其中一個是蒙古族,中國的英文名字,實際上就是從這里來的。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論壇到這里進入尾聲。請各位嘉賓用一句話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

  王祿闇:企業要進步,其實只要將每件事做好就了不起。全世界70%的腳踏車用的剎車器都是由臺灣一家企業做的,不出名,但是控制著關鍵零件,所以大小并不是問題,高端尖端低端不是問題,只是將質量做出來。

  劉積仁:只有耐心才能夠冷靜,冷靜才能夠找到自己的一條路。我們應該走到國際上,中國的文化也是一種價值,如果將中國的文化變成一種競爭力,我們就跟其他的競爭對手不一樣了。

  陳東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郭為:最近開奧運會,奧運會是一個國際競爭的大舞臺,確實我覺得乒乓球沒有打好,就是因為他們的民族責任感太強了,跟打球跟政治掛的太緊密了。但是實際上金牌是要靠一塊一塊拿,我們做企業也是靠點點滴滴一步步的積累,包括李先生說的那些觀點,之所以我們談不出來,很重要一點我們沒有這樣國際化的經驗,只有走到這一步才能看到,我們必須將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扎扎實實做起來,花很長的時間在國際市場上發展起來。

  王文京:將基本功練好,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競爭力一定可以提升。

  主持人: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象技師到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一步一個臺階。這里首屆高峰會,希望本次論壇對中國企業家,不光是海峽兩岸,還是港澳的企業家,在這樣的問題上達到交流和共識,在這個論壇上有充分的交流,并且在全世界產業鏈提升過程中,我們這個論壇也發生獨特的作用。好,我們下午這個論壇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全球產業鏈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