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與經濟學家的社會責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8日 13:52 新浪財經 | |||||||||
8月28日至29日,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屆深圳高峰會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全球大變局時代-中國企業的生存之道”。 以下為到場嘉賓張維迎教授的演講全文,主題為“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與經濟學家的社會責任”:
張維迎:為大家做報告,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家鼓鼓掌吧。每一個人做了份內應該做的事,我們這個社會也應該感謝他,但是非常遺憾,我們這個社會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我這次演講,和前幾次在中國企業家論壇演講的角度不一樣,在前幾次演講中,我圍繞著論壇主題提出了一個提問分析框架,希望對企業家有所指導,也就是說我是面對著企業家而講話的。但是今天,在這個場合,面對不僅僅是企業家,而且是整個社會,包括經濟學家、政府官員、網民以及所有大眾。在過去的演講中,我的演講得到了一部分經濟學家的稱贊,也遭受到另一部分企業家的批評。但是我有把握的話,我今天的演講不會受到任何企業家的反對,我冒一個風險,可能會受到社會上其他人的反對,也許我會罵的狗血淋頭,如果網上投票有30%的人贊成、支持我,我就表示非常的滿意。 論壇的主題是“中國企業的生存之道”,在座的企業家,你們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做起來的時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做企業非常的不容易,非常的累。這個累,并不一定是由于你的能力不支持你管理一個企業,并不是由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耗費了你很多的時間,而是你所面臨的社會環境,是一個變化無場,有時候甚至是非常不友好的一個環境。中國過去有一句話,叫白天沒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我想中國的企業家即使白天沒有做虧心事,但是仍然還是害怕鬼敲門。我們看到那么多中國企業的先驅,在八十年代,也許因為是長途販運,現在叫所謂的物流,被抓起來了。到了九十年代,有一些私人企業,因為使用了自己企業的資產,而被抓了起來,以貪污罪而定罪了。在所有這些涉及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中,我將之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我叫他商業環境,第二類是政治環境,第三類是輿論環境。 我們看到在這二十多年以來商業環境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現在的商業環境是比原來更好了,還是更糟了,我想有更好的一面,就是我們的資產便的越來越規范了,現在辦一個企業不象原來那么難了,招人、融資也不象原來那么難了。但是也有了不好的一面,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拋向了一個激烈競爭的國際舞臺。所以我有一個比喻,其實是從馮侖那里借來的,也就是中國企業家就象人在黑夜里走路光著身子沒事,但是這時突然有人將燈打開了,這時多么無奈多么尷尬,這就是中國企業面臨的環境,很多技術很多是模仿過來的,機制并沒有完全的整合,跨國公司就開始跟我們競爭了。這并不是我今天要講的主要問題,我今天主要講的問題,一個是政治環境,一個是輿論環境。 政治環境這二十年以來,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壞了,可以肯定的說變得越來越好了,在八十年代,象我說的情況,企業家不僅沒有政治地位,而且面臨很多刑事處分,現在三個代表提出之后,我想企業家變得有點理直氣壯了,因為政府、中央他們支持、認可我們了,我們已經是社會主義的一部分了。 還有一個是輿論環境,大家不要輕視企業經營的輿論環境,或者我們說現在中國企業生存的輿論環境是1992年以來最不好的,在去年以及更早一些時候,就提出了企業家的原罪問題。最近在社會上、輿論界興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個中國企業家隊伍的這樣一種輿論,不是對個別企業家的評論,而是對整個企業家隊伍的評論。民營企業的發展,很多人看做是民營企業家偷盜、盜竊國有資產的過程。還有一部分言論,整個中國改革,甚至到過去十年涉及到中國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全部錯了,我再重復一下,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因為今天的論壇會在網上直播,我不想為單個的任何企業家辯護,任何單個的企業家里面肯定有壞人、壞蛋,包括我們在座的,我也敢說里面肯定有壞人,學生有人考試作弊,教授有人剽竊別人的成果,這些都不奇怪,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要從整體上判斷中國企業家隊伍,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在中國社會經濟當中的地位,以及對中國社會經濟的貢獻。我還要特別指出這樣的輿論環境,是由學者、教授與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的,這些教授打著學術自由,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少數股東權益,保護小股東權益的旗號,在不遺余力的否定過去十年國有企業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否定我們的企業家隊伍,這是非常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關心這個問題呢?我們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輿論環境變化非常大,網絡時代是信息特別容易偏離的時代,是一個少數人的意見被認為是多數人意見的時代,是一個很多人可以說話但是又可以不負責任的時代,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我們不能低估這種輿論對中國企業生存發展的危害性。因為第一,在信息不對稱的世界里,謠言不知道來自何方,只要相信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謠言就會變成事實。九十年代有一句話,干部提拔中講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難道市場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跟你送挽聯、花圈,那你一定死定了。這就是在網絡時代面臨的輿論環境,可能對自己帶來的傷害。更為嚴重的是什么?就是在我們國家,社會輿論容易變成一種政治的壓力,政治的環境,很多的企業家在面臨著輿論界或者學術界的行為,對我們的判斷,上升到政治口號的時候,面臨的壓力,大家可想而知了。為什么中國很多民營企業家,一有點錢之后,就想辦法將老婆和兒子送到國外,想辦法弄一個國外的護照、綠卡,不是他們不愛我們的國家,而是因為面臨的政治環境有太多不確定性,他們懷著夫妻不能團聚、家庭不能團聚的痛苦。只要你干的好你就一定安全的,我打一個問號,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海星集團,它的董事長在去年元月份的時候被人槍殺了,如果這個人作惡多端、強壓百姓,受到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大快人心,但是事實上這個人不是這樣,他有四十多億資產,九千二百多名員工,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當地社會,他都有非常高的威望,因為他不僅僅是在賺錢,而是為整個社會,為他的工人,為他的家鄉創造財富,所以他死了之后,花圈收到四千多個,好幾個村子,正好碰到過年,不放鞭炮不貼對聯,當地只有自己家里人死了才會這樣,很多村子這發生了這樣的情況,說明了什么?這樣的一個企業家,就因為個人的私憤,就可以被別人將你嘣了,他是任何人不經秘書、經過任何人都可以見到,因為他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善事都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沒有人會害他,但是他想錯了。所以我們不要低估輿論對企業生存帶來的影響。 民進國退是私人企業家和政府官員,或者國有企業領導人勾結起來侵吞國家財富嗎?我們要問的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特別是民進國退的過程,是瓜分國家財產還是創造財富的過程,我們應該看到這是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現在很多人還是抱著這樣的推理,任何交易只要買的人賺錢了賣的人一定吃虧了,國有企業賣給私人,如果私人賺錢了,那么國家一定是吃虧的。交易是雙贏的過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肯定交易不會發生,但是這樣的理論常常被人忘記了。如果沒有民進國退,以及民營企業的大力發展。我們的國家、社會應該感謝民營企業,我們的政府,中國共產黨也應該感謝中國民營企業家,如果沒有中國民營企業家創造的就業機會,如果沒有民營企業家創造的稅收和其他財富,共產黨的天下,共產黨的統治不會這么牢靠沒有這么穩定,看到哪一個地方的政府威信最高,政府最輕松,就是私人企業發展最好的地方,私人企業越不發達的地方,政府頭疼的事越多。但是我要重申一下,我不否認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存在著或者可能存在著資產流失,但是我強調的是,這個總體過程是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八十年代我回陜西西安時,有政府領導對我抱怨說這里窮因為錢被廣東深圳人賺走了,但是我要問的他們來之前,這里富嗎?所以不要將創造財富的過程中理解成瓜分財富的過程。打一個比方,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前說過的,經理人是一個家庭的保姆,但是我們發現如果有保姆在糟蹋這個家的時候,我要問主人去那里了,為什么保姆將家糟蹋成這樣,主人都不出面,這是不是主人的事?沒有好的老板不會有優秀的員工,沒有好的主人也不會有好的保姆,中國企業家就是經理人,如果缺乏誠信責任,恰恰是沒有人愿意給企業家定價,當然也就不會有企業家的供給了,只有通過所有制的改革,讓那些私人股東,私人的所有者,來做經理人,他們才會有積極性,給企業家定價,中國才會形成真正的企業家市場,才會有真正的經理人的信托責任。我還要指出,我們有一些人,違反了信托責任,理論上說法律上說是有罪的,一個經理人的信托責任,在法律環境下應該是利潤最大化,比如說你是地主養了五百只羊,現在你要周游世界,或者住到城里去了,會不會將這五百只羊交給農民,如果有一只羊死了,農民有權將羊冷凍起來或者是賣出去,這是信托人的責任,這恰恰是他們信托責任的一部分責任。 我還要說,盡管可能存在著在國有資產的流失情況,但是中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國家政府侵害私人的產權,侵吞私有財產,我算一筆帳,我們有二千萬個私人企業主,如果按照四分之一算的話,戴紅帽子就是五百萬,如果你戴著紅帽子就注冊不了經營不了,所以很多人不戴紅帽子,保守算一下,20%的資產留給政府,如果一個企業有一百萬的資產,那就是20億留給了政府,那就有一萬億的資產。因此我這個估計過大,就算是五千萬,也許過低,可能有二萬、三萬,我只是打一個比方。很多國有企業賣給私人老板,也就是國有企業在困難的時候,上市公司尋求私人企業的支持,私人企業進行投資,但是一旦投入之后,企業搞好之后,國家又將你趕出去了,任何補償沒有,或者只是給你投資的那個數額。我們還有一些國有企業,工資發不出去了,私人進去了,但是有可能是員工和老板認識的,在座一位企業家,在九十年代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花了八千萬,收購過來之有各種各樣的掛靠企業,負債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八千萬都扔了,倉惶而逃。這些私人企業家的財產損失又算什么呢?散流失嗎?也應該算是流失吧。我要強調的是,現在這個社會最大的威脅,仍然是對私人財產的侵害,國有資產流失,不是大家真的害怕,而是政府官員害怕個人承擔責任,這實際上在拖延著國有資產的改革,結果使國有資產縮水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我要說所謂的國有資產大流失的觀點,只會說國有資產在更大程度上繼續流失,流失的越來越嚴重。本來一些值錢的企業可以賣,但是不敢賣,結果變得不值錢了,這是改革的目的嗎? 作為個人,我要提出一個忠告,我想用一個孩子打比喻,是自己生一個孩子,就是收養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生孩子十月懷孕很辛苦,我的建議是從個人角度,應該自己養一個,那是親的,大了不會發生感情糾葛的問題。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我還是建議收養一個孤兒,這可以為社會減輕一些困難。我同樣對民營企業家說,如果以個人利益來說,我勸民營企業家還是離國有企業越遠越好,最后你可能被說成侵吞國有資產。但是為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還是應該救救國有企業,你應該伸出手來幫助國有企業解困,幫助那么多下崗工人,所以在這個中間要求一個平衡。很多國有企業實際上類似于糖衣炮彈,看起來好,誘惑很大,但是吃進去之后可能會爆炸,這幾年來我一直強調這樣的觀點,民營企業家收購國有企業一定要慎重而慎重。 回過頭來說,經濟學家怎樣看這些問題?是看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你多我少,還是看社會財富的創造過程,我們是希望這個社會好,還是希望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們知道一個社會,要使所有的人變的一樣的貧困很容易,因為我們過去好幾十年都是這樣,但是如果要使所有的人都便的一樣的富有,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使社會每個人過的越來越好,但是一定要容忍中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人比一些人過的更好。鄧小平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先富起來,是這樣的原因。我提出這樣的一個分析框架,所有干的事都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一個角度,這個事對社會有沒有價值,第二個角度,這件事對你個人有沒有利益,這樣就四種組合,你干的事對社會有價值對自己沒有利益,一種是對社會有價值對自己有利,第三種是對社會沒有價值對自己有利益,最后一種是對社會沒有利益對自己沒有價值。第二種是君子,在追求利益的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也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會獲得價值。第一種是圣人賢能。第三種是壞人,是小人,干的事對社會沒有價值,甚至還破壞社會的價值,第四類是傻子,干的事既對社會沒有價值,也對個人沒有價值。我們的企業家做的是什么事,主要是第二類事,在為個人謀取利益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我經常干的是對社會有價值是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心,也是在這個角度來說,企業家首先要干好自己的事,但是你對社會做的事,并不一定對自己有價值,比如說對社會的捐贈等。 企業家不能干第三類事,對社會沒有價值但是自己盈利的事,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任何人只要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就可以得到利益,反過來說你要得到利益必須對社會做出貢獻,但是非常遺憾,目前全世界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這樣的事,任何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就可以賺錢,任何可以賺錢的事都可以對社會有貢獻。我剛才也說了,我們的企業家主要是做第一類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適當的做第一類事,但是也不能做太多,如果做的太多,你對社會的貢獻是會下降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李東生將企業清盤賣了,可能自己拿到一二個億,都捐給社會了,請問李東力是繼續經營TCL對社會貢獻大,還是將企業賣了對社會貢獻大呢,我相信是前者。有人問你為什么有這么多錢不捐給社會,但是只有這些錢繼續經營下去才能對社會有貢獻,李嘉誠這么多財富,但是他連一半的錢也不敢拿出來,因為拿出一半企業可能就垮了。 你對你的員工有責任,對社會有責任,對客戶有責任,我想任何一個當過領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包括李市長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在這個社會沒有對別人的責任心的話,這個社會的自殺率肯定非常高。我想在座的很多人肯定想過活著不如早點死了,但是死了我的老母親怎么辦,我的兒子怎么辦,工廠怎么辦,所以很多行為都是在責任心下進行的。我希望大家注意,企業家應該做君子,干第二類事,適當的干第一類事。 回過頭來再看一下經濟學家的社會責任。我剛才說了,利益,其實不僅僅是物質利益,而且還包括你的名聲,但是有人對利的重視超過名,但是有人對名的重視超過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名的重視會越來越高。對名聲的重視,就可以使人做出比較規范的事,這是社會很重要的約束,可能不是由于物質利益來約束的,而是由名聲。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社會的責任,包括學者的獨立性,不僅僅是獨立于政府的意識形態,也包括你獨立于社會大眾或者多數人的意見,多數人的情緒,多數人的意見不一定代表多數人利益的,鄧小平的改革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對,但是鄧小平是對的,也不能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說網民的支持率高就是對的,這其實是不對的。其實在這個社會最難不是罵企業家或者政府,最難是不是敢對輿論大眾保持獨立性,這才是一個學者真正應該有的獨立性。但是非常遺憾,現在誰敢罵企業家,就認為這個人就是獨立的,如果不敢罵就一定認為這個人拿了企業家的好處,如果說拿了別人的好處應該感謝別人的話,我想全社會應該感謝中國的企業家,特別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 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說法,也就是良知,誰敢罵企業家或者政府就是有良知的。我也說,一個人為了追求名聲所干的事,不一定比別人追求利益干的事更高尚,在國外有人為了出名刺殺總統,在香港有明星為了出名當場脫褲子,為了出名人可能什么事都干出來,一些學者嘩眾取寵,為的是什么?就是最大化他的知名度,而不是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象我剛才說的,在你提高知名度的同時,也使社會在你的輿論中得到價值。對于這樣的行為,我想輿論界一定要重視,學者的良知、責任心,包括你在發表一個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嚴謹、謹慎,一個人的名氣越大說話一定要謹慎,鄧小平說話很少,因為他的影響很大,稍微說一些話可能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而這個是他不愿意的,所以他盡量少說話。所以學者也要盡量說話謹慎,不能信口開河,因為這對社會帶來的損害太大了。 我還要特別的強調,學者也不能以學術自由的名義去誣陷詆毀別人,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說話是不對的,當然這個東西需要法庭來判定。還要強調,我們在座有不少的媒體應該反思一下,都應該變得成熟起來,你們不要動則就說這些人有社會良知,另外一部分人沒有社會良知,這只會阻礙學術的爭論,學者之間的爭論應該靠內部來解決。今天下午有一個題目,就是“誰將主導中國經濟”,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家,民營企業家也好,國有企業家也好,有沒有肯定在未來的發展中,比外國企業做的好,或者中國的經濟命脈或者主要產業能夠被我們領導,這中間有很多原因和因素,國家法制,你們個人的努力,當然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輿論環境,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我們的媒體,在不斷的妖魔化中國的企業家,我想外國企業主導中國經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增加。為什么?因為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企業本來很有希望做大做強,但是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在這樣的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寧可將這個企業賣給外國人,自己拿一部分錢更安全,現在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包括國有資產的剝離,現在四大銀行剝離國有資產賣過外國企業了,不是外國企業出價高,而是因為有人擔心賣過中國私人企業會被人說我受私人企業賄賂了,所以我寧可賣給出價低的外國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