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債券市場 > 正文
 
貧困地區竟出國債巨騙 揮霍五億資金令經濟倒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8日 11:1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藍姝 廣東河源報道

  2004年的8月中旬,廣東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對于一手制造與騙取國債回購資金達5億多元、造成國家巨額財產損失的主犯藍運生以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另2名同案犯劉新紅、康毅則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除了潘建華一人,沒有官員在這起巨額國債詐騙案中受到處分。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藍運生,一個只有高二文化程度的香港身份的河源人,利用通過操縱非法承包的河源國債服務部,通過國債回購在1994年-1996年,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從全國各地129個法人機構詐騙資金10.13億元,其中5.13億元被揮霍一空,一手制造了震驚全國的國債回購金融詐騙大案。

  三名罪犯最終逃脫不了法律制裁。但他們造成的高達5億多元的巨大的資金窟窿,卻讓河源,一個年財政收入平均在3億多的貧困地區的地方財政負荷累累。

  1994年-199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關于國債回購的瘋狂歲月?煽抠Y料顯示,僅1994年參與國債回購的單位至少在3000家以上,交易總量超過3000億元,僅武漢證券交易中心1994年交易量就達近1500億元。因為國債回購一項總共造成了720億債務苦果,形成了極其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至今為止,除了銀行核銷和剝離了壞賬外,由此引起的龐大資金缺口損失與債務追索依然沒有了結。

  大案后遺癥

  坐落在河源市新市區紅星路上的奧生大廈已經物是人非,當年河源國債服務部所在的二樓已經變成了一個酒樓的經營場地。隔壁的中國銀行河源分行的辦公地址當年也是藍運生擁有的物業。當年藍運生在河源所開設的36家公司均已經從工商注冊登記上銷聲匿跡。

  但藍運生國債詐騙案留下的陰影卻依然揮之不去。

  “人家說廈門原華走私案使廈門經濟至少倒退了10年,我們河源藍運生大案也至少使得我們當地的經濟倒退了好幾年!焙釉串數匾晃粡氖陆洕芯康挠凶R之士感嘆道,涉案金額高達4億元的全國最大金融票據詐騙案和藍運生國債回購詐騙案,這兩起發生在河源的金融犯罪使得當地政府非常被動和尷尬。藍運生國債詐騙案的5億多資金的債權人紛紛把河源市政府當成了討債的對象,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河源市政府在當地主導投資的一些物業與資產均遭到過其他省區來的法院的紛紛查封。

  光大銀行天津分行討債之路歷時六年,終于在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后的2001年1月份從河源政府手中討回了他們的600萬國債回購本金。而像天津光大銀行這樣多年堅持上門討債的地方政府與機構還為數不少。

  河源當地的一份報道稱2003年河源市財政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增長27.5%,實現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3562萬元。據河源曾在政府部門任職的一位官員透露,河源市一年的財政收入平均在3個億,而一年的財政支出則在15個億以上,河源的財政缺口多年來一直吃的是財政補貼的飯。而河源多年累積下來的財政赤字保守估計至少在100億以上。一年來河源所有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總額在150-170億元。

  “銀行是當地經濟的晴雨表,這個事件的陰影與后遺癥現在依然都沒有化解!焙釉匆患耶數亟鹑跈C構的負責人說,自從他2001年到河源任職以來,每年從10月份開始到年底的一段時間,地方財政各項收入回籠入庫的時候,就有各省地區的法院人馬紛紛趕著來查封河源市政府在其開設的各種賬戶,“我們也不敢不執行,但這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河源市金融機構承受著苦果。據人民銀行河源中心支行最近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截至7月31日,除廣東發展銀行河源辦事處(分行級別)略有183萬元贏利外,其他包括四大行當地分支機構、農信社在內的金融機構則全線虧損,虧損額高達38355萬元,而其中僅工行河源分行一家就虧損35277萬元。

  騙局全記錄

  “藍運生學歷不高,但人很靈光”,河源一名早期與藍運生打過交道的人士回憶道。1991年,移居香港兩年的藍運生在當時以港商身份回鄉投資淘金熱潮的影響下,琢磨著怎么在自己的老家賺點錢。是年底,他以與香港人嚴某合伙注冊的香港粵生貿易公司的名義承包了河源市石化燃料總公司,該公司成了藍運生立足河源的據點。

  在擔任該公司總經理期間,藍認識了安徽省銅(資訊 論壇)陵市壽康證券部駐武漢證券中心的交易員康毅,藍從康毅口中討教賺錢之道,從而得知獲得國債交易席位后可以利用國債交易回購拆入資金。藍通過關系找到了時人河源市財政局預算二科科長潘建華,潘建華手中當時掌握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同意設立國債服務部的批復》,潘本身兼任河源市國債推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手中保管著該委員會的印章。在一番討價還價后,二人達成交易條件,以藍運生收購潘建華急欲出手的河源市雄亞實業公司的房地產為條件,潘個人以河源市國家債券推銷委員會作為發包方,藍通過河源奧生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非法承包了河源國債服務部,隨后不久在藍、潘二人的操縱下,發包方變為河源市國債服務部,承包方變成了河源奧生股份有限公司。隨后,潘建華辦理了河源國債服務部營業執照,并刻制了公章。藍運生則以河源國債推銷委員會的名義,打印了“任命潘建華為河源國債服務部主任”、“聘任藍運生為河源國債服務部總經理”等材料,并分別打印出四份同意河源市國債服務部在武漢、天津、北京上海四個交易中心設立席位的批復,并虛構“河源市國債服務部成功地發行和承兌轉讓國庫券業務1億多元,代理轉讓各類國債證券8000多萬元”的事實,在康毅的幫助下,兩人繼續編造《法人授權委托證明書》等材料,并將廣東省財政廳同意設立河源國債服務部的時間虛報為該國債服務部的時間,潘建華改任法人代表,虛構了副總經理傅運生。康毅通過關系,幫助藍運生于1994年9月6日騙取了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甲類會員資格和466號交易席位。隨后,藍、康二人利用同樣的虛假材料騙取了天津證券交易中心、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下稱STAQ系統)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和交易席位。隨后,藍運生利用這四個交易席位,以及授意另一得力干將劉新紅刻制了河源國債服務部的財務、業務及各駐證券交易中心10多枚公章,并仿制出了136份金融高達7個億的《河源市國債服務部國庫券委托代保管收據》,這些虛開自制的收據作為協議成交方式的質押,成為藍運生騙取資金的重要道具。

  司法會計鑒定查明:從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藍運生通過國債回購的交易手段從全國129個單位非法拆入資金216筆,總額為10.13億元,其中,康毅主打的武漢中心席位最多,總共從浙江證券、南方證券、國泰君安等66個單位拆入資金122筆,金額達5.17億元;天津中心席位拆入長春證券等50個單位資金82筆,金額3.86億元;北京中心席位拆入北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12個單位13筆,金額1億元;上海中心席位拆入鞍山財政證券1000萬元。

  河源市檢查院指控稱,整個詐騙過程格局是,藍運生組織、操縱,劉新紅為河源主要助手,康毅指揮管理各地主要交易席位,內助外聯進行大批量的國庫券賣空詐騙活動。其中,有在讀研究生學歷的康毅能量較大,在這起詐騙案中非同小可,他告訴藍運生利用國債交易席位可以 拆借、騙取資金,他深知即使沒有足額國庫券保證,憑借開設的《國庫券代保管收據》也可以質押拆借資金。

  5億資金黑洞去向

  至1995年8月1日,河源市察覺有關苗頭,成立河源市國債回購清場小組,終止了藍運生的非法承包國債服務部行為,清場小組對藍運生拆借的資金進行清理,經全國證券回購債務清欠辦財政編鏈對沖清算,除去騙新還舊5億元外,藍運生實際騙得資金5.13億元,而這些資金均變成缺口黑洞。

  河源檢察院指稱“三被告所騙取的資金全部由藍運生個人占為己有,用于其個人擁有的河源奧生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公司、企業和個人揮霍”。藍運生確實出手闊氣大方:其在賓館一天的開房花費2.6萬元,一頓飯7000多元,信用卡消費1200萬元,其為賄賂當地各級地方官員購買的名牌情侶表、鉆戒更是不計其數。1995年5月其心腹干將康毅被安徽銅山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刑事拘留、逮捕,藍運生出資150萬元為其取保候審,并答應銅陵方要求在當地投資200萬元。

  1998年,藍運生、康毅均逃匿國外,改名換姓。直到2001年12月,在國際刑警協助下二人被緝獲歸案。

  而司法機關查封、追繳到的資金清單如下:藍運生個人所開辦的36家公司的財務房地產18單(其中房產10單,地產18單,估計市場價值未超過1個億成本),藍運生公司動產物品及部分不動產變現款500萬元,海南賽格特種金融債券950萬元。

  短短一兩年期間,巨額資金揮霍一空。

  令人費解的是,河源政府方面組織的國債清場小組1996年底就發現了回購拆入資金的虧空與問題,河源國債服務部又于1997年5月份被正式定編成立,而非法承包該營業部并從中牟利的潘建華竟然被正式任命為該部主任。而潘時任上級直接主管——河源財政局正副局長具鐵詳、劉福康則在出庭做證時稱自己對于國債服務部被非法承包一事不知情,而此前任局長鄭康明則稱潘建華向他講過有關情況,他提出要慎重考慮,并沒有表示同意。奇怪的是,承包幾年來國債服務部一直沒有上繳錢給財政局的情況前后兩任局長均沒有注意到。

  河源檢察機關指控,藍運生開辦的36家企業均沒有實際資本投入,資金來源為國債回購賣空騙取的資金和銀行部分貸款。河源金融機構對于藍運生公司共有2030萬元借款。被指控為揮霍國債回購資金主體的河源奧天科貿有限公司下屬的16個子公司中涉及到市政建設工程、道路橋梁、城市建設工程、農業基地開發、供水工程管理等關系河源市政城市發展的分公司。藍名下的36家企業,除了石化燃料公司、奧生食品2家,其余33家均是在94年到95年間閃電般地登記成立。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有不少是收購當地地方官員自辦或者關聯公司改組而來。據說當年不少地方官員幾乎打破了頭皮要安排自己的親屬進藍運生的公司,其不少員工月工資可以拿到高達1萬元,而河源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平均工資在1100元。而在庭審中,藍運生為自己辯護提到的事實沒有被法庭采用,藍稱自己在承包期間總共拆入國債資金是9.9億元,已償還到期資金5.2億元,尚欠4.7億元,此后國債清場小組進入后發生的4300萬元與其無關,但所有的資金缺口都被指控認為是藍運生個人以及其名下的企業所揮霍,藍辯護稱前后兩任財政局長的證詞不是事實,也未得到采信。除了潘建華一人,沒有官員在這起巨額國債詐騙案受到處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債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