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郎咸平質疑顧雛軍 > 正文
 
真正的企業家應笑迎郎咸平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7日 09:12 中國經濟時報

  李佐軍

  郎咸平教授針對海爾、格林柯爾、TCL等著名企業的質疑,引發了雙方的唇槍舌戰和法律訴訟,也引發了媒體的極大關注和廣大網民的熱烈討論,還引起了一些經濟學家的爭論。本文不想就其中的具體內容進行討論,而只想就其中蘊含的一個一般性話題談些看法。這個一般性話題就是學者(社會科學學者,下同)、企業家與學術批評的關系。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學者與社會之間存在一種交易關系:學者為社會提供有用的“學術產品”,社會則為學者回報其需要的收益和尊重等。學者為社會提供的“學術產品”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理論邏輯分析,揭示人類社會產生、發展和運行的基本規律,告訴人們如何理解人類社會;二是通過經驗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揭示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經驗和問題,提醒人們應如何創造和發揚經驗,如何減少失誤或少走彎路,如何解決問題。學術批評是提供第二種“學術產品”的基本手段。

  真正的學者是社會的醫生,一個好的醫生肯定是一個既能揭示一般病理,又能及時、準確找出病人病癥和病根(即“病人問題”)的人。當一個醫生知道一個病人生病了,而不及時指出病人有“問題”,就是“失職”或“失德”。同樣,當一個學者知道社會或社會的某部分“生病”了,而不及時指出,也是“失職”或“失德”的。

  不過,這里必須指出,這種類比也不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醫生及時指出病人的“問題”,一般不會承擔什么風險(至于診斷錯了,那是另一類問題:醫術水平問題),而只會獲得病人和社會的肯定和尊重。而學者指出或揭示社會問題有時不僅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反而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必須承認,學者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總體上也是不斷權衡自身利弊得失的“理性經濟人”。當一些學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及時指出或回避指出社會的“病癥”和“病根”,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那些不顧自身利益和個人安危、僅為社會利益而冒險指出社會或社會某部分“病癥”和“病根”的學者,那確實應獲得社會的尊重。

  因此,只要郎咸平教授等人沒有故意歪曲事實,沒有以偏概全,沒有采取誹謗人的態度,而是用可靠的數據和事實說話,用科學的分析方法說理,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企業和資本市場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揭露,那社會就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和褒獎。因為他們及時指出了社會或社會中某部分(如個別企業)存在的“病癥”甚至“病根”,有利于及時治病,有利于社會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

  這次爭論的一個焦點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國有資產的處理應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國有資產的實質是全民資產,國家或政府不過是全民的代理人,我國全民資產很大一部分的原始積累來自廣大農民。如今我們在國有資產的再分配過程中很少考慮國有資產的“原始股東”——農民的利益,這是不公平的。在“國退民進”中,必須尊重國有資產“股東”——全民的意志,必須采取公平交易的方式,廣大老百姓經過幾十年積累的國有資產不能被一些代理人輕易“送掉”,不能被個別“民”無償獲得。同時,一些國有企業的部分資產和非國有企業的大部分資產,主要是依靠企業內部企業家才能和人力資本而積累起來的,這部分資產也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樣不能以國有資產的名義無償轉移。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精髓。

  按照熊彼特的理解,企業家是組織企業從事創新活動的人,是具有創新意識的經營管理者,是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的組織者,是社會的稀缺資源,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企業家憑借其創新管理才能和優化配置資源才能,為社會創造大量財富。也就是說,企業家是憑真本事成就自身事業,同時為社會做貢獻的。

  既然是憑真本事吃飯,通過市場掙錢,“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那就不應害怕學術批評,甚至應歡迎和鼓勵學術批評。因為旨在揭露問題的學術批評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企業無償“看病”或“診斷”,有利于企業在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中獲得長遠的發展。只要是“身正”的企業或企業家一般是不害怕學術批評的,因為“身正不怕影子歪”,“身正”的企業或企業家面對學術批評甚至有些不實的學術批評,它(或他)也會鎮靜自若,因為它(或他)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身歪”的企業或企業家才特別害怕學術批評,因為“身歪”必定有很多見不得陽光的事,學術批評可能會揭了其老底,將其不可見人的一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可能導致其承受重大損失甚至毀滅性打擊。因此,一般說來“身歪”的企業或企業家會對學術批評做出激烈的反應。

  當然,這是以學術批評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為前提的。如果學者的學術批評歪曲了事實,企業可以以事實進行澄清;如果學者的學術批評以偏概全,企業可以指出其論證方法的錯誤;如果學者的學術批評進行了人身攻擊和名譽損害(對那些違法企業進行名譽損害除外),企業可以依據法律進行訴訟。總之,不管是學者,還是企業或企業家,都應尊重事實,都應尊重法律,都應尊重對方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郎咸平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