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藍籌公司紛紛轉向主板 香港創業板成“跳板”?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6日 08:01 上海證券報

    繼TOM集團本月初成功轉板后,香港創業板的另外三家龍頭企業------長江生命科技、鳳凰衛視和香港網也準備轉到主板上市。

    雖然從2002年起,就陸續有創業板公司轉到主板上市,但是這次已經轉板或者擬轉板的公司是創業板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大市值的股份,合計市值超過260多億港元,占創業板總市值的三分之一強。這些龍頭公司的轉板對香港創業板的未來發展,乃至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生存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成交低迷是根本原因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研究院戴道華認為,成交低迷,上市后再融資能力相對薄弱,上市公司對其認同度降低,競爭對手多是香港創業板面臨的根本問題。

    香港創業板于2000年推出,那一年共上市了54家公司,截至今年6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的公司一共達到199家,但總市值只從673億港元增加至727億港元,這說明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未能轉化為總市值質的增長。

    戴道華指出,創業板的市盈率比較高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對新上市公司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為能夠籌集到比較多的資金;但另一方面,卻會打擊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從創業板指數和恒生指數的歷史表現看,創業板的跌幅往往超過主板,但是升幅卻比不上主板。高風險沒有高回報,這導致創業板的交投越來越清淡。今年上半年,創業板每天的成交額為1.49億港元,不足主板成交的1%,更比不上2002年創業板剛剛啟動時平均3.41億港元的日成交額。

    創業板轉主板趨勢不變

    戴道華認為,香港交易所今年4月份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后,就出現了創業板公司的轉板潮,多少說明企業認為,主板更具聲譽,對投資者也更有吸引力。

    他認為,香港創業板目前至關重要的是吸引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加入和留下。"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之所以能夠與紐交所匹敵,與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存在也不無關系",他說道。

    當然,香港證券界人士普遍認為,創業板為主板輸送股份這一趨勢不會逆轉。有分析人士建議,如果創業板和主板形成一種梯隊關系,那么主板也應該相應提高上市資格的規定,讓不符合新規定的二、三線股份公司轉到創業板交易,這可能有利于形成整個市場的合理布局和發展。

    區別對待內外競爭

    除了轉板危機,來自香港主板、新加坡交易所的競爭,都是香港創業板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戴道華認為,香港創業板要扭轉困局,必須重新審視自身定位。"是希望建設成像納斯達克那樣與主板相若的市場,還是成為主板的后備基地",他認為從目前客觀情況看,香港創業板要達到其創建初期的期望,也就是以科技股掛帥,與主板相提并論,難度不小。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199家創業板公司中,30家是來自內地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業板、香港主板,乃至深圳中小企業板所爭取的客戶有一定的交集。

    來自新加坡交易所的競爭也不容忽視。據了解,新加坡交易所特別設計了一種方便內地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后,再發行A股的上市模式。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龍籌股"已經達到45家。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1家,占上半年新加坡發行新股的40%。

    在與新加坡市場的競爭上,他建議應該利于更緊密經貿關系和地域關系,下功夫做推介。不應與新加坡以低成本、低要求來直接競爭,而應以更良好的聲譽和服務爭取更侵質的中國客戶。

    談到與內地交易所的競爭上,戴道華認為,雙方應該優勢互補。畢竟香港創業板面對的是國際市場、國際資金和國際投資者。他建議,香港創業板可以考慮與深圳中小企業板結盟,進行聯合推介、路演,讓內地中小企業各取所需。另外,香港也可以利用在股票衍生產品的優勢,幫助內地股市進一步發展。

    "大量內地民營企業希望上市融資,無論香港創業板還是內地中小企業板,都有重大的發展空間,不必也應該不會為爭一日之長短而做短視的惡性競爭",戴道華說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創業板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