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盯上非信貸資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3:0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12家城商行調查第五輪:銀監會盯上非信貸資產 本報記者 吳雨珊 上海報道 過去非信貸資產不是銀行資產管理的主流,所以很多既成損失是埋在地下的。某國有銀行重慶分行2002年末的非信貸類資產預計損失率達88.13%,遠遠高于其不良貸款占比。
全國112家城市商業銀行在今年8月迎來了疾風驟雨般的銀監會第五輪專項調查。 自今年5月開始,銀監會相繼對城市商業銀行的住房貸款、汽車貸款、集團客戶授信和內部人關聯交易進行了大摸底。而始于8月的調查內容為非信貸資產和大額貸款。 “這只是一個開始。”8月18日,銀監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推行的五級分類是針對信貸資產的,但非信貸資產也是監管的重點之一,所以首先就要對這塊資產的規模和風險狀況摸個底! 對城商行非信貸資產和大額貸款的檢查,銀監會希望于8月20日結束。全國所有城商行必須根據銀監會制訂的調查報表,對2003年12月31日前的非信貸資產和大額貸款進行如實填報,然后由各銀監局對填報數據進行審核后,將報表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報送銀監會監管二部。 7月3日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中日經濟高級論壇上曾表示,除貸款資產外,銀行還有大量的非信貸資產、表外資產,因此銀監會將實行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的全面監管。 “過去非信貸資產不是銀行資產管理的主流,也不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所以很多既成損失是埋在地下的!币晃皇°y監局人士表示。 現在,這些暗藏的冰山即將浮上水面。 銀行挖“舊瘡” “銀行自己不會輕易對非信貸資產進行清理,因為一清理就意味著損失!币晃怀巧绦械男虚L說。 2003年,銀監會曾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非信貸資產進行專項調查,重點之一就是調查各類非信貸資產的風險損失情況。 調查發現,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著制度的豁口,對非信貸資產存在重核算管理、輕過程控制的弊病,而涉身其中的計劃、信貸、風險管理等部門又缺乏溝通與協作,管而不理,幾成放任自流的局面。 譬如,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重慶分行2002年末的非信貸類資產占資產總額的12.95%,非信貸資產預計損失率達88.13%,遠遠高于其不良貸款占比。 同年6~9月中旬,財政部對四大國有銀行的抵債資產進行重點檢查,發現抵債資產數額較大,且處置率和受償率明顯偏低。 以工農中建的北京市分行為例,截止到2002年底,四家分行貸款余款為4527.87億元,其中以物抵債資產余額為15.37億元,占四大行全部貸款余款的0.34%,其中工行以物抵債余額為11.98億元,占四行抵債資產的78%,占該行貸款的0.65%。 “城市商業銀行的情況究竟怎么樣還很難說,不同的銀行可能情況很不一樣!蹦呈°y監局城商行監管處處長在談及這個問題時,出言謹慎。 城市商業銀行是為化解原來的城市信用社風險而成立的,由城信社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是不少城商行從成立至今一直在努力化解的難題。一位城商行人士坦陳:“城信社肯定帶過來一些(風險性非信貸資產),不過沒有國有銀行那么多! 上述某省銀監局人士估計,城商行在國債投資、央行存款、同業拆借(存放)和自用固定資產等方面不存在太大風險,但是應收利息、抵貸資產、歷年虧損掛賬等項目可能風險比較大,有的甚至接近100%的損失。 非信貸類資產項目包括12項內容,如表內應收利息、待處理房改資產、待處理同業拆借墊款、待處理案件糾紛墊款、待處理抵債資產等。 從今年2月公布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對非信貸資產損失界定標準不難看出,非信貸資產的損失率實際上高于貸款。 例如,對待處理房改資產、歷年虧損掛賬、應付福利費墊款三項,該規定要求其預計損失額按余額的100%界定;對表內應收利息的預計損失額,按余額的95%界定。 而待處理同業拆借墊款、待處理案件糾紛墊款、待處理抵債資產以及其他風險性非信貸類資產則按信貸資產五級分類損失類標準界定,換言之,如果要為這部分資產提取足夠的損失準備金,則必須按照余額的100%撥備。 誰之過 徹底的清理之后,城商行不得不為這些一度被深埋在地下的損失埋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非信貸資產的損失呢? 唐雙寧曾對銀行的非信貸資產損失進行分析,他認為大致有兩類情況:一類是政策性的因素造成的,如虛收利息,就是按照過去的財政體制,不管銀行利息是否收上來,都要把部分收益上繳財政;另一種情況是經營性的,比如資金拆借和自辦實體造成的損失。 “有些情況是銀行自身無法完全控制的,比如抵債資產!币晃怀巧绦行刨J部總經理說。抵債資產指的是行使抵押權、質權資產、受償破產和關閉企業或其他債務人的資產等。 他解釋道:“過去國有企業的投資要靠銀行借貸,流動資金也從銀行拿錢,債務越滾越大,最后(貸款)收不回來就債轉股,結果又形成新的不良! 央行今年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對企業流動資金實行銀行“供給制”,只要企業有生產,銀行就供給流動資金貸款。2004年6月末,金融機構流動資金貸款余額為10.6萬億元,與上半年GDP比例折年率為90%。與其他國家的10%以下比起來,我們的這一比例是最高的。 如此高額的比例,使得銀行與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譬如,部分企業因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關、停、破產清算,無力償付銀行貸款本息,形成大量應收未收利息。此外,一些企業借改制之機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屢見不鮮,也使得銀行的很多債權被懸空。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很多風險也是銀行自身經營不善所致。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坦陳,一些銀行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盲目接受抵債資產,同時又缺乏有力的處置措施,使得資產回收率非常低。 還有一些銀行違規為自辦經濟實體貸款擔保,或者為企業在其它銀行貸款擔保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些資金的損失率幾乎都達到了100%。 不論源于歷史抑或現時的因素,今后所有非信貸資產都將進入銀監會的“法眼”。今年7月1日,銀監會頒布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監測和考核暫行辦法》,將非信貸資產與不良貸款和表外業務風險一起列入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監測和考核的范圍。 該暫行辦法規定,各商業銀行總行必須每季向銀監會上報不良資產情況,包括非信貸資產余額,不良資產、預計損失余額及比例等。 此番監管思路在唐雙寧7月3日的演講中表露無遺。唐表示,在風險管理上,要樹立全部資產的概念,即不僅要加強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更要加強非信貸資產的清理和表外資產的管理。要“保持合理的備付金及債券投資比例,保持債券資產利率、期限、結構合理,最大限度提高投資收益,減少固定資產及抵貸資產占用,同時注意防范銀行承兌匯票風險”。 在非信貸資產的處理上,唐雙寧建議,要加快抵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的處理進度,一廠一策,一案一議,該拍賣的拍賣,該核銷的核銷,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減少非盈利資產的占用。 另一方面,前述省銀監局城商行監管處處長認為,由于缺乏統一的認定標準,目前對非信貸資產的風險還比較難以確定。 不過,唐雙寧曾表示,非信貸資產損失的發生“總體上不是銀行和企業發生的行為導致的,因此解決起來和解決不良貸款不能用一個辦法,要采取特殊的辦法”。他所說的特殊辦法,即銀監會將要針對非信貸不良資產制定分類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