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阿童木故鄉動漫方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09:21 經濟參考報 | ||||||||||
今年早些時候,鐵臂阿童木的假想誕生地高田馬場一帶的商店街,非政府組織及早稻田大學聯合發行了“阿童木貨幣”。貨幣單位為馬力,1馬力相當于1日元,有10馬力、100馬力和200馬力三種幣值。該貨幣作為對志愿者的答謝分發給他們,可以在高田馬場地區的69家店鋪使用。 與此同時,人氣漫畫《蠟筆小新》里野原一家所住的埼玉縣春日部市在市民文化會
由以上種種不難看出,日本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動漫大國,動漫不僅為日本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滲透到了整個日本社會。有研究人員統計,87%的日本人喜歡動漫,84%的人擁有動漫相關產品。 “萬代”促成“趕超鋼鐵” 前不久,記者就日本動漫產業采訪了三菱綜合研究所的高橋衛和佐藤正典兩位研究員。據他們介紹,全球播放的動畫片60%原產自日本。日本國內的消費量也很大,電影院一年上映的動畫片約有80部,電視臺每周播放的動畫片在75部(集)左右,每部(集)30分鐘,一年播放約3900部(集)作品。 目前日本國內共有430家動畫片制作公司,其中大型公司有50家左右,約83%(359家)的公司集中在東京。東京都的練馬區(74家)和杉并區(71家)已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動漫產業積聚地,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成熟的制作、宣傳與銷售網絡。 2002年度,日本動畫片的市場收益(動畫電影的票房收入、錄像帶、電視動畫片及動畫片專門頻道等的收益總額)達2135億日元,比2001年度的1860億日元有了大幅增長。 日本的動漫產業是以電視電影動畫片為主體,包括雜志、圖書、錄像帶、DVD等的綜合產業,并涉及到玩具、電子游戲、文具、食品、服裝、廣告、服務等廣泛領域。進入90年代以來,日本的動漫產業更以其獨特的形象魅力和版權形式對電腦業、移動通訊的屏保產業及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形象功能起著巨大作用。據統計,日本動漫市場的總收益高達4萬億日元。 對于日本動漫如何與商業利益相結合,高橋告訴記者,1963年,NHK電視臺播放了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引起了巨大轟動,隨后在點心、巧克力等食品的包裝上開始出現阿童木的動漫形象。當時日本社會還沒有確立起動漫產業,但是電視這一新興媒體無疑對動漫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日本的動漫產業初具規模,各類動漫產業相關企業相繼成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日本的玩具廠商——萬代公司。 萬代公司開拓出了獨一無二的新型動漫玩具經營模式。原本,日本動漫產業的操作順序是:好的漫畫和動畫片受歡迎后,企業借機開發動漫玩具等相關產品,或者用動漫形象作宣傳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萬代公司則瞅準了動漫玩具有利可圖的商機,反其道而行,先策劃動漫形象,然后繪制成漫畫、拍成動畫片,借漫畫書的暢銷及動畫片熱播,推出相關動漫玩具,且掌握、管理動漫形象的經營許可權,從中獲得巨額收益。萬代公司的運作模式吸引了廣告代理商、電影公司、電視臺、玩具企業和出版社等爭相仿效。正是萬代公司對動漫形象經營許可權的管理,使得日本動漫產業步入正軌,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 與工業產品相比,動漫確實具有超越語言與國界的力量。據悉,日本動漫產業正式進軍海外始于20世紀70年代,其中一馬當先的即是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隨后《魔術師沙利》、《機動戰士高達》等作品也在歐洲引起轟動。進入90年代,《龍珠》、《寵物小精靈》在美國和東南亞等國掀起了日本動漫熱潮。外國企業爭相購買受歡迎的動漫形象經營許可權,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也積極購入日本動畫片的電影改編版權,使得日本動漫產業的出口額驟增。2003年,日本對美國的動畫產品出口額就已超過了鋼鐵。 機器貓的傳奇經歷 那么,阿童木、機器貓這樣的動漫人物究竟為何能夠經久不衰呢?對此,高橋和佐藤認為,《鐵臂阿童木》曾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但在眾多受歡迎的日本動漫人物中,阿童木并不是一直保持著旺盛的人氣。作為日本第一部電視動畫片,《鐵臂阿童木》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各種展示、宣傳、慶祝等活動中,阿童木經常亮相,它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出人們的記憶。 與其相比,《機器貓》的確是一部長盛不衰的作品。因漫畫和電視動畫片一舉獲得知名度的機器貓形象被應用于食品、玩具、文具和日用雜貨等商品的銷售中,受歡迎的機器貓相關產品充斥大街小巷,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漫畫和動畫片的關注。《機器貓》的第25部動畫電影目前正在日本上映。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在《機器貓》的前24部電影作品中總共有7500萬觀眾到影院觀看。《機器貓》不僅受到孩子們喜歡,而且贏得了大人們的青睞。 《機器貓》的漫畫單行本已經發行了1億冊以上,電視動畫片從1979年在朝日電視臺播放,至今仍在繼續,并且出口到印尼、香港、西班牙等世界上15個國家和地區。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1996年去世后,《機器貓》的人氣依舊不減。不僅如此,“機器貓”已經被作為專門的學問來研究,名曰“機器貓學”。 如此看來,機器貓延伸而出的良性循環的產業結構以及具有獨特個性和魅力的動漫人物造型,正是中國動漫產業需要借鑒的地方。 煩惱于“空心化”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經過50多年的努力,動漫產業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經濟的第6大產業。但在動漫制作現場,由于勞動條件和收入遲遲得不到改善,以及動漫業務國際外包的擴大,日本動漫產業出現了人才大量流失和走向“空心化”的新趨勢。 日本人對動漫情有獨鐘,許多年輕人出于對動漫的熱愛而加入到動漫的制作中,但是動漫產業的豐厚利潤并沒有回流到動漫制作現場,改變那里艱苦的工作條件。日本動漫繪制者基本上是與動漫制作商簽約,以工作件數計算工資的。一張動漫圖畫單價在150到160日元之間,每人每月平均能繪制600張,新人也就在400張左右,收入往往連房租都負擔不起。 21歲的上原曾經擔當過深受國內外歡迎的動畫片《寵物小精靈》和《機器貓》的繪制工作,她去年一年的收入只有60萬日元,健康保險還是父母替她上的。負責動畫背景的另一位與上原同齡的女孩每天工作13個小時,每個月只休息4天,但年收入還不到100萬日元。因此,在日本愿意從事動漫繪制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不少優秀的人才紛紛跳槽到游戲產業,據統計,日本動漫行業的離職率在80%左右。 著名的動漫制作室“吉卜力”向世界推出了宮崎駿的很多優秀作品,該公司的制片人鈴木敏夫說:“日本動漫業最大的問題在于不能吸引年輕人來工作。這本應是一個具有魅力的工作場所,但是所有動漫制作公司都為吸引人才而苦惱,吉卜力也不例外。” 盡管目前,動漫制作已經采用數字技術,但仍需要龐大的繪畫工作。為削減成本,日本國內的動漫制作大公司開始實施國際分工體制,將色彩、動畫的制作等工序外包給人工費較低的韓國、中國、印尼等亞洲國家。記者在采訪日本動畫協會專務理事山口康男時了解到,日本動漫繪制工作90%依賴海外。 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了日本業內人士的擔憂,連日本經濟產業省也在報告中指出:“產業空心化”和“人才基礎日漸削弱”是日本動漫產業面臨的兩大危機。然而,這對中國等國家來說,無疑意味著機遇。在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日本業內人士和研究人員對中國的動漫繪制人才贊不絕口,同時也對中國低廉的人工費流露出羨慕之情。 動漫奶酪怎么分 通過承攬日本的動漫業務,中國可以培養自己的人才,積累工作經驗,在制作能力上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事實上,在這方面韓國已經先行一步。 據高橋衛介紹,韓國的動漫產業始于承攬日本外包業務。隨著從事日本動漫外包業務的人員水平不斷提高,韓國已經開始制造自己的動畫片了。韓國政府看準動漫產業的市場前景,將振興動漫產業作為國策,在包括國立大學在內的30多所大學開設了相關專業。1999年,韓國還設立了漢城卡通中心,該中心擁有價值2億日元的卡通攝像機等高級設備,用以向資金力量薄弱的中小企業提供租賃服務。在政府扶植下,韓國的動漫產業無論在制造能力,還是在質量上均獲得了長足進步。在今年3月的“東京國際卡通展”中,韓國有13家公司的作品參展,在總共11部獲獎作品中韓國就占了3部。 雖然日本在動畫片的編創方面仍然保持優勢地位,但日本業內人士坦言,韓國動畫的3D動畫技術已在日本之上,照目前情況看,不能保證韓國的動漫制造能力不超過日本。低廉的人工費和先進的數字技術對日本動漫產業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據悉,我國北京、上海等地的許多企業也在承攬日本的外包業務,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大批年輕的動漫制作人才。著名的手冢卡通制作公司14年前就在北京設立了占地6600平方米的卡通制片廠,日本NHK電視臺4月開播的《火鳥》,其制作工作就是由日本埼玉縣新座市制片廠的60名工作人員和北京制片廠的120名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