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積累和城市流動并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02:3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記者 李芃 國際社會對上海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中國學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上海的發展、上海的未來更成為國際經濟學家普遍關注的話題。 參加首屆世界中國學論壇的學者們把目光對準了中國方興未艾的城市化進程,并對上
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可能要“兩條腿走路”。首先要有“城市積累”,同時要重點考慮城市相互間的聯系及流動;其行動策略,一是構建形成高級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模式;二是融入長三角經濟發展之中 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與重視,8月20日在上海開幕的首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以及與會的眾多海內外學界泰斗也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學涵蓋了漢學以及當代中國研究,后者是指關于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諸方面的多學科研究。中國方興未艾的城市化進程自然也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參與論壇中“城市進步與上海經驗”這一議題討論的有關專家認為,當前世界上的城市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在這一趨勢下,正致力于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上海,應該走傳統的“城市積累”和新型的“城市流動”并重的道路。 城市發展的新變化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周振華首先概述了21世紀城市發展的態勢。他說,盡管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歷史已久,但大規模的城市化發生在20世紀下半葉。世界銀行認為,進入21世紀,城市發展將處于第一線。據預測,到201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發達國家將達到84%,發展中國家為57%;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也將達到54.5%。 周振華指出,21世紀的城市化是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背景下大規模展開的。城市日益融入全球的概念框架中,城市間各種要素流動的迅速增加使得全球各城市聯系更加緊密,導致了多極、多層次的世界城市網絡體系的形成;并且城市之間的經濟網絡開始主宰全球經濟命脈,涌現出在空間權力上超越國家范圍、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指揮和控制作用的國際大都市。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發展的全新背景下,其動力機制也發生了變化。按照傳統觀點,城市競爭力的提高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強調走“城市積累”之路,也就是通過利用城市所擁有的本土化資源,將其重新塑造為一個知識豐富并擁有不同文化流向的新型城市。然而,信息化加快了各種要素流動的速度與效率,擴大了城市空間流量的容量,從而城市的發展日益與提高國際化程度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嶄新的“城市流動”之路。 周振華提出,上述城市發展的變化還帶來了一種新的集中趨勢:現代服務性公司正利用全球網絡向任何可能的客戶提供服務,這使得大城市繼續積累其財富和權利的過程,是與先進服務、生產中心,全球網絡市場相聯系的。換句話說,現代服務業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要素。 上海的行動策略 上海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大型城市,肩負著建設“一龍頭,四中心”的重任,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邁進。周振華指出,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國際大都市的內涵發生了變化,國際大都市在全球經濟中的戰略重要性是由它的連通性來體現的,為此,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基本方向及其定位是國際化功能,關鍵在于其融入各類世界網絡體系的程度。當然,對于后起發展的城市來說,增大城市積累和實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是邁向國際大都市的基礎條件,因此他認為,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可能要“兩條腿走路”。首先要有“城市積累”,通過本土化資源創造一個富有綜合競爭力的新型城市,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實力條件,同時要重點考慮城市相互間的聯系及流動,在世界范圍的流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城市流動”以及與全球建立廣泛聯系在時空上進行拓展,充分發揮后發優勢,走出一條新型的國際大都市發展道路。 對于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行動策略,周振華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構建形成高級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模式;二是融入長三角經濟發展之中。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培育與建設國際大都市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有意識地構建和形成高級勞動力國際流動模式。熟練國際勞動力在跨國公司(TNCs)辦公網絡中的集中與流動,對發揮國際大都市的首要功能,特別是先進的服務行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周振華認為,上海朝著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經濟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目標努力,其主要措施就是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化程度,包括吸納國際熟練勞動力及移民。他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商直接投資對上海經濟發展,特別是對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特別是近年來,跨國公司R&D機構大舉進入上海,將大大增強上海的創新投入,優化其創新資源的配置、提升城市產業和功能升級,并將帶動地方創新組織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為此,上海應抓住機遇,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接受現代服務業的國際轉移,積極創建國際產業研發基地,以提升其城市創新能力,成為具有創新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 他同時表示,上海的國際大都市建設,要放到一個區域范圍來考慮,融入到長三角經濟發展之中,通過周邊地區和城市群的發展來提升自身的地位。因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等級化趨勢與區域化趨勢是相互影響的:全球化過程體現出不平衡的特點,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少數幾個核心性質的全球化區域。目前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勢頭正猛,中國經濟正在崛起,特別是長三角正大量接受世界制造業的轉移,其區域的全球化程度明顯提高。上海處在這樣一種環境條件下,要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特別是發揮航運中心的作用,建立與外部的廣泛聯系,促進流動空間的擴展。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23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