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綠化”中國造紙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02:3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何卓旎 造紙術,曾經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將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點綴得熠熠生輝。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今天,當造紙業再度被提起的時候,卻赫然發現了這樣的現實:該行業消耗林木,污染嚴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造紙業就成了一把懸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紙和紙制品消費第二大國,國際紙漿貿易的最大凈
造紙業轉型呼喚新模式 2010年,中國造紙工業中木漿原料的自給率將從現階段的5%-6%提高到20%,而發達國家都保持在90%。中國的造紙工業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面臨資源枯竭的尷尬局面 造紙工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而造紙產生的廢物對環境污染已成為受到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經過了長達幾十年的“草木之爭”后,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才最終確立了“木材為主”的路線。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情況則是中國木材資源嚴重匱乏,所以以草漿纖維原料制漿造紙的各類造紙企業仍然占行業內企業總數的65%以上,這種情況特別存在于許多結構規模小的鄉鎮企業中。據權威統計,在中國年產萬噸以下的小造紙廠有5000家以上,而它們又普遍采用草漿為其主要原料,存在著生產工藝落后,技術裝備水平低,能耗、物耗偏高,產品質量差,污染嚴重等問題。近年來,中國造紙工業已遠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人均消費更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消費水平。2003年,中國紙業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于美國。2000年到2003年,中國木漿進口原料數據顯示,這幾年木漿進口量以每年22%的幅度大幅增長,居世界第一位。紙的消費水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據中國造紙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到2010年,中國造紙工業中木漿原料的自給率將從現階段的5%—6%提高到20%,而發達國家都保持在90%。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和模式發展下去的話,中國的造紙工業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面臨資源枯竭的尷尬局面。因此,造紙業正處于由傳統的粗放型工業向現代化工業轉變的重要轉型期,而走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道路就成為毋庸置疑的選擇。 造紙業實踐綠色革命 減量、再用、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就造紙工業而言,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發展,是我們必須借鑒的先進經驗 有關人士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國解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鏈接技術作為支撐。可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革命”的時代來臨了,“綠色經濟”也呼之欲出。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與循環經濟的內涵是統一的。循環經濟是對物質循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從物質流動的方向看,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是一種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即“資源→產品→廢物”。線性經濟的增長,依靠的是高強度地開采和消耗資源,同時高強度地破壞生態環境。循環經濟的增長模式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減量、再用、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其中減量原則屬于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再用原則屬于過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循環原則是輸出端方法,通過把廢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末端處理負荷。 當然,循環經濟不可能天生,必須靠各方面政策強有力的推動。中央在2003年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提出科學發展觀,倡導用綠色GDP來衡量發展。綠色GDP概念,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實也就是近些年來已深入人心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追求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綠色GDP,就要求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就造紙工業而言,林漿紙一體化循環發展,是我們必須借鑒的先進經驗。即在市場機制的促使下,將原來分離的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讓造紙業負擔起造林的責任,自己解決木材原料的問題,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生產格局,促進造紙企業永續經營和造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造紙企業林漿紙一體化發展,將種植人工林的木材大部分用于制漿造紙,提高造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林業的集約經營和林木的轉化效益。同時,造紙企業參與林業經營,其優勢還體現在可以引進大量資金和先進的造林技術,科學造林可大大縮短林木生長周期,提高速生林轉化效應。 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 林漿紙一體化不僅符合中國林業發展的需要,更符合中國造紙業發展的戰略需要。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國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選擇,其實質就是綠色經濟 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入良性循環”。林漿紙一體化不僅符合中國林業發展的需要,更符合中國造紙業發展的戰略需要。作為實踐循環經濟的主體,只有各個企業真正做好環保措施,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才能獲得宏觀經濟和保護環境雙重發展效果,成為“綠色企業”。 在這方面,金光集團APP中國公司的實踐引起了廣泛關注。2004年4月30日,該公司旗下的金東紙業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首批環境友好企業”;6月10日,北京釣魚臺舉辦中國首屆“工業與環境高峰論壇”,APP的林漿紙一體化和環保實踐被作為典型案例進行研討。8月中旬,由文匯出版社出版的《綠色經濟: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一書對金光集團APP的環保實踐作了分析和肯定。APP作為“綠色企業”的根本方式是通過管理手段和先進科技實現環保與經濟雙贏,從而達成良性循環。2003年,APP中國實現利潤約1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超過7億元。 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國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選擇,其實質就是綠色經濟。在一定意義上說,企業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是提高資源與能源效率的競爭。循環經濟是通過采用高新清潔生產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在今后發展的重點是機制創新。從宏觀角度來講,必須對資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作出重要調整,進一步實現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循環經濟還要求企業具有環境成本意識。環境是一種資源,應是有價值的。環境成本內在化是當今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這種消費環境的變化,已經使企業成本擴展到包括生產與發展在內的全部社會成本。 僅以APP為例,其清潔生產方面達到了“無污染造紙”的程度,而且水耗只為國家標準的1/6,實現了清潔生產。同時,金光集團整合了林業與造紙業,以人造速生林作為漿紙生產的可再生資源,在企業內部實現縱向的、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將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整合成一條跨行業的經濟循環發展鏈。在這一經濟循環模式中,原本需要投入的環保(造林)成本轉化為利潤的組成部分,而漿紙生產的利潤則為擴大造林投資提供了可能。 目前,金光集團APP在中國內地擁有13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年漿紙加工生產能力為250余萬噸;與之配套,APP建立了20余家林場,造林面積已達220余萬畝,為金光APP的漿、紙生產提供了可持續獲取的資源。可以說,良好的管理與生產高效率使金光集團真正做到了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經濟利益三贏。 900多年前,蘇軾曾在《前赤壁賦》的結尾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用今天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是大自然所賜,我們盡可無限制地免費享用。如今,人們往往盡情享受工業文明的成果,追求著高額的利潤,而忘記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循環經濟模式,不僅是APP一家企業的成功實踐,也為轉型期的中國造紙業奏響了改革的號角。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23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