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配套:制造業大省的軟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2日 10:57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鄭重 本報特約記者 馬宗文 各市產業規劃的各自為戰已開始對山東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傷害 濟南要成為中國重型汽車最大的生產基地,威海要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基地,濰坊將成為中國的拖拉機制造中心,煙臺要成為膠東半島新的造船中心……山東省在其制造
“小鴨把制造基地轉移到中山,浪潮把PC機轉到了珠海,海信把CDMA手機轉到了廣東,為什么呀?”王仁元問道。 王是山東省主管工業的副省長,他其實比誰都清楚答案。“根結在配套。”他說,“海信在山東生產手機比在廣東生產每部成本高出20元,原因就在于廣東的產業聚集度高、配套能力強。” 對于制造基地南遷,按山東小鴨集團董事長周有志的說法是“實屬迫不得已”。他說,濟南市的家電企業不多,汽車零配件也很少,因此集團的模具生產線常常吃不飽。相反,珠三角的模具市場供不應求,開一個低檔次的模具收費一般是幾十萬元,難度較大的模具收費有數百萬元,加上競爭對手少,利潤將相當可觀。 2003年1月,小鴨集團耗資7.5億元人民幣建造的廣東中山工業園一期工程竣工,加上擬南遷的資產,集團在中山市的資產將達到近13億元,占其總資產的50%多。中山市從此以后將成為小鴨的空調、小家電和模具制造基地,濟南只剩下傳統的商用冷柜、商用酒店設備和洗衣機,而在對企業的貢獻方面,空調和模具遠超過洗衣機等傳統產品。 小鴨的南飛無疑會使濟南市政府的稅收受到影響,這是它必須考慮的問題。作為濟南市的國有企業,當地政府對小鴨集團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政策扶持,還在關鍵時刻給予支持,這使它在幾年前敢于放膽引進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的投資巨大而且所需高級技工必須出國培訓一兩年時間的模具生產線。 實際上,山東省大企業的陸續外遷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最初是在1999年,浪潮集團有限公司提出北上戰略,決定其PC事業部除把生產制造留在濟南外,研發、市場、商務、服務等業務全部搬到北京,服務器事業部、企劃部、人力資源部和浪潮齊魯軟件產業有限公司中與市場運作相關的部門也落腳北京。 如今,缺乏產業規劃、產業配套能力弱已成了山東的軟肋。只要翻翻位于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的產業發展規劃就會發現,在各市僅有的四五個重點發展產業中,屬于交通運輸設備的汽車或造船、電子信息、食品無一例外都被列為重中之重。 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隋映輝不久前針對青島市的制造業產業配套問題進行的一項專題研究結果表明,作為山東經濟龍頭的青島市的產業聚集度、產品配套率明顯偏低,其中最有優勢的家電產業本地配套率不到20%,電視機的配套率僅為25%左右,計算機、手機等產品的配套率不到10%,不僅對城市依存度低,而且增大了企業的制造成本,影響了產品的競爭力。 即使一些知名大企業的零部件本地配套情況也不容樂觀。隋的研究表明,在青島,除鈑金、注塑、橡膠件等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的結構件以外,核心部件和電子元器件的大部分都依靠進口或從南方購進,尤其是電子元器件,本地配套率不足5%。以海信電視為例,目前其電子元器件本地供應商僅有5家,占整個供應商的3.5%,而且生產的基本上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產品。比如電子電器產品的附加值一般為5%左右,低于全國近3個百分點。 隋說:“產業聚集度和產品配套能力弱已經直接影響著青島的工業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產業集群和零部件產業發展滯后使園區缺乏產業配套和產業鏈條的銜接,造成工業用地產出率偏低。”據統計,青島市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為5.14億元,而上海市為29.3億元,世界發達國家為40億-50億元。 然而制造業卻是山東省的第一大工業,其企業數、總資產和利潤均居中國第5位,所擁資產占全省總資產的72.8%,而且專用設備制造業居中國第一。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艾興說“山東制造業的基礎雖然不錯,但只能說是一個制造業大省,離制造業強省的目標尚有一段路要走。”艾是山東省為數不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山東省制造業發展和規劃的研究。 把山東建設成為制造業強省一直是當地政府的目標。山東省經貿委主任李書紳說,政府正在制訂相關的發展綱要,力爭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由2003年的3700億元增加到1萬億元,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79%提高到90%以上,高新技術產值提高到35%,外資占制造業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出口創匯達到1200億美元;爭創國家馳名商標50個,中國名牌130個,世界名牌6-8個。 2003年7月,山東省政府已確立了一個發展戰略,即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把膠東半島打造成“世界級制造業中心”。 但山東制造業基地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鄰近的日韓產業的轉移,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在山東的外來投資中僅占第4位,落后于引進日資額占日本對華總投資70%的天津市和以上海市為主的長三角地區。另一方面,日本在以前大量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基礎上,下一步將轉移的大多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這意味著沒有相應的配套產業基礎很難承接。 山東省政協常委、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首席專家王乃靜說,要想承接日韓制造業,各地各產業的發展必須有一個部門負責協調管理,否則很容易造成內部惡性競爭。 這樣的事曾經發生過。例如,威海市費盡周折拉來的一個投資數千萬美元的韓國造船項目,在快要落地的時候卻被同屬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另一個城市搶走了。該市一位為此項目付出許多努力的官員說:“省里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初衷是整合青煙威三市的力量,形成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整體優勢,但這種惡性競爭,自相殘殺,只能抬高招商引資的成本。” 威海市外經貿局局長王保華說,造船業不僅對港灣水深、水溫、避風、無雨期天數等有嚴格要求,而且是高投入產業,僅前期勘探海底地質結構就需投入數百萬元,而威海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與世界船舶生產大國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適合造船的地區之一。 “但目前半島制造業基地的造船業產業帶到底集中在哪兒尚不明確。”他說,“三市分散用力,這怎么能形成整體配套優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