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道路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2:28 《小康》雜志 | |||||||||
《小康》記者 李遠夫 文 由于道路交通建設滯后,以及長時間的各種原因的沉積,制約了一地的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從而也使得當地的政治生態具有某種獨特性。這一點,本刊記者在歷次采訪中都深有體會,故而本期集中對此作一報道。事實上,對于交通(主要是河流和道路)與政治的關系,有專門的政治地理學科進行研究。而我們在此呈獻給讀者的,則是21世紀初中國部分地區
自古以來,籌(捐)資修路之舉一直是地方官員(鄉紳)炫耀聲名的最佳選擇,而民眾往往因為感其恩德為之豎立“功德碑”。從歷代的史書和方志里,可以讀到大量有關這方面的記述。 時至今日,“官本位”流風所及,仍有少數官員把修路作為政績工程。更甚者,竟有把轄區道路的曲直,看成自己仕途的某種象征:路直則官達,路曲,則“曲徑通幽”耳。 記者曾赴山東某地采訪,看到一條路莫名其妙拐了幾個彎,來往車輛都覺不便。與當地司機談及,被告知:這是按某主政官員的意思特地建造的。據說這位官員認為,自己現在走著“彎道”,以后在仕途上可能會順一點。 —對道路的迷信竟至于如此! 有位同事還給記者講了一個趣事:同事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成績不怎么樣,每次考得不好時,都會說:“我剛上大學那一年,我們村當中修了一條大路,我應該鴻運高照啊!”在他看來,村里修路最重要的似乎不是為交通方便,而是專門佑護他大學期間乃至今后飛黃騰達的。 中國人對待道路的心態,真是復雜。僅從政治或者迷信這一兩個角度去觀察,恐怕難以獲得全面的認知。 在近代,西方曾經認為,中國的道路交通狀況落后,頗能反映出中國人封閉的心態,所謂“阡陌交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1899年出版的《中國鄉村生活》中寫道:由于中國人居住得地方收縮得比較小,因此,他們的許多事情都是在街道上做的。甚至在城市里那些比較狹窄的過道上,也到處擠滿了走來走去的小商販和自由的手藝人......極大地阻礙了正常地通行。街道愈寬,這種利用愈多......在中國,“公路”不是那種由皇帝來維持秩序的路,而是那種得為皇帝行走維持秩序的路。 這樣的觀察可謂細致入微,而且100多年后讀之尚不覺陌生,因為現在的情形還是有些類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