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風險正在積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09:0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此起彼伏,槌聲不斷,有一哄而上的態勢,這種現象使得拍賣會上精品難覓;而一批新買家的涌現,盲目舉牌競購,使拍賣會上出現不少怪現象,這些,都使目前藝術品拍賣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投資者在參與競拍時,務必保持理智,還是要在磨煉自己的眼力上多下功夫。 近幾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向好,藝術品拍賣也是異常的火爆,尤其是北京和上海
1.拍賣泛濫精品難覓 以筆者之見,目前藝術品拍賣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藝術品拍賣一哄而上,由于拍賣投入少、見效快,拍賣公司基本屬于無本買賣,于是吸引了不少人從事這一行當。今天,你只要每天看《新民晚報》,就會發現藝術品拍賣的廣告是經常露面,有時同一時間會有二三家拍賣會發布拍賣廣告,特別是2004年以來,各大拍賣行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具特色。這種一哄而上的局面,使拍賣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拍賣行尋覓精品也越來越困難。從滬上2004年春季拍賣會上看,真正能讓人動心的藝術精品不多,相反,一般的作品和贗品卻是比比皆是。 2.新買家斗富斗氣 另一方面,在各大拍賣場上卻冒出不少新的買家,他們憑借其雄厚的財力,頻頻舉牌,志在必得。據一位業內人士估算,目前拍賣有80%的買家是新人。不少老買家面對新買家的沖勁,只能敗下陣來,有的老買家驚呼“新生資產階級來了”。筆者參加了若干場拍賣會,親眼目睹拍賣場上有三種怪現象。 一、遇上大名頭的作品就買。在拍賣場上,有的買家只要見張大千、齊白石、吳昌碩、徐悲鴻、李可染、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等大名頭的作品露面,不論真假、也不論好壞,個別的甚至不管價格,憑著自己雄厚的財力踴躍競投,志在必得。為此,不少老藏家連呼“看不懂”。 二、遇上價格便宜的就買。有的買家在拍賣場上,不論拍品的真贗,只要看到名家作品的價格便宜就舉牌。如在某拍賣會上,筆者遇上過兩位買家,他們來參加拍賣是沖著圖錄上陳大羽和林散之的作品,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舉牌時居然沒有人與他們競爭,最后用了4000多元和5000多元輕松地競得陳大羽的《雞》和林散之的《草書》,為此,兩人顯得異常的興奮,之后,他們迅速用手機與家人聯系,將這一喜訊報告給他們。類似這種現象在拍賣場上并不少見。 三、遇上贗品就買。有的買家只要遇上贗品露面,都會踴躍舉牌競投,樂此不疲,一場拍賣會下來,這些買家收獲不小,盡管吃進的是贗品,且大多贗品的程度都不高,但在他們看來,似乎物有所值。 3.高回報蘊藏高風險 筆者以為,上述三種情況在藝術品拍賣會上絕不是個別現象,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F在不少買家涉足字畫拍賣,事先都沒有看拍賣的條例,實際上每本拍賣圖錄幾乎都會寫明拍賣行對其所提供的拍品真假不承擔任何責任,這一條并不違反《拍賣法》。我國《拍賣法》明確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真偽或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毖韵轮馀馁u公司不用對藝術品作真偽或品質擔保。而作品真偽和品質的風險無疑轉到了買家的身上。前不久,筆者還看到一份抽樣統計,說的是中國拍賣的藝術品有三分之一是贗品,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藝術市場的風險是多么的大。 平心而論,藝術品市場既是一個高回報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說高回報,它是建立在好眼力的基礎上,因為藝術品收藏玩的就是眼力;說高風險,是因為一紙千金的背后隱含著一張廢紙的風險,如果買家眼力不濟,吃進贗品或是高位套牢在所難免,損失慘重的甚至會血本無歸。記得九十年代初,國內藝術品拍賣剛興起的時候,一批在股市和生意場上的暴發戶殺入藝術品拍賣,由于他們缺少經驗,不知藝術市場的“水”有多深。結果,這批買家不是高價位吃進,就是買進贗品,這批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日后退出了藝術市場。今天拍賣場不惜巨資盲目競購的情形似乎又在重演過去的悲劇。所以,筆者提醒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在參與競投時,頭腦要清醒和理智,切不可被拍賣場上特殊的氣氛所打動。因為,拍賣場上的斗富心理和必得心理,極易引發買家的沖動,這一點務必請買家切記。(好運)(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