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走進深市上市公司 第1站·中集集團·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06:1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做一個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印象

  透過中集研發中心8樓會議室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深圳灣的全景。采訪開始時,窗外正風雨大作,海上鉛灰色的云層中,一道道金色的閃電不時劃過。

  我是個現實主義者。背對著狂風暴雨中的深圳灣,麥伯良表情沉靜。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我們的話題從這幢漂亮的藍色玻璃幕墻大樓開始。你們看它的外形是不是很像一艘船,背依南山,面向大海,對面就是香港。麥伯良說,這棟樓是2002年也是中集20周年的時候建成的。其實,建這棟樓的想法在中集15周年的時候就有了,但當時覺得建這么一棟樓的時機未到。

  因為我希望更務實一點,不希望中集給人一種浮躁、自大的感覺。這幢樓是中集20年發展歷史的見證,也是中集邁向世界級企業的一個新起點。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那一年,丹麥寶隆洋行與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合資建立中集公司;1986年,公司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1987年中遠參股,恢復集裝箱生產;1989年,生產出第一萬個標準箱;1994年,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而到了2003年,公司年生產集裝箱115.9萬標準箱,銷售117.3萬標準箱,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已是世界集裝箱業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近十年來,公司主營收入和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39.5%和24.7%。

  沒什么秘密,只是因為我做得早,又善于學習,我看懂了集裝箱這個東西,就有把握了。何況,以前我們也不斷地在交學費,在學習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毫無疑問,中國制造業正日漸強大,但真的要成為在一個行業里有話語權的老大,這樣的企業在中國還是屈指可數。我們最關注的自然是企業高速成長的秘密。為什么中集總能夠在發展的關鍵時刻踩準步點,像1996年、2002年,市場很差,大家都看不清行業發展前景的時候,麥伯良果斷出手,大規模提升產能,并很快嘗到了甜頭,幾個回合,就徹底把對手甩到了身后。

  沒什么秘密,只是因為我做得早,又善于學習,我看懂了集裝箱這個東西,就有把握了。何況,以前我們也不斷地在交學費,在學習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麥伯良是一個典型的廣東人,長得很精干,一口帶著粵語腔的普通話,不時夾雜著一些英語。

  除了極少數資深外交家,在中國人中,我去過的國家可能是最多的,有70多個。每年要坐50多次飛機,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世界各地,這樣就有了國際化的視野。可以說,中國的企業家很少有像我這樣,在國際業務上有這么多的經驗。

  另外,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麥伯良就開始研究產業轉移的問題,到1996年,他又研究過整個產業格局,我研究得很細,我知道我們走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做企業來不得一點虛假的東西,來不得一點隨意的決策,拍腦袋的決策。

  在談話中,麥伯良的每一句話都非常實在,沒有什么程式化、概念化的總結,他主要談一些簡單的理念、經驗和實例。很多來訪者都希望我用數字來說明一下問題,其實數字只能起一些分析作用,在實際營運中就遠沒有那么簡單了。比如說供求關系,就非常復雜,絕不是簡單的供大于求,或供過于求,而是和品種、地點、時間等很多因素相關,你通過數字分析很看好的時候,我可能就不看好,你不看好的時候,我可能很看好,這就是生意。

  這或許就是麥伯良說的現實主義,而正是這種現實主義使麥伯良的職業生涯和中集集團的高速發展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并在20年后,兩者同時成為了巨大的成功者和成功企業的代名詞。

  現實主義使麥伯良成為了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一個浸淫市場多年,絕頂聰明的生意人,這是我們這個調研小組對麥伯良相當一致的第一印象。

  1981年,麥伯良從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當時我完全可以留在廣州,但我這個人喜歡挑戰,千方百計爭取了一個來深圳的名額。

  在蛇口工業區勞動服務公司待分配的時候,中集正好有個項目,找不到人畫圖紙,麥伯良被叫去幫忙。一個星期后,總經理丹麥人莫斯卡就讓麥伯良留在了中集。從技術員開始,他先后擔任了工程師、生產技術部經理、副總經理和總經理。在1985年公司瀕臨破產之時,麥伯良堅決地留了下來,并參與主導了中集的歷史性轉折。在1992年他被董事會聘為總裁之后,他預見到集裝箱制造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果斷把握了這種歷史性機遇,策劃實施了一系列的收購兼并行動,在中國沿海的大連、上海、天津、青島、深圳、南通、江門等地建立了18個生產基地。中集因此成為全球范圍內唯一能夠生產干貨箱、冷藏箱、特種箱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造箱集團。在商務部公布的2003年中國出口額最大企業名單中,中集集團列第11位。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公眾股東回報年均增長23%以上,公司法人股東招商局和中遠集團在1987年分別投資了180萬美元,至今單是分紅就已拿到2000萬美元,所持股票價值20億元人民幣。

  中集的成功也給麥伯良帶來了相當大的自信:在集裝箱行業,中集沒有對手,即使對手出現,也是在10年之后。新進入的半掛車行業,我們比潛在的對手早了兩、三年,今年就可以做到全國第一,明年爭取世界第一,等到對手進入,我們早就確立了明顯的優勢。

  現實主義使麥伯良成為了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一個浸淫市場多年,絕頂聰明的生意人,這是我們這個調研小組對麥伯良相當一致的第一印象。

  但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們發現,造就今天的麥伯良和中集集團的,絕不僅僅是現實主義。更重要的、更深層的,是在麥伯良身上,以及整個中集團隊身上,所洋溢出的一種商業理性和人性關懷、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完美結合的力量。

  整個世界集裝箱行業的容量并不大,每年300多億元人民幣的規模,是個小行業,所以麥伯良經常向別人解釋為什么中集已經是世界第一了,還要喊出邁向世界級企業的口號:

  不到年銷售1000億人民幣的規模,就不是一個世界級企業;不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不在商務、產品質量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就不是一個世界級企業。

  我們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僅有產銷量第一是不夠的,我們要在產品的安全、環保、節能、智能化以及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為行業、國家、民族、人類的和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才能真正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領導者。

  如何實現這種理想?中集的提升和擴展能力有什么保證?

  我們首先要為員工提供一個事業平臺,中集現在的事業平臺是我們在邁向世界級企業目標過程中的挑戰和機會。我的責任是為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認同中集文化理念的人不斷去優化和拓展這個平臺。

  團隊!除了團隊還是團隊!

  在采訪中,麥伯良說得最多的是團隊:中集的優勢是多年積累下來的,但最重要的是團隊。對手可以復制其它東西,但最難復制的是團隊,我花了13年時間打造這支團隊。

  在中集的內部刊物上,幾乎每一期都可以看到麥伯良與員工的交流。在今年的6月8日晚上,中集舉辦了一個總裁與員工的對話活動,主題是共話員工成長,感悟中集人生,近千名員工參與,持續了3個多小時。我們仔細閱讀了對話活動的錄音稿,那種交流中的坦誠、深入和向上精神,令閱讀者感動,中集團隊的凝聚力、理想主義色彩更是躍然紙上。

  我們首先要為員工提供一個事業平臺,中集現在的事業平臺是我們在邁向世界級企業目標過程中的挑戰和機會。我的責任是為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認同中集文化理念的人不斷去優化和拓展這個平臺。

  麥伯良把國富民強改成了國強民富,作為中集的核心人力資源理念,印在了職工佩戴的胸卡上,一字之差,別有深意。

  中集一定會建立一種機制,不是為錢,是為了這個團隊能把個人職業生涯與企業使命結合在一起。我沒有一分鐘停止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是想做得更好,更規范。

  作為一個帶領中集高速發展的領導者,做了十幾年的總裁,麥伯良有沒有考慮過MBO的問題?

  面對我們的這個提問,麥伯良的表情一下子變得很嚴肅:中集一定會建立一種機制,不是為錢,是為了這個團隊能把個人職業生涯與企業使命結合在一起。我沒有一分鐘停止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是想做得更好,更規范。

  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在談及自己的經營原則時說,好景時,我們決不過分樂觀;不景氣時,也不過度悲觀。麥伯良的理念與之十分相似:風和日麗是機會,狂風暴雨也是機會。

  這些都是自然規律,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和日麗,狂風暴雨誰都要面對,只要你的肌體比別人健康,你就能在狂風暴雨中贏得機會。

  中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戰勝自己,企業要有危機感,很多企業的失敗都來源于內部,我們必須充滿創業激情,我對我們的團隊充滿信心。給我15年,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企業!

  10年前,中集集團在深交所上市,10年后,與中集同一階段上市的企業大部分已經凋零,而中集則雄心勃勃地喊出了為現代化交通運輸提供裝備和服務的遠大目標。在進入全球化競爭下的中國,在制度大變遷的中國,麥伯良,這個將現實主義的理性和理想主義的激情集于一身的企業家,應該更值得我們的期待。(記者張偉弟楊宇東)

  中集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與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對話

  使命決定我們必須立足全球

  記:中集集團生產集裝箱的歷史有22年了,麥總您在中集工作的時間也有22年了。是什么動力讓您在中集一直工作到今天?

  麥: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1981年我大學畢業后選擇了深圳這個充滿挑戰的地方。現在任何時候我都想到公司里來,我非常喜歡這個團隊。10多年來,中集的股東信任我,即使遭遇挫折,對我的支持依舊堅定不移。我有一個心愿,要把中集建成一個世界級的企業。看到中集的事業一天天地向自己希望的方向邁進,我很有成就感。中集是我事業的一個平臺,離開了中集,離開了這個團隊,我還能有多大作用呢?

  記: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對許多企業來說只是紙上談兵,而中集已經令人信服地做到了。

  麥:謝謝大家對中集的肯定。相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中集僅僅是在國際化的路上領先了一步。從一開始就致力于走國際化之路的中集,現在和將來仍將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因為中集的使命決定了我們必須站在全球的高度去思考問題。

  記:中集的使命是什么?

  麥:在每一位中集員工佩戴的胸卡背面,有這么一段話:在全球市場中,成為能按照客戶需求,提供世界一流的現代化交通運輸裝備和相關服務的主要供應商,創造為客戶所信賴的知名品牌,同時保持公司的健康發展和持續增值,為股東和員工提供良好回報。這就是中集的使命。

  與肩負的使命相比較,中集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剛剛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今天大家認同的一點,是中集在集裝箱制造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但這個領域對中集來說還是比較窄的一個部分。在集裝箱制造領域,中集已經連續8年世界第一。這個世界第一還有兩條過硬的標準:一是中集的產品范圍最廣,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全系列所有品種集裝箱的供應商;二是中集接近200個品種的所有集裝箱產品的知識產權都是自主擁有的。稱中集是集裝箱制造領域當之無愧的、有豐富內涵的、過硬的世界第一,我可以欣然接受。但是從交通運輸裝備和相關服務這么一個大行業來看,中集僅僅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記:參與國際化競爭,肯定會受到全球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但中集似乎熨平了這種周期波動,實現了持續增長。您能告訴我們是怎樣做到的嗎?

  麥:經濟周期不是企業所能避免的。我們可以享受陽光明媚的天氣,但在壞天氣來之前就要有所準備,有應對措施。風和日麗是機會,狂風暴雨也是機會,最重要的是你的身體要比別人強壯。在亞洲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韓國現代賣了兩家企業給我,其實那個時候我也很困難,但是我平時注意強身健體,身體比他好,所以風暴來臨反倒成了我的機會。

  中集的優勢是無法克隆的

  記:集裝箱制造業轉移到中國已經10年有余,您在不同的場合都堅定地認為,集裝箱制造業在中國至少還有10年的好光景。您為什么如此自信?未來10年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地位不會受到威脅嗎?

  麥:我們時刻都有危機感。但是,從目前集裝箱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我還沒有感覺到近期內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首先,中國的集裝箱產銷量已經占到全球市場的92%,不折不扣地成為全球的集裝箱制造中心。在可預見的未來10年甚至15年,還看不到有第二個國家能替代中國成為集裝箱制造中心的趨勢。其次,中國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本身就是集裝箱生產需要的競爭優勢,包括低成本、靠近供貨地點,等等。未來集裝箱產品的更新換代,如何達到更安全、更環保、更智能化的要求,也將由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來主導。左左右右看過來,能對中國的這一地位造成威脅的,唯一的可能是印度。但在我看來,印度在這一領域與中國的差距還很遠,不是10年之內就趕得上的。

  就集裝箱產業本身而言,在全世界范圍內,集裝箱還是大力發展中的一種先進的物流運輸裝備,還沒有出現替代它的概念。在中國2020年的交通運輸業規劃中,集裝箱同樣是需要大力發展的一個產業,而現在到2020年還有15年的時間。

  所以,我對中國集裝箱制造業的未來始終是充滿信心的。

  記:中集的成功模式會被現有的和潛在的競爭對手模仿嗎?或者說,中集不擔心有一天會被對手超越而失去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嗎?

  麥:中集今天的優勢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我們有理念的優勢、文化的優勢、制度的優勢,還有情感的優勢,中集人特別抱團,我們的團隊是其中最重要的優勢。當然,還有成本的優勢、技術的優勢、基地覆蓋的優勢、產品線廣的優勢,以及將來能夠為客戶提供有價值服務的優勢。這些優勢形成中集的總體優勢,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拷貝。比如基地覆蓋的優勢,集裝箱生產基地不是有錢就能建起來的。土地資源緊張,去哪里買地?集裝箱需要就近供貨,不在沿海、不在港口附近建基地,到內陸去行嗎?

  也許有的優勢競爭對手能拷貝,但團隊是不能拷貝的。建立一個萬眾一心、有共同理想、有戰斗力的團隊,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經歷風雨。我坐在總裁這個位置上13年,我花了13年的時間打造了這樣一個團隊。建立一個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團隊不是能力的問題。肯定有人比我能干,但他需要時間,有時間沒有經歷考驗,這個團隊也是成熟不起來的。

  中集的競爭力是系統的、全面的,中集每天都在建立它的競爭力、延伸它的能力。我不敢說別人一定跟不上,反正到今天為止,我還看不到這種可能。

  再拿一個世界第一

  記:在集裝箱領域,中集的地位別人已經無法撼動了。中集的下一步目標是什么呢?

  麥:近期我們在做兩件事情:一是在夯實集裝箱業務的基礎上發展半掛車,這是兩三年內的業務重點;另外,我們很快就會啟動集裝箱的延伸服務,這種服務是一站式的服務、涵蓋集裝箱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其他和集裝箱有關的服務也在我們的發展計劃之中。單是集裝箱的維護、維修和配件,1年的全球市場在15億美元左右。如果再算上集裝箱的堆存、租賃,這個市場就更大了。我想說的是,不單是集裝箱的制造有增長,整個集裝箱行業的發展還有空間。大家應該看到,未來幾年,中集在集裝箱制造及其相關服務方面依然會有增長。

  記:在半掛車領域,中集也要做世界第一吧?

  麥:對。中集半掛車今年的銷售目標是4萬輛,做到中國第一;明年翻一番,達到8萬輛,就能做到世界第一。但這僅僅是產銷量上的世界第一,就像1996年時中集在集裝箱上取得的世界第一。當然,接下來的4到5年時間,我們會逐步豐富世界第一的內涵,如同我們在集裝箱上已經做到的綜合性的世界第一。

  中集很多在集裝箱業務上的優勢可以用在半掛車上,此外,半掛車一些特有的優勢還需要重新建立,但中集在這方面的基礎無疑強于競爭對手。

  記:中集成為世界第一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開展收購兼并的過程。為了發展半掛車業務,中集近期就收購了3家中國企業和1家美國企業,并獲得了成功。可以讓其他人一起來分享一下您的收購心得嗎?

  麥:我是一向主張合作的,購并其實也是一種合作,是雙方實現優勢互補,同時也推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所以我們不會停止購并。確定購并目標,不光要看它是否符合中集的戰略需要,還要看是否物有所值。我是一個務實的人,不會光是為了戰略而付出風險很高的代價去收購。

  記:其實,許多被中集收購的企業自身條件并不差,他們為什么心甘情愿地被你收購呢?

  麥:加入中集,他們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平臺。不加入中集,他們只能面對中集的競爭,但他們能競爭得過中集嗎?

  記:看來,中集從不擔心會被競爭對手打敗。

  麥:中集最大的對手應該是自己。我們從來不怕被競爭對手打敗,就怕被自己打敗。(記者 鄭初一 姜瑞)

  [機構看法] 高盈利 高成長 高價值

  一、極具投資價值的公司

  1、附加經濟價值是評判公司價值的重要標志

  國外的研究表明,股價走勢與其附加經濟價值(EVA)高度相關,這一研究成果越來越受到重視,從而將附加經濟價值作為評判企業價值的重要標準。用附加經濟價值來評判企業價值的核心在于:企業價值是投入資本回報率與資本成本的差值和投資率(成長率)二者的函數,也就是說,高價值的內涵是高盈利和高成長并行,兩者不可偏廢,只有成長性是沒有意義的,沒有企業價值或EVA增加的前提下,成長性只會傷害投資者。

  2、中集集團股票的走勢用附加值理論可得到解釋

  公司投資資本回報率雖有起有落,但中國的利率水平(反映資本成本趨勢)經1996-2002年的8次減息后一路走低,公司ROIC從未低過資金成本,表明公司EVA年年增加,這是公司股價屢創新高的內在動力。

  3、高盈利與高成長

  1990-2003年公司營業額年均增長38.02%,1994-2003年累計實現凈利潤326351萬元,相當于上市之初資本的25倍,凈利潤年均增長28.17%。

  4、股東的高收益和高回報

  上市以來,公司A、B股股東年均回報率高達29.77%和49.79%。公司累計向社會公眾籌資251470萬元,累計以現金分紅方式回報投資者78220萬元,現金回報率達31.11%,若不計最近一次籌資,現金回報率高達55.82%。

  二、高成長的外在動力

  1、全球集裝箱貿易持續穩定增長

  全球集裝箱運輸由20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近20年來發展較為迅速,全球集裝箱化率已由1981年的20%上升至2003年的65%左右。全球集裝箱海運量的增長保持略快于全球海運總量的增長,1990--2000年全球海運總量年均增長2.9%,集裝箱海運量年均增長8.9%。據國外海運專家的預測,2007年全球集裝箱海運量將達到3.6億TEU,比2003年增長38.46%,年均增長8.48%。

  2、中國集裝箱海運量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25年來年均增長9.4%,外貿進出口總額在1998年以前年均增長14.76%,之后增速加快至23%以上。在外貿高速增長拉動下,中國集裝箱化率不斷提高,1991年僅30%,2002年已達56.7%。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上世紀90年代年復合增長率達32.61%,近五年仍高達27.8%,2003年中國集裝箱吞吐量已占全球總量的18.7%。

  3、全球集裝箱制造業歷史性地向中國轉移

  由于中國具有絕對的成本優勢,全球集裝箱制造業于上世紀90年代初歷史性地向中國轉移,中國集裝箱產銷量已連續11年居全球首位,產銷量和產能全球市場份額均已超過90%。

  三、高成長的內生元素

  1、成功的資本運作與集裝箱業務的產業整合

  公司剛上市時僅有兩個生產基地,產能不過5萬TEU,經過一系列兼并收購和整合后,目前已有16個遍布國內沿海、靠近港口的生產基地,形成了明顯的基地布局優勢。公司快速整合原本散落在不同競爭對手手中的存量產能、市場份額和經營性資源,使公司即便在行業處于周期性低谷、總量不增長的條件下,仍保持增長。

  2、半掛車業務的產業整合

  目前國內道路運輸車輛生產廠家眾多,產業集中度相當低,這為中集集團通過產業整合獲取成長留下了巨大空間。兩年來,公司先后收購了美國的HPAMONONCORPORATION和國內的揚州通華、濟南考格爾、河南華駿,建成了國內目前產能最大的中集重機東部工廠,初步形成了五大生產基地分布合理、互為支持的戰略態勢,成為中國專用車市場的主要供應商。

  3、強有力的管理團隊

  以麥伯良總裁為首的管理團隊提前對手兩三年準確預見到集裝箱、半掛車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和集裝箱海運業周期性大機遇,并且行動有效,執行到位,在海運業復蘇前迅速擴大產能,在行情高漲時滿負荷工作。管理層的全球視野、卓越的行業洞察力和反周期操作的魄力,以及看準大方向的同時精確把握切入時機的嫻熟經營技巧,構成了公司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性戰略資源和核心能力,是任何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

  四、未來的成長因素

  1、中國經濟上了新的增長平臺

  中國經濟經歷多年7%至8%的增長率之后,從2003年下半年起,增速明顯加快至9%以上,其深層原因是中國已進入了有實質性消費需求支撐的房地產、汽車產業和城市化加速發展,進而帶動包括鋼鐵、機械、煤炭、食品、建材、電力、紡織服裝等一批高增長產業群持續走強的重化工業中期階段,上述行業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大規模性決定了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至少可持續15年。

  2、中國因素令全球集裝箱海運業景氣周期出現延伸

  中國因素正在改變著服務于全球貿易的全球海運市場的格局和運行周期,集裝箱海運業的景氣周期過往一般為16個月至24個月,此輪旺景自2002年第三季度以來已接近兩年,但目前仍看不到轉入衰退的跡象。目前運力基本需求仍然緊張,船公司紛紛看好后市,新造船訂單已排至2007年以后,克拉克森預測未來三年全球新增運力將達250萬TEU。我們認為2005年底以前海運業仍將保持繁榮,箱價堅挺,但前提是全球經濟保持穩定,若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即便是中國因素也無法阻止全球海運業的蕭條。

  3、公司為集裝箱海運業新一輪旺盛需求準備了充足的產能

  全球集裝箱的需求典型增長速度為8-9%,據此計算未來每年需求量在250萬TEU左右,中集集團通過前10年的積累,特別是近3年在行業處于低潮時以最快速度擴充產能,現已占全球產能的60%,完全可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4、新的利潤增長點呼之欲出

  首先,2004年下半年公司將正式啟動集裝箱服務業,包括集裝箱維修、堆存和租賃等,市場總規模雖不大(約80億元人民幣),但成本低、毛利率高,短期內將取得較好收益。其次,半掛車業務將成為公司未來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半掛車產能已達5.2萬臺,預計2004年產銷量達到4萬臺,成為中國第一;2005年產銷量達到8萬臺,成為全球第一;至2008年公司集裝箱制造及相關服務、半掛車制造三大類業務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分別達到65%、55%、40%,總銷售規模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五、盈利驅動因素分析

  1、持續的高盈利能力

  凈資產回報率(ROE)是綜合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它由公司的營業、投資、籌資活動和稅收決定。我們對公司凈資產回報率驅動因素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除1994年和1999年較低外,十年平均達31.76%;凈資產回報率(ROE)平均達到22.29%,凈利潤率平均為5.96%,這種持續的高盈利水平在制造業中是罕見的。

  2、持續獲得較高毛利率是首要的驅動因素

  集裝箱制造業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主要原材料(鋼材和木地板)大約占總成本的45%和15%,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并不是很高,競爭非常激烈,1989-2002年箱價總體呈下降趨勢,加上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行業整體毛利率水平并不高。但中集集團的毛利率相當穩定,除2002年、2003年略低外,平均達16.53%,這主要得益于:

  ①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中具有天然的低成本比較優勢;

  ②實行精益化管理,消滅生產、庫存、不合理流程、多余動作、交通運輸、返工等七種浪費,不斷優化生產流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技術,持之以恒降低制造成本;

  ③實行集團化管理,即利用公司上下游極強的談判議價能力,通過統一采購、統一訂單、統一融資、統一安排生產降低原料成本和融資成本。如今年上半年在出口退稅下調4個百分點、鋼材均價上漲40%的不利情況下,公司通過適時批量采購,同時調控賣箱時機,使用鋼成本僅上升30%,箱價上漲40%,毛利率重返16%以上的水平,為凈利潤同比上升178%奠定了基礎;

  ④通過規模經濟,大大降低產品的邊際成本。公司的勞動生產率在1985年到1995年期間增長了20倍,單箱費用下降了40%,近8年來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一路下降,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高效率是持續高盈利的第二動力

  公司投入資本周轉率是較快的,平均達到3.22次/年,營運資本需求與銷售額之比平均為9%,大大低于美國機械設備制造業19%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應收賬款證券化(ABCP)降低了營運資本需求。

  3、一定程度的負債經營是第三動力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采取債務(尤其是外匯債務)融資方式,資產負債率在2000年以前一般在60%以上,近幾年逐步下降至40%以下,財務結構比率及桿杠乘數十年平均為126%和99%,表明公司獲取高收益并未冒太大風險,發展非常穩健。

  公司的負債經營是有保障的,主要因為:①應收賬款回款風險小并進行了證券化;②在國內外金融市場信譽度高,融資成本低;③投入資本回報率遠高于其資本成本。

  4、適中的稅率也為較高的ROE作出了貢獻

  由于中集集團是國內最早的中外合資公司,一直享受稅收優惠,綜合稅率在20-25%之間,這為公司較高的ROE作出了一定貢獻。

  六、未來保持較高盈利能力完全可以預期

  1、壟斷競爭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超額利潤

  全球集裝箱制造業現基本由中集集團和勝獅貨柜主導,他們在生產、研究、市場開發及服務等方面的規模經濟已成為新進入者的關鍵壁壘,價格戰已不可能發生。公司相對于集中度較低的原材料供應商和競爭激烈的船公司議價能力極強,完全有能力將原材料漲價因素轉嫁給客戶,從而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

  2、通過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綜合毛利率

  公司近三年來非常注重產品線的延伸,重點開發附加值高的冷藏箱、特種箱和罐箱,隨著冷藏箱和特種箱業務比重加大,公司綜合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3、半掛車未來盈利比重加大

  目前公司半掛車業務收入僅占總收入的6.12%,預計未來五年半掛車收入將呈幾何級數增長,逐步顯現出規模效應,毛利率逐步提升,公司凈利潤仍將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長。半掛車的毛利率水平在成熟市場一般為11%,中國目前僅4%,公司已由2002年的-0.12%提升至目前的9.58%。

  預計2004-2006年半掛車產值分別達到20億、60億、100億左右,對收入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0%、20%、30%左右,對凈利潤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11%、27%左右。隨著半掛車的貢獻率逐步上升,公司整體抗周期性波動風險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國信證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唐建華)

  劉姝威:超越自我

  中集集團不僅是國內行業老大,而且穩坐世界同行業頭把交椅。中集集團把國內外的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后面。似乎中集集團已經沒有競爭對手。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龜兔賽跑的故事。1991年當時的世界第一韓國年產34.9萬TEU,遠遠把中國拋在后面,而5年之后,中集集團超過韓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現在,作為行業領跑者,中集集團必須超越自我,因為中集集團最大的競爭對手正是企業自身。

  8月12日中集集團發布了2004年中報。200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75.36%;實現凈利潤9.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178.63%。

  200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的盈利能力明顯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由上年同期10.51%提高到15.58%,同比提高5個多百分點。中集集團的償債能力也有所提高,流動比率由上年同期1.26提高到1.44,速動比率由上年同期0.88提高到1.03,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58.59%下降到56.9%。中集集團的管理能力也有一定提高,固定資產周轉率由上年同期3.38提高到4.23,總資產周轉率由上年同期0.75提高到0.87。

  200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升75.36%,主要由于集團生產能力擴大,銷量增加,同時干貨集裝箱價格上升幅度較大;主營業務利潤同比上升121.56%,凈利潤同比增長178.63%,主要由于集裝箱價格上升幅度超過原材料成本上升幅度,毛利率比去年同期高出3%以上。凈利潤上升幅度大于主營業務利潤上升幅度,主要原因是營業費用增幅較小、財務費用出現負增長。

  同時,我們注意到,200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由上年同期-349,567,686元進一步下降到-942,492,466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由上年同期--9,499,311元進一步下降到--138,353,406元,主要由于集裝箱銷售量和價格上升幅度較大,應收款項數額相應增大,應收賬款由上年同期32億元上升到62億元。

  中集集團提出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技術先進、充分柔性,資源共享、管理創新的指導思想。

  2004年7月,中集集團在山東省章丘市投資建設中集車輛山東基地。山東專用車基地第一期投資完成后,年設計生產能力2萬輛各類專用車,預計2005年初投產。建設中集山東專用車基地是中集車輛發展戰略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中集集團只有不斷前進,才能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只要中集集團止步不前,或者速度放慢,我們可能看到新的龜兔賽跑結局。根據中集集團2004年中報,我們看到中集集團仍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2004中期 2003中期每股收益0.93 0.66每股凈資產 5.94 6.25凈資產收益率 15.5810.51扣除后每股收益0.89 0.64流動比率1.44 1.26速動比率1.03 0.88應收帳款周轉率 2.342.21資產負債比率 56.9058.59銷售毛利率 15.85 12.47主營業務利潤率 15.75 12.47存貨周轉率3.92 3.56固定資產周轉率 4.233.38總資產周轉率 0.87 0.75

  20余年風雨路

  1980年1月14日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集裝箱財團有限公司(由丹麥寶隆洋行與美國海洋集裝箱公司組成)簽訂合資經營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有限公司總協議。

  1982年5月3日 生產出第1臺集裝箱。

  1986年8月27日 暫停集裝箱生產,轉產多種經營。

  1987年7月1日 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參股,公司改組為三方合資企業。合資后中遠和招商局各占股45%,丹麥寶隆占股10%。

  1987年11月 恢復集裝箱生產,當年共生產集裝箱243個標準箱。

  1989年9月1日 復產以來生產出第1萬個標準箱。

  1993年2月26日大連貨柜工業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大連中集集裝箱制造有限公司)完成股權重組,中集占其重組后注冊資本的51.18%。

  1994年3月23日 中集B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1994年4月8日 中集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1994年4月 累計生產10萬個標準箱。

  1994年7月7日 收購南通順達集裝箱有限公司72%股權。

  1995年12月9日 通過中集(香港)公司收購新會中集(大利)80%股份。

  1996年9月29日 上海中集冷藏箱正式投產。

  1998年10月5日 累計生產100萬個標準箱。

  2002年4月16日 正式啟動半掛車業務。

  2002年8月5日 生產出第300萬個標準箱。

  2003年3月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集香港收購揚州通華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13.5%股權,并對其增資,最終持有揚州通華75.53%股權,并將其更名為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5月 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集重機和中集香港分別收購濟南考格爾特種汽車有限公司42%和6%的股權。

  2003年5月 通過全資子公司購買美國HPA MONON的與半掛車生產相關的資產。

  2003年9月 深圳南方中集東部工廠建成投產。

  2004年1 月 收購漳州招商局集裝箱有限公司100%股權并將其更名為漳州中集集裝箱有限公司。

  2004年2月 深圳中集專用車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2004 年4 月 通過全資子公司對國內最大的半掛車制造企業河南駐馬店市華駿車輛有限公司增資1 億元,占其51%的股權。

  2004 年6 月 新設立的青島中集特種冷藏設備有限公司第1臺特種箱下線,中集擁有了全球第一個特種冷藏箱專業生產基地。

  主辦單位:深圳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報社

  協辦單位:國信證券公司

  調研組組長:張育軍 嚴文斌 胡繼之

  調研組副組長:張穎 張偉弟

  特邀專家:劉姝威上海證券報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UC音頻直播奧運賽事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北航招生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購房租房經歷征文
余秋雨絕唱:借我一生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