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影響力擴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8日 22:54 《新財富》 | ||||||||
近兩年,基金的長足發展,QFII的推行,令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不斷壯大,證券分析師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凸顯—他們不再僅僅為公司內部機構提供后臺的智力支持,也更多地通過外部服務直接實現自身價值。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和“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入人心,分析師的影響力也將更為彰顯。 目前,全國已有證券投資咨詢機構110家,從業人員超過1500人。券商研究機構中的分析師由于人員集中、素質較高等原因成為其中的主力軍。他們也是此次“《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的重點關注對象。此次活動中,有126位基金經理將選票投給了他們所熟知和認可的“最佳分析師”。他們管理著此次調查截止時(今年4月6日)市場中所有的116只證券投資基金和12只社保基金。這些基金累計資產達2500多億元。分析師對投資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研究報告注重質量 分析師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其研究報告中。目前,分析師的報告已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的定期專業報告轉變,同時也更加注重對宏觀經濟及行業基本面的分析。他們的報告已成為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重要參考工具。我們的抽樣調查顯示,研讀、篩選分析師的報告,是每個基金經理進行投資決策前的必修課。一位基金經理明確表示:“我們對上市公司的了解,主要是通過研讀分析師的報告來完成的。” 一般而言,分析師撰寫研究報告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大部委、協會及交易所等部門定期公布的數據;專業媒體和知名咨詢、資訊公司發布的相關數據與消息;行業主管部門的統計數據;公司內部相關部門(如金融工程部等)經過處理后的統計數據。 除此之外,為了對行業及公司進行研究,實地調研以獲取第一手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過去一年中,八成以上的“最佳分析師”對他們跟蹤的80%以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其中更有46%的分析師調研了其跟蹤的所有上市公司。只有不到10%的“最佳分析師”僅考察過不到一半其跟蹤的上市公司。甚至到深圳接受本刊拍照的機會,也被上榜分析師利用起來,對當地公司進行調研。 服務對象不斷擴大 分析師對內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券商內部的相關部門,如證券投資部、資產管理部、經紀業務部及投資銀行部等。過去一年,50%以上的“最佳分析師”為這些對象提供過3次以上的報告或咨詢。 隨著機構投資者隊伍的不斷擴大,為其服務也成為分析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除占較大份額的基金管理公司外,其他客戶如QFII、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等也逐漸增加。此外,為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提供咨詢也列入了分析師的工作中。今年當選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都同時為基金管理公司、QFII提供研究報告;90%以上的分析師還為社保基金、保險公司提供報告;70%以上的分析師同時為商業銀行及信托公司提供服務;此外,還有45%的分析師表示為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提供過咨詢(圖1)。我們的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最佳分析師”對外服務已經占到總工作量的60%以上。服務對象的擴大,也使分析師對于投資的影響力日益加大。 “外部評價”更能體現價值 國內多數證券研究機構都是所在證券公司的一個下屬部門,因此,分析師與所在證券公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投資銀行、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是證券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這些業務都直接沖擊著證券分析師的“獨立性”。于是,在很多情況下,當客戶利益與公司利益發生沖突時,分析師就處于一個兩難境地。 我們對今年上榜的“最佳分析師”的調查顯示,當研究報告內容與所在公司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有65%的分析師會“堅持向客戶提供原有結論”,有35%的分析師會選擇一些變通的方式,如“與有關各方進一步協商”、“不提供原報告,只口頭交流原結論”或是“提供分析與建議相對緩和的報告”,甚至干脆“不把研究報告提供給客戶”(圖2)。
不過,盡管“獨立性”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們發現,與2003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表示以客戶利益為重的分析師大幅上升。可見,今年機構客戶的發展壯大已令分析師的價值取向逐漸轉向“得到客戶或公眾的認可”。 根據我們對研究機構的調查,對于剛進入公司的分析師職稱的確定,研究機構的主要衡量依據排在前三位的是:從業經驗;內、外部服務水平和質量;學歷。而到分析師職稱晉升時,研究機構更看重的前三大因素依次是:內、外部服務水平和質量;工作態度;外部的評價。由此可見,“外部評價”越來越受到研究機構的重視。 這也恰巧與我們對分析師進行調研的結果相吻合。最佳分析師在回答“內部服務還是外部服務更能體現您的價值”時,57%的分析師認為外部服務更能體現個人價值,43%的分析師認為內部服務與外部服務同等重要,沒有分析師認為只對內部服務更能體現自身價值。較之去年的結果(相對應百分比為25%、65%、10%),外部服務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圖3)。
收入處于較高水平 九成以上的證券研究機構建立了研究人員技術序列工資。75%的研究機構中,分析師最低月收入為4000-6000元,60%的研究機構中分析師的最高月收入可以達到1-2萬元。八成研究機構負責人表示,分析師的收入水平在公司同類員工(無職務)中處于中等或中上水平。 這與我們對“最佳分析師”進行的薪資水平滿意度調查結果是基本相吻合的。有67%的分析師對目前的薪資水平非常滿意或基本滿意;有33%的分析師對目前的薪資水平不滿意(圖4)。較之去年(相應百分比為80%、20%),對薪資水平不滿意的分析師有所增加。
行業流動性相對較低 在接受調查的證券研究機構中,九成以上的機構高峰年份分析師人數與目前人數對比結果變動在5人以內。3家人員變動較大的機構負責人表示,這些變動是“由于人員自然流動或者機構理念變化導致的正常調整”。整體而言,分析師行業人員相對穩定,受外部環境影響不大。 這也與我們對“最佳分析師”的調查結果相一致:有95%的分析師表示滿意目前所從事的職業,“興趣所在”是其最重要的理由。此外,職務上的發展空間、理想的收入水平、寬松的工作環境和培訓深造,也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但也有5%的“最佳分析師”并不滿意自己的職業。他們由于個人的志向由研究轉向投資等其他方面,或者是覺得收入水平不夠理想、缺乏培訓和深造機會等原因而離開了分析師行業。在我們了解到的已經離開原研究所的分析師中,80%以上已轉投基金公司的投資部或研究部供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