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概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17:08 新浪財經(jīng) | |||||||||
戰(zhàn)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統(tǒng)一百越,在嶺南設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廣西大部分地區(qū),廣西稱“桂”由此而來。 宋初,廣西絕大部分地域屬廣南西路,后簡稱廣西路,這是“廣西”名稱的由來。元朝,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設省的雛形。明朝,廣西是當時全國13個布政使司
1949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解放初期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1958年3月5日,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此后,廣西境內的行政區(qū)劃雖時有變動,但自治區(qū)一級的建置未改變。1978年起,將12月11日(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日)定為自治區(qū)成立紀念日。 廣西地處祖國南部,位于北緯20°54′~26°23′,東經(jīng)104°29′~112°04′。南臨北部灣,與海南省隔海相望,東連廣東,東北接湖南,西北靠貴州,西鄰云南,西南與越南毗鄰。陸地區(qū)域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2.5%,居各省區(qū)市第9位。 廣西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山多地少。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山地環(huán)繞,呈盆地狀,盆地邊緣多決口,中部和南部多為平地。在陸地總面積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占39.8%,石山(海拔400米)占19.7%,丘陵(海拔200—400米)占10.3%,臺地(海拔200米以下)占6.3%,平原占20.6%,水面占3.3%。現(xiàn)有耕地面積約4000萬畝,占土地面積的11%,人均耕地0.82畝。 廣西屬沿海地區(qū)。北部灣海域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東起粵桂交界處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口,大陸海岸線長1500多公里。海岸類型分沖積平原海岸和臺地海岸兩種。沿海島嶼有697個,島嶼岸線長600余公里,島嶼總面積84平方公里。潿洲島是廣西沿海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8平方公里。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主要特征是夏天時間長、氣溫較高、降水多,冬天時間短、天氣干暖。年平均氣溫21.1℃。最熱月是7月,月均氣溫23—29℃;最冷月為1月,月均氣溫6—14℃之間。年日照時數(shù)1396小時。≥10℃年積溫達5000—8300℃,持續(xù)日數(shù)270—340天。年均降雨量在1835毫米。桂南防城、桂中金秀—昭平、桂東北的桂林和桂西北的融安為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均在1900毫米以上。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區(qū),年降雨量僅為1100—1200毫米。 2003年末,廣西總人口4857萬人,居各省區(qū)市第10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5人,比全國平均多70人。在總人口中,城鎮(zhèn)人口1411萬人,占29.1%;農(nóng)村人口占70.9%。 廣西是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qū)之一。世居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主要民族,另有25個其他少數(shù)民族成分。漢族人口約3000萬人,占全區(qū)總人口的61.6%;少數(shù)民族人口1800多萬人,占38.4%。其中壯族人口1500多萬人,占全區(qū)少數(shù)民族人口的85.7%。 廣西共設14個地級市;設109個縣(市、區(qū)),其中7個縣級市,57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33個市轄區(qū);基層設748個鎮(zhèn),515個鄉(xiāng),61個民族鄉(xiāng)。 |